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锋:吹响企业家基金集结号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虞锋,企业家,基金,集结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24 09:58
“我现在的生活很自由,更重要的是有机会能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他们的梦想。”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之前,虞锋刚刚在摄像机前谈完自己的梦想。
之后,他笑了,笑得很真实很真实。圆别人的梦,也圆自己的梦,这位昔日聚众传媒董事长坐在云锋基金主席的位置上,胃口更大了。看样子,现在的虞锋已经适应了角色的转变,或许这就是将聚众卖给江南春身价陡增为16亿人民币的价值所在。
正如他所说,“现在很多企业家谈论他们的问题时,我们就知道他们的企业已经走到了哪一步,就好像聚众曾经从一个小公司突然面临60个城市的时候该怎样管理一样,如果没有经历那个过程,很难给现在的企业家提出更好的建议。”
现在,他又将触角伸向了江苏这块宝地,更是将云锋基金的第一个投资中心给了江苏。
这是他在2010年做的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更确切地说,是从企业家到投资人的转型开一个好局。而在2011年,虞锋又来到了三亚,在徐徐海风中,又激起他畅想云锋基金十年远景的冲动。
寻找下一个马云、史玉柱
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和其他嘉宾相比,虞锋并不算高调,或许几年前,他若是被邀请到类似的论坛,一定会出现在诸如“打造企业内在动力”的分会场,但是现在的虞锋却介入到“PE热:浮躁中的定见”之类的主题。
俨然,虞锋的角色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从原来一个创业者到企业家再到如今的投资人,他的生活越来越自由。
虞锋选择投资,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尽管大家都觉得现在PE、VC太多,但是我觉得这是中国任何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过程”,而现在,就连买菜的老太太都已经开始谈论PE、VC的那些事,正如曾经证券市场经历过老爷爷老太太蜂拥开户的过程一样,中国的PE、VC也开始步入浮躁的阶段。
实际上,中国投资项目的金额还远远不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人家一干就是上千亿美元,而中国即便是比较大的基金可能还停留在几亿或者几十亿美元的阶段。所以虞锋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从规模还是整体的管理水平,中国的PE行业还是刚刚开始。”
此番说辞也并非空穴来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VC交易额占GDP比重只有0.3%,而这个比例在美国为1%,在英国为2%。照此比较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0.3%的比例应该属于偏低的水平。
而且从海外的经验来看,VC能看到回报通常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有的基金需要十几年才能看到回报,但是在中国,许多人民币基金已经将存续期缩短至七年,这在无形中就增大了基金的压力,同时也驱动着赚快钱的效应。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在VC领域里面,死在沙滩上的企业已经不知道有多少。
“云锋基金”的“云”和“锋”,是两个人(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的名字,这个拼合的基金走的是一条另类的VC路。
细数联合创立的企业家: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五星控股董事长汪建国、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放眼望去,清一色的大佬。这些还不够,另外六位发起人还包括了希望集团刘永好、迈瑞科技徐航、七匹狼的周少雄、九阳集团的王旭宁、裕福集团郑俊豪、联合环球投资董事长蔡朝晖。
正是集中了很多领域中的企业家,才显得云锋基金更加多元化,因而投资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TMT(电信Telecommunication、媒体Media和科技Technology三个英文单词的首位字母)、文化创意、消费品、环保以及新能源领域。
在虞锋看来,文化创意和消费品是中国未来十年中发展最大的两个领域,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媒体以及消费领域这几个行业能形成互动,从而将品牌影响力在跨领域中得到提升。
这一切,看起来很美好,这样一批有成就的企业家曾经在不同领域驾驭着自己的那艘大船,而现在这些艘大船将要合并成舰艇,帮助那些希望成为大船的小船们,使那些创业者成为下一个马云、史玉柱、刘永好等人物。
文化创意起家
实际上,早在云锋基金成立之前,虞锋就已经在不少领域掷下较大手笔。
2009年10月,在华谊兄弟上市之际,其公开资料显示,马云在华谊兄弟的持股比例为10.97%,位列第二大股东。虞锋持股3.93%,加上其母亲王育莲3.61%的持股比例,虞锋母子以7.54%的持股比例位居马云之后,为第三大股东。同时,马云和虞锋分别担任华谊兄弟公司的副董事长和董事职位。
文化创意行业也是虞锋较为擅长的,而找上门的企业也恰恰是文化创意类居多。“的确,我们看了不少企业,但赚钱不是我们这帮企业家成立基金的初衷,我们所具有的是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
