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走向开放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封闭,开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20 13:59
本刊记者 孙晓红
1977年4月,苹果Ⅱ在美国第一届计算机展览会上首次亮相便一鸣惊人,小巧轻便的外观、简便的操作及可于家中安置的特点使得苹果公司收获了众多订单。1980年12月,苹果公司上市,其上扬的业绩一发不可收拾。然而,软硬件捆绑在一起销售的苹果最终为Wintel联盟所打败。1985年,乔布斯出走,苹果迎来寒冬。2001年,早已归队的乔布斯在推出iPod的同时,率先推出网络音乐服务,即iTunes网上音乐商店。2007年,苹果的首款智能手机iPhone问世,其一大亮点便是与之相配套的应用程序商店,即App Store。据悉,目前美国整个行业的单曲销量约为10亿首,保守估计,苹果iTunes占到66.2%的市场份额。苹果App Store辐射77个国家,iPhone和iPod touch用户数已达5000万,App Store软件开发者超过12.5万,其应用目前已超过30万款。
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是微软移动终端战略中的核心产品,自1996年至2007年一直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中,其市场份额更是在2007年达到了12%,仅次于Symbian之后,位列市场第二。随着有强大的App Store支撑的iPhone的出现,WM的市场份额一路从2008年11.8%跌到2009年的8.7%,今年第二季度更是跌至5%。WP7能否挽救颓势,关键要看微软能否将始于2009年微软移动应用商店的战略计划进行到底。
今年11月3日,以腾讯的《致QQ用户的一封信》为开端的3Q大战也着实透露出中国互联网巨头在高速发展过程所面临的由封闭而导致的瓶颈问题。腾讯因与创业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争利而导致骂声一片。看来,尽管于9月份已经上线社区开放平台的腾讯,其心态还远未达到真正开放,而如这般借“开放”之名行“垄断”之实的互联网企业必然走不远。
封闭与开放是一对反义词,“汉典”对封闭的解释是严密和彻底地封口,对开放的解释是解除封锁、限制、禁令等,允许进入。在现代IT界和互联网界,开放指的是在软件业和网络中,软件系统通过公开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或函数(function)来使外部的程序可以增加该软件系统的功能或使用该软件系统的资源,而不需要更改该软件系统的源代码。封闭与之相反。封闭与开放代表两种模式,归根结蒂是代表两种心态。拿当下较流行的“开放”来说,其形式体现在有众多第三方开发商的平台化参与,而开放平台的实质是放弃垄断心态,让别人获利。唯有如此,自身图利方能长久。在这一点上,马云显然要比马化腾看得清也看得远。从短短十几年的IT及互联网发展史中可以看出,全行业呈现了一个从封闭到结盟最后到开放的态势。而这一态势则是产业分工与细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利润增长点转移的结果。
封闭
没人会怀疑乔布斯是个天才。1976年的初春,南加州风犹寒水犹冷的时候,在车库里折腾数月之久的乔布斯与好友沃兹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第二年,苹果公司注册成立,由此开启了世界上最伟大公司的旅程。早期的苹果公司被称为是封闭的,源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苹果公司的市场和产品定位:首先,个人电脑市场刚刚起步,市场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对于电脑,用户全无所知,更别提明确的需求。在一片荒地上构造自己脑海中设计好的大厦,苹果必须从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领域做起;苹果公司最初的定位是高端、小众市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苹果的颠覆性的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实现。所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构建自身的生态系统,这对于偏纯技术、以产品为导向的苹果公司来说是效率最大化的体现,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对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骆品亮表示:“大家说苹果封闭,是因为它的操作系统是纯粹的技术创新,与既有的替代技术不兼容。技术变革要颠覆并替代已有的主导技术,需要10倍的性能,这就是安迪·葛罗夫定律,实际上需要一个生态系统来推动。苹果操作系统的封闭,从引领技术潮流、超越对手的角度来讲是对的。”因此,苹果从硬件到软件的设计再到生产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一手包办就不足为奇了。靠着大胆的创新,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 I、Apple II、Macintosh等产品。其中,Apple II在IT界被广泛誉为缔造家庭电脑市场的产品,到了1980年代已售出数百万部。苹果也因此在1980年成功上市,IPO当日苹果就诞生了4位亿万富翁、40位百万富翁。
