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活动之“问”:培育高阶思维的三个向度

  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思想政治课程实现新课标核心素养落地的“身份标识”,贵在活动设计,难在问题设计。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问是否有效成为制约课堂教学生命的关键点。当前,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问题设计层次较浅,缺乏思维品质特别是高阶思维的锻炼和提升,这与课程改革指向和核心素养要求并不一致。本文以课例为载体,从“真假”问题、“支链”问题、“良劣”问题三个向度,探讨培育高阶思维、提升活动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真假”向度:引发思的邀请和震撼

  以议题式、探究式教学为主渠道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程学科素养的落地,备受公开课教师青睐。问题是议题、探究的原动力,是思维的起爆器。然而,笔者发现,一些活动型学科课程实践由于真问题的缺失,导致活动异化为“假活动”,探究沦为了“假探究”。何为“真问题”?按笔者的理解,就是能够真正激起学生兴趣去探究,并能够激发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答案未知的具有一定思辨性的问题。高阶思维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参与度决定了活动探究的价值诉求,此谓“真问题”的“真”所在。笔者在活动型学科课程课例《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中,讲授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时,设计了如下探究情境与问题:

  活动任务情境:截至2019年5月15日,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100多个。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活动任务问题:各国看“一带一路”。将班级学生分为印度、美国、埃及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抽签确定小组代表的国家,领取桌牌和本国资料卡。小组商议后,代表抽取国家决定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并阐明理由。

  在明确任务和真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实现了真思考、真探究、真活动。一方面,“真问题”的真在于情境的真实,“一带一路”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国家社会真实场景,思想政治小课堂链接社会大课堂,自然而然打破了学生思维冻结和沉睡的状态,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真问题”的真在于真实的障碍。心理学认为,问题是“在给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任务情境”。挑战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征,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而学生只有调动高阶思维或者共同合作才能将障碍克服。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卡,弄清所代表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切身体悟国家利益的决定性作用。“真问题”真正唤醒了他们参与课堂的思想意识,提升了学生解决障碍的高阶思维品质。

  二、“支链”向度:增强思的缜密和深刻

  如果说真问题为开启学生高阶思维打开了一道大门,那么“问题链”则将学生真正引向思维交流、碰撞和提升的内室。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需要,课程活动中会设计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从顺序上看有先后之分,从重要性上看有主次之分,但是无论怎样,如果问题之间特别是主要问题之间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内在必要的关联,互不相干、各自为政,一定程度上会使问题本身的思维性大打折扣,学生也会因问题的分散、繁杂和无序导致自身思维的不连贯,陷入疲于应付问题的低效局面中。这种主要问题及其之间逻辑联系,就是我们课程活动设计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链”。正是因为课程活动中“问题链”的存在,才像一部完整的小说一样,在帮助学生逐步缕清知识来龙去脉、构建系统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助推逻辑思维的跃升。笔者在活动型学科课程课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中,紧紧围绕“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决策者”这一议题,科学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主要任务问题:

  活动任务问题1:依据我校周边的商业环境现状图,假设在R1点有一间9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出租,银行贷给你们团队创业资金50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你们团队打算经营什么项目?请结合SWOT分析法阐释原因。(注:SWOT分析法是根据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确定经营项目的内容、价格、营销方式及地点等。)

  活动任务问题2:在你们团队经营该项目后不久,另外一个团队在R2点也开始经营同样项目。你们团队将采取哪些积极措施来应对对手的竞争?

  活动任务问题3:在你们团队积极应对竞争的时候,发现对方团队私下通过散播谎言、恶意诋毁等方式与你们展开竞争。面对这种局面,你们又该如何应对?

  这三个主要问题的设计,抓住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节点,遵循了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的递进循序。学生在活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一起探究“R1点经营什么项目—如何面对R2的竞争—针对恶性竞争怎样理性面对”,自主合作达成“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利弊—宏观调控必要性”这一主干知识逻辑线索的構建。高阶思维是一种深度学习,促进高阶思维提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问题链”正是以一条思维链条,有序推进学习的知识序列化,促进学生逻辑推理、科学判断、理性分析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三、“良劣”向度:激活思的灵动和开放

  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写道:“提问就是进行开放。被提问东西的开放性在于回答的不固定性……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要求这种开放性。如果问题缺乏这种开放性,那么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问题意义的问题。”这种带有开放性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劣构问题”,相反,追求标准化答案问题称之为“良构问题”。在思想政治课堂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良构问题占多数。当然,笔者不否认标准答案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只是一味追求答案范式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质疑、批判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因子。笔者在活动型学科课程课例《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中,讲授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时,设计如下探究情境与问题:

  活动任务情境:一海外游子在电商平台为年迈的父母订购了一盒月饼,父母收到后很开心,但他们更渴望能与儿女一起品尝这份幸福。

  活动任务问题:关爱社区空巢老人。针对社区空巢老人,构想居家养老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设计一款APP(含APP名称、栏目具体名称并说明设计的目的和思路等),展示分享,并从哲学视角说明设计的亮点所在。

  根据问题,结合空巢老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实际需求,运用互联网+技术,学生们分小组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养老手机APP。一款名为“老来乐”的APP菜单里,有针对记忆力不好的“吃药提醒”,有防止老年痴呆的“益智游戏”,有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老年大学”“老年书吧”。一款名为“安乐窝”的APP菜单里,有针对急性病突然发作时的“一键报警”,有针对与家人互动的“视频会话”,有针对健康锻炼的“计步器”,等等。每一款APP设计都时尚、温馨,既凸显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又为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践机会。有人将创新形象地比喻为“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的确如此,劣构问题无疑为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一种思路,关键问题是付诸教学实践。

  金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