所以在成立基金之前,马云和虞锋投资华谊兄弟仅仅是以个人名义。实际上,虞锋也常常在华谊兄弟的董事会上积极出谋划策,就好似企业的顾问加教练一样,不论是艺人持股问题还是上市问题,他扮演的角色都很积极。
从投资华谊兄弟来看,虞锋的投资应该算是晚期。尽管在2007年还没有把握,但是经过对华谊兄弟的仔细考量之后,仍然决定跟马云、江南春、鲁伟鼎等人赌上一把。甚至于之后华谊兄弟将电影、电视剧制作和艺人经纪“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这也是来自于虞锋等人的建议。尽管华谊兄弟的《手机》、《天下无贼》、《夜宴》等等影片都相当受宠,但是,作为一家影视公司,如果仅靠电影制作吃饭,不仅会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更会遭遇发展的瓶颈。
更重要的是,华谊兄弟在被虞锋和马云投资之后,就开始朝着上市这条路步步迈进。因为虞锋知道,上市所能给企业带来的资本效应远远不止企业本身。
随着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的旗开得胜,虞马的第一次合作算是“首战告捷”,该创业板就成为了他们第一个成功的“试验品”。正如虞锋所说,“我们能将经验、资源、战略和理念与他们分享,最后能推这些企业一把,将这些企业做成行业里的领先者。”
然而,两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能结合更多人,岂不是能将这块“试验田”做得更大?“云锋基金”就这样应运而生,并且吸引了在众多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企业家。
而今,云锋基金已分别设立人民币和美元基金,融资额已经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但是虞锋最擅长的似乎还是文化创意,顺着华谊兄弟的思路,他又在文化创意领域找到了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而且出手就是5000万美元,“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印象》已经做了好几个系列,是不是已经很多了,其实它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张艺谋所坚持做的每一个品牌都是成功的。”虞锋这样评论《印象》,可是外人呢?
细数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虽然如今只做到了系列之五,但是从品牌效应上看,“钱景”都十分诱人,因此目前还在着手策划这印象系列之六——《印象?普陀》。
对于印象系列,张艺谋有信心,虞锋更是看好,“《印象》在创造就业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方面已经创造出奇迹,这也是我们有信心投资的原因。”
可是据了解,2009年3月刚开演的《印象?海南岛》却在能够容纳1600人的剧场中只有500人就座,每天的票房收入也仅在8万元左右,和《印象?刘三姐》8亿元的票房收入形成鲜明对比。也正因为此,总投资约1.8亿元的《印象?海南岛》在上演一年半后,投资方海南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中的55%国资股权作价2750万元转让给一家民企。
印象系列从《印象?刘三姐》打响第一枪之后,开始被人复制,张艺谋本身也无法摆脱“如法炮制”的嫌疑,甚至湖南临湘副市长姜宗福还在网上发表文章,尖锐地指出“印象搞乱中国,张艺谋‘功’不可没。”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在虞锋看来都是“瑕不掩瑜”,他接过了《印象》这差事,更看到其中文化创意的亮点,更确切地说,用他所掌管的云锋基金投资张艺谋的《印象》,就等于说有机会再次和张艺谋这样的演艺界人士深入交流。只不过,虞锋有他的度,艺术家就该做艺术家的事,而投资人就该做投资人的事,艺术与投资之间也就隔着一层纱。
果然,他不愧是一个学哲学的人,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的帽子果然不是“盖”的,正是因为哲学,才使这个人对于媒体、对于艺术、对于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文化创意领域绝对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单一,这些创意甚至可以通过某个契机嫁接到任何一个产业,从而增加不同产业的附加值。
正因为如此,云锋基金所关注的领域也远不止文化创意,还有互联网,还有新能源环保等等。用虞锋的话说,“如果现在突然变出一个企业成为阿里巴巴,成为腾讯或者百度还是比较难的事情,但是任何行业都存在整合的机会。”而VC最大的操作优势就在整合。
难怪云锋基金在台湾开年会时,沈国军和史玉柱要求把基金做成世界级的基金。原来,他们的底气是很足的。
……
之后,他笑了,笑得很真实很真实。圆别人的梦,也圆自己的梦,这位昔日聚众传媒董事长坐在云锋基金主席的位置上,胃口更大了。看样子,现在的虞锋已经适应了角色的转变,或许这就是将聚众卖给江南春身价陡增为16亿人民币的价值所在。
正如他所说,“现在很多企业家谈论他们的问题时,我们就知道他们的企业已经走到了哪一步,就好像聚众曾经从一个小公司突然面临60个城市的时候该怎样管理一样,如果没有经历那个过程,很难给现在的企业家提出更好的建议。”
现在,他又将触角伸向了江苏这块宝地,更是将云锋基金的第一个投资中心给了江苏。
这是他在2010年做的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更确切地说,是从企业家到投资人的转型开一个好局。而在2011年,虞锋又来到了三亚,在徐徐海风中,又激起他畅想云锋基金十年远景的冲动。
寻找下一个马云、史玉柱