可以说,封闭本身并无好坏。任何事物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封闭开放都不例外。封闭的苹果在早期取得成功,即源于它的封闭顺应了当时的发展潮流。同样的道理,不能与时俱进,也必将被淘汰。随着个人电脑市场的逐步发展,用户开始呈现出多口味、高品质的要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苹果在高潮之后没落,其原因就在于没能正视市场的发展所必然带来的产业分工,固守软硬件一起抓的方针,拒绝与其他硬件厂商的合作,最终跌入谷底。而骆品亮认为,苹果自身还不够强大,单靠自己不能形成正反馈,无法以一己之力树立操作系统标准。苹果公司在电脑领域落伍的主要原因,是一开始没有像IBM那样构建开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就是说没有找到跷跷板的借力点。
成立于1982年的Sun公司以技术见长,旗下产品除了终端PC机,几乎覆盖了全IT产业链,从芯片、服务器、存贮等硬件到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Startoffice等软件以及重量级产品Java语言,Sun始终坚持走自行研发的路线,于1995年至2000年达到巅峰。然而,始终坚持封闭,无视市场变化从而错过最佳结盟期导致Sun于2009年被甲骨文收购的结局。原因显而易见,产品线过长的Sun没有办法在各个领域保持第一。而技术公司做不了第一就没有优势,伙伴联盟可以使得技术企业专注于其擅长的核心领域,而动作迟缓的Sun公司于2004年开始尝试小规模对外合作,注定为时已晚。
结盟
产业结盟是指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及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企业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产业联盟能在某一领域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同时有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开拓。其好处显而易见,产业联盟能以较低的风险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调配,成为企业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理论上来讲,由于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技术越来越深,技术投资越来越大,单个企业没有力量完成整个产业链投资。因此,旨在通过产品上下游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联盟顺时出现。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产业联盟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蓬勃发展。
2004年,Sun向结盟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与AMD合作,在其处理器上搭配Sun的Solaris操作系统,借此,Sun重回x86的主流市场。此役尝到甜头,Sun开始了一系列的结盟合作行动。首先与老对头微软达成了和解;与Linux社区也在该年首次实现了合作;2007年,与英特尔、IBM、戴尔等达成合作。Sun研制了采用AMD处理器的刀片服务器系统,并在服务器上预装Windows操作系统,从此不再强迫用户安装自己的软件。频繁的合作背后是深度的利益在驱动,通过与各大巨头的合作,Sun使Solaris这款操作系统获得了业界肯定。有分析人士指出:“Wintel联盟之后,Sun凭借Solaris与英特尔合作形成了另一个操作系统与芯片之间的强力联盟。而与英特尔和AMD合作本身,也对Sun的产品进军中小企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与微软在虚拟化和互操作领域的合作,则更多的是提高Windows与自己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以获得更多的用户支持。与IBM和戴尔的合作,则可能以Sun的服务器市场份额在激烈竞争中被这两家巨头侵蚀为代价,但通过与它们的合作,可望使Solaris获得更多的安装数,从而获得更多的服务收入。”Sun公司的结盟战略是奏效的,该公司大中华区存储事业部总经理Brian Knott介绍说,2007年第3财季的净利润达到了6700万美元,而2006财年同期它还亏损2.17亿美元。
上个世纪80年代,专注于操作系统领域的微软和专注于芯片领域的Intel所组成的Wintel联盟给了独行侠苹果以迎头一击。1985年即拥有GUI的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经过后续的不断更新配合Intel超强“芯”,Wintel在业界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实力雄厚的Wintel联盟,苹果节节败退。2006年,苹果无法扭转时局,首次采用了Intel的核心处理器。苹果在联盟的路上跟慢了一步。
