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科技股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科技股,人气,新能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5-02 09:09
2019年起,投资行业开始关注科技股,以5G、半导体、云计算、新能源汽车为代表,一批有着相关概念的公司录得惊人涨幅,到2020年,投资界几乎一致看好科技股。
3月以后,由于外围金融市场动荡,科技股的估值普遍经历一轮回调,即便如此,部分科技股的估值依然高高在上,个别公司,营收三四十亿元,市值动辄也是百亿美元、千亿元人民币,百倍市盈率。
总之,科技股就是有人气。市场气氛稳定后,它们也率先活跃起来,回暖速度明显快很多。
科技股的兴起,大体上有着如下四个逻辑:
第一,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到来,5G开建、新能源汽车爆发、人工智能落地等,普遍预期,新的应用场景下,会诞生一批高成长的公司。
第二,战略性的技术领域,比如芯片,存在国产化替代的巨大机会,一批本土龙头会受益于该浪潮。
第三,具备硬核科技实力的领军企业,确实在以强劲的业绩爆发兑现预期,带来可观的价值回报。
第四,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比如,在疫情下,提出“新基建”,政策趋势也明确向好。
多重因素助力,基于各种概念和预期加身,以及并购项目的运作,个别公司短短10余个月,走出数倍甚至将近10倍的行情,这确实让我们非常好奇,真的是物有所值吗?
于是,我们挑选了10家样本公司,尝试复盘其成长逻辑,了解其基本盘和发展状况。科技股其实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我们的样本选择也比较主观,基本遵循以下标准:
○大市值:所选公司体量和盈利水平差异巨大,不过,市值普遍在100亿美元以上,高峰时均在千亿元人民币以上。我们认为,这个市值级别以上的公司,市场共识度相对较高,相对有代表性。
○细分龙头:所选公司集中在电子半导体领域,符合人们的科技认知,且是各细分方向的龙头公司,比如芯片、面板、新能源電池、光学镜头等领域。
○2B为主:所选公司主营业务均以2B为主,公众关注度相对低,不过,消费者的电子终端设备上均能接触其产品,在智能手机上体现尤为明显。
○具备概念性;公司历史各有长短,无论是崛起的新锐公司,还是纵横二三十年的老科技股,均能与当下各种热门概念产生链接。
按照这些标准,我们跟踪研究了以下10家公司,其营收、净利润、毛利率和市值情况如下,简单描述了其昨天、今天和明天,呈现其基本的状况。
基于10个样本的观察,我们有如下总结:
“科技”成色各异
在我们看来,科技公司的利润率可以较低,比如,受制于高昂的研发开支或者巨额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以华为为例,2019年的净利润率也只有7.3%。然而,毕竟要有一定技术含量,因此,至少应当有相对高的毛利率水平,然而,有的科技股,毛利率只有个位数,其科技含量实在难以证人信服。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工业富联和闻泰科技,两者的毛利水平均低于10%,其中,工业富联一度还是所谓科技股的“一哥”,2019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的公司”之列,即便如此,其核心业务的科技成色并不那么有说服力。
仔细分析两家公司的业务,会发现其关键的收入来源均是网络通信设备的组装,确切地说,主要是手机的代工,我们不否认,一年出货上亿台手机,同样要非常强的技术能力,但就其本质属性,其实与一家鞋服的代工商没有太多差别,因此,严格意义上,称其为科技股有点勉强。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富联从5000亿元的市值高峰回落,有一定合理性,现在15倍的市盈率也相对合理,我们认为,部分低毛利、成色可疑的科技股,即便业务增长,也很难支撑现在的估值。
半导体一飞冲天
这突出体现在兆易创新、韦尔股份和闻泰科技三家公司,2019年以来,三家均经历波澜壮阔的市值成长,比如,三家在股价高点时,兆易创新的涨幅一度超过5倍,韦尔股份超过6倍,闻泰科技则超过7倍,市盈率也均在达到百倍以上。
半导体概念火热,确有国产替代的大势助力,市场空间巨大,且这些公司多数在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三家公司普遍有一个引人瞩目的自选动作,兆易创新是参与投资合肥长鑫DRAM项目,韦尔股份和闻泰科技则是跨国并购,毗邻的两家公司连路径都是一模一样,均是耗资上百亿,从中方投资人手中转手接过外资半导体公司,讲了一个整合全球产业、共创协同效应的故事。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两宗并购,从现在账面上,它们均撬动了数倍于收购价的市值涨幅,收购的对价,多由资本市场为其买单,然而,其收购的底层资产,相对于其盈利能力和所处细分领域的成长前景看,支付的对价均相当高,在半导体这样一个高迭代的领域,其风险不言而喻。
长期看,这些巨额并购,贡献的长期盈利能否支撑得起现有股价或者收购价,确实值得存疑。我们认为,受益高估值进行增发、并购,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不计成本地进行巨额投资,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动辄耗费巨资进行跨国并购,不只给财务报表带来压力,日常运营的管理风险也不容小视。
元器件有“硬核”
我们发现,一批元器件及相应解决方案的公司在崛起,在智能手机领域尤其明显,这些公司相对低调,不为人所知,实力却相当了不起。
比如,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汇顶科技,其三季度的毛利率高达61.37%,净利润率为36.6%,这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很难在没有硬核科技的条件下取得。
另一家突出的公司是舜宇光学,总部在浙江的县城,整体利润率看似只有20%,其实是为手机模组事业群的低毛利率(低于10%)所拖累,其光学零件(主要为光学镜头)的毛利率水平超过40%,现在是全球第二大手机镜头供应商和全球最大的车载镜头供应商。
这种硬核能力,部分也体现在其国际业务所占的比重,比如立讯精密的海外业务达到营收的90%。
我们注意到,这些具有硬核能力的元器件公司,往往多服务于国际领先的跨国公司——最典型的莫过于苹果和华为,进而带动其能力的不断提升,比如立讯精密、舜宇光学、汇顶科技、京东方等均是它们的供应商,从这里也能看到,在全球化供应链的协作中,中国制造在底层技术领域也在快速成长,基于这些公司的基础能力,可以乐观预见,未来会有更多华为这样的全球性品牌。
耐力型选手多低调
所有毛利率超过20%的大市值样本中,成立时间普遍较长,几乎不存在快公司,比如,汇顶科技、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兆易创新分别成立于2002-2005年,舜宇光学甚至要追溯到1984年。
只有宁德时代相对年轻,成立于2011年。不过,我们回溯其创业历程,核心团队在电池领域的创业时间长达21年,只是因为发展方向分歧,独立从事动力电池而已,连创始人也反驳“黑马”的说法。
有的公司大热在当下,确实是“厚积薄发”,这反映出技术领域的若干特点,比如,核心技术能力的需要时间沉淀,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也要等待场景,比如智能手机的兴起,带动了一批元器件厂商。
同样,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启示,在2B领域,要特别关注耐力型的选手。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哪怕价值千亿,不少掌舵人及其公司往往极为低调,平时基本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其中,有些人的故事非常励志,比如蓝思科技的周群飞、立讯精密的王来春这两位杰出的女性。
对爱喝啤酒的人来说,泡沫不可或缺,就火热的科技股而言,哪怕是纯概念性的,也是市场的一部分。在专题中,我们简单讲述了10个大市值公司的故事和逻辑,也意在说明,在互联网公司这类喧嚣的群体外,其实中国有另一类相对沉默的群体,它们的故事同样非常精彩,哪怕部分公司真的只是在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