“0元购”陷阱,互联网金融乱象亟待整治

  以“0元购”模式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斐讯和极路由,最近同时陷入了舆论风波,使得人们对于“0元购”的兴趣骤减,而“薅羊毛”的“上车党”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纷纷表达了对返现资金无法兑付的担忧……

  相继翻车,“0元购”模式热度不再

  提到斐讯,许多人的印象就是路由器厂商,而联璧金融的“爆雷”,让斐讯的身份变得非常尴尬。

  公开信息显示,斐讯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上海和成都,研发和产业基地则遍布中国主要城市和海外。斐讯的主要产品是路由器、体脂秤和电视盒子等,产品销量增速每年超过200%,所申请专利数量也在上海名列前茅。这样一家看起来前景颇为光明的公司,却被“0元购”逼上了绝路。

  所谓“0元购”,其实是斐讯于2016年推出的一种特殊销售模式—消费者在购买斐讯路由器后会获得一个K码,如果消费者在《联璧金融》APP上激活K码,便可获得全额返现。也就是说,消费者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购买斐讯的路由器产品,甚至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这些收益主要包括实际购买金额和最终返现金额之间的差价,以及消费者转卖路由器收取的“转手费”。以斐讯K2路由器为例,消费者购买并转卖一部路由器可以获得90元人民币(40元人民币差价,加上50元人民币的转手费)的收益。而如果消费者想要再次“0元购”,则需在《联璧金融》APP上投资。

  在许多人看来,“0元购”模式几乎就是“无本万利”,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于是,大批“羊毛党”和“黄牛党”迅速将斐讯路由器炒得火热,斐讯和联璧金融也因此获利颇丰,前者路由器大卖,后者获得了大量投资。在今年“6·18”年中大促活动中,斐讯旗下产品的总销量达72.2万台,销售额超过7亿元人民币。然而,斐讯很快就生动地诠释了“帅不过三秒”,随着联璧金融在6月23日被上海松江警方立案调查,斐讯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不仅“0元购”产品被多家主流电商及零售商平台下架,还被曝出“发不出工资”以及“创始人失联”等新闻。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斐讯的“追随者”极路由也翻车了。与斐讯一样,极路由也主打“0元购”模式,具体方案与斐讯基本相同。6月20日,极路由的合作平台i财富宣布短期无法兑付,但在公告中仍然“死鸭子嘴硬”,强调自己绝不跑路,5个工作日之内就会发布兑付方案。

  有意思的是,作为合作者的极路由却没有站在i财富一边,反而迅速通过官方微博透露,“极路由已经成立专项小组聘请律师起诉i财富,和用户一起维权。”讽刺的是,投资者还没来得及感动,就有消息称极路由是i财富的三大股东之一,占有5%的股份。显然,极路由只是为了自保,匆匆放了一个“烟雾弹”而已。

  5个工作日过去之后,奇迹终究没有出现,i财富承诺的兑付方案毫无动静,官方网站和APP也发生异常,微信公众号和客服电话更是“人间蒸发”。

  乱象待解,挽救互金需要多方协力

  事实上,早在斐讯刚刚推出“0元购”模式时,就有多家媒体提醒这有可能是一个骗局。用户购买斐讯路由器的资金最终流入联璧金融平台,而联璧金融平台会将新用户的资金返还给老用户,如此循环往复。归根结底,这种模式就是披着“0元购”外衣的庞氏骗局,一旦资金链断裂,将有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斐讯“0元购”产品就是P2P平台的一个融资工具。所以,真正使用斐讯路由器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幻想一夜暴富的投资者。其实,这些投资者并非不知道“0元购”背后的猫腻,但是他们都抵不过自己内心的贪婪,都在赌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者。因此,“0元购”这个骗局才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变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遗憾的是,残酷的现实很快就将这个雪球撞得粉碎。

  据投资者自发建立的“联璧金融维权网站”统计,截至6月30日,有效登记的投资者为3973人,涉案资金总额达8.44亿元人民币,涉案人均资金额为21.25万元人民币。i财富方面,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是涉案金额必然也不少。按照警方的说法,投资者能否挽回损失,需要根据追缴的情况由法院判决。恐怕这些投资者心里也明白,自己挽回损失的希望非常渺茫。

  斐讯和极路由“0元购”模式的盛行和覆灭,表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乱象亟待整治。数据显示,民间投融资机构、互联网平台等非持牌机构从事非法集资融资活动的案例越来越多,发案数占总量的30%以上。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人口大省,此类非法集资融资活动尤其频繁。与此同时,中小城市、城乡结合地区和农村地区案件也在逐渐增多,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针对这种局面,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查处力度,并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冷静分析所谓的“高额回报”和“快速致富”,避免上当受骗。

  写在最后

  由于P2P平台问题频出,失去了用户的信任,加上政府监管部门的管控力度越来越大,一些不法P2P平台开始想方设法钻空子,利用所谓的“0元购”进行伪装,进行变相融资。这种骗局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仍然利用巨大的利益诱惑了不少投资者。如今,“0元购”模式彻底覆灭,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必将迎来新一轮整改。

  文/丁念阳 图/网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