有业界人士认为:“Wintel联盟在推动电脑个人化的进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Wintel联盟确实曾造就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正是因为软硬件的有力组合,才使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过,当两者已经发展成为在各自领域的寡头时,它们所做出的贡献相比它们存在的威胁而言,已经微不足道。”今年,英特尔与诺基亚共同推出Meego操作系统,目标是上网本市场、车载系统市场及手机系统市场。同时也推出了App Up应用程序商店。无独有偶,微软的Kin系列手机也于今年四月份发布,突出社交网络功能,市场定位于年轻消费者。昔日的Wintel联盟终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瓦解并成为对手。英特尔和微软两大巨头都在觊觎新兴的且大于PC数十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詹睿妮对媒体说:“移动互联网过去几年十倍增长,MeeGo是个开放的平台,我们不认为封闭的系统是未来的趋势,开放的平台更能激励创新”。此番话足以透漏英特尔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大战略——开放平台。
Wintel联盟的瓦解能说明的一个问题是,企业追着利益跑,而赢利模式没有永久不变的。
开放
1999年三星开发出了MP3,同一年,美国东北大学学生ShawnFanning开发出Napster,可以免费下载音乐。此二者都不是苹果首创,苹果却首次将播放器iPod与音乐商店iTunes结合起来。可以说,是苹果点开启了平台开放的时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张认为:“‘产品+内容’的组合,很好地构建了一个双边市场,本身做成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价值在于,它通过iMac、iPod、iPhone、iPad等产品一边牵着众多的程序开发商,一边则牵着广大用户。张表示,这样的平台建立起来,既有跨边的网络效应,也有同边的网络效应,很多人看别人用iPhone,就有一个追随效应。由于网络效应,成功的平台享有递增的规模效益。所以,今天苹果的创新不是仅仅着眼于产品,而是把产品做成一个平台。随着使用苹果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做应用程序开发的人也越来越多,聚集效应也就出现了。2008年上线的App Store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从技术角度来关照,开放平台指的是把网站的服务打包成一系列计算机易识别的数据接口开放出去,供第三方开发者使用,这叫做开放API,提供开放API的平台本身被称为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平台,网站不仅能提供对Web网页的简单访问,还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交互,将它们的Web网站转换为与操作系统等价的开发平台。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些已存在的、公开的Web网站而开发丰富多彩的应用。
目前互联网界、IT界平台概念盛行。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苹果、微软、YouTube、 Flickr还是国内的开心、人人、三大运营商、百度以及四大门户等,各个领域无不催生出平台模式。究其原因,可以提供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放平台,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而丰富的体验,这是大势所趋。易观国际总裁于扬称:“开放平台的提供商将成为对整个产业链影响最大的因素,开放平台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真正具有平台实力与心态的互联网企业非Facebook莫属。著名互联网人士谢文认为,Facebook几行简单的代码就把成千上万家网站变成了自己网站的一个外延行为节点,各自孤立的网站融合而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无限网络世界,而Facebook居于这个世界的中心。iPhone使苹果摇身一变成为美国最大的手机公司。iPad清除了有线与无线,桌面与移动的界限,使上网成为最新的时尚生活方式,同时把戴尔、联想推向了传统产业的行列。这是平台真正吸引企业的魅力之处。
然而,真正的开放平台是什么?谢文指出,其有三层含义:首先,这个平台能接入第三方应用;其次,这个平台能开放给用户,网站和平台之间可以对彼此的用户有所了解;第三是开放用户的行为,这其中包括真实的人际关系传播、用户数据交换、真实的消费等等。举个例子就是,新浪可以把自己的所有用户数据开放给搜狐,搜狐也是,二者的用户可以转化,用户之间可以实现真实互动,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才是真正的开发平台。不过目前国内的大的互联网公司看起来都做不到这一点,在开放平台策略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独享市场这块儿大蛋糕,做平台要本着真正共赢的态度,坚持真正利益分享的模式,均能够实现整个产业链获得共同的繁荣。而这样做可以并非出于道德,而是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考量。由此来看,无论封闭,结盟,还是开放,只要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就是可以采取的。懂得顺势而为的企业才能步步为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