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和其他嘉宾相比,虞锋并不算高调,或许几年前,他若是被邀请到类似的论坛,一定会出现在诸如“打造企业内在动力”的分会场,但是现在的虞锋却介入到“PE热:浮躁中的定见”之类的主题。
俨然,虞锋的角色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从原来一个创业者到企业家再到如今的投资人,他的生活越来越自由。
虞锋选择投资,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尽管大家都觉得现在PE、VC太多,但是我觉得这是中国任何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过程”,而现在,就连买菜的老太太都已经开始谈论PE、VC的那些事,正如曾经证券市场经历过老爷爷老太太蜂拥开户的过程一样,中国的PE、VC也开始步入浮躁的阶段。
实际上,中国投资项目的金额还远远不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人家一干就是上千亿美元,而中国即便是比较大的基金可能还停留在几亿或者几十亿美元的阶段。所以虞锋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从规模还是整体的管理水平,中国的PE行业还是刚刚开始。”
此番说辞也并非空穴来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VC交易额占GDP比重只有0.3%,而这个比例在美国为1%,在英国为2%。照此比较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0.3%的比例应该属于偏低的水平。
而且从海外的经验来看,VC能看到回报通常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有的基金需要十几年才能看到回报,但是在中国,许多人民币基金已经将存续期缩短至七年,这在无形中就增大了基金的压力,同时也驱动着赚快钱的效应。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在VC领域里面,死在沙滩上的企业已经不知道有多少。
“云锋基金”的“云”和“锋”,是两个人(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的名字,这个拼合的基金走的是一条另类的VC路。
细数联合创立的企业家: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五星控股董事长汪建国、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放眼望去,清一色的大佬。这些还不够,另外六位发起人还包括了希望集团刘永好、迈瑞科技徐航、七匹狼的周少雄、九阳集团的王旭宁、裕福集团郑俊豪、联合环球投资董事长蔡朝晖。
正是集中了很多领域中的企业家,才显得云锋基金更加多元化,因而投资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TMT(电信Telecommunication、媒体Media和科技Technology三个英文单词的首位字母)、文化创意、消费品、环保以及新能源领域。
在虞锋看来,文化创意和消费品是中国未来十年中发展最大的两个领域,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媒体以及消费领域这几个行业能形成互动,从而将品牌影响力在跨领域中得到提升。
这一切,看起来很美好,这样一批有成就的企业家曾经在不同领域驾驭着自己的那艘大船,而现在这些艘大船将要合并成舰艇,帮助那些希望成为大船的小船们,使那些创业者成为下一个马云、史玉柱、刘永好等人物。
文化创意起家
实际上,早在云锋基金成立之前,虞锋就已经在不少领域掷下较大手笔。
2009年10月,在华谊兄弟上市之际,其公开资料显示,马云在华谊兄弟的持股比例为10.97%,位列第二大股东。虞锋持股3.93%,加上其母亲王育莲3.61%的持股比例,虞锋母子以7.54%的持股比例位居马云之后,为第三大股东。同时,马云和虞锋分别担任华谊兄弟公司的副董事长和董事职位。
文化创意行业也是虞锋较为擅长的,而找上门的企业也恰恰是文化创意类居多。“的确,我们看了不少企业,但赚钱不是我们这帮企业家成立基金的初衷,我们所具有的是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
所以在成立基金之前,马云和虞锋投资华谊兄弟仅仅是以个人名义。实际上,虞锋也常常在华谊兄弟的董事会上积极出谋划策,就好似企业的顾问加教练一样,不论是艺人持股问题还是上市问题,他扮演的角色都很积极。
从投资华谊兄弟来看,虞锋的投资应该算是晚期。尽管在2007年还没有把握,但是经过对华谊兄弟的仔细考量之后,仍然决定跟马云、江南春、鲁伟鼎等人赌上一把。甚至于之后华谊兄弟将电影、电视剧制作和艺人经纪“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这也是来自于虞锋等人的建议。尽管华谊兄弟的《手机》、《天下无贼》、《夜宴》等等影片都相当受宠,但是,作为一家影视公司,如果仅靠电影制作吃饭,不仅会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更会遭遇发展的瓶颈。
更重要的是,华谊兄弟在被虞锋和马云投资之后,就开始朝着上市这条路步步迈进。因为虞锋知道,上市所能给企业带来的资本效应远远不止企业本身。
随着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的旗开得胜,虞马的第一次合作算是“首战告捷”,该创业板就成为了他们第一个成功的“试验品”。正如虞锋所说,“我们能将经验、资源、战略和理念与他们分享,最后能推这些企业一把,将这些企业做成行业里的领先者。”
然而,两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能结合更多人,岂不是能将这块“试验田”做得更大?“云锋基金”就这样应运而生,并且吸引了在众多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企业家。
而今,云锋基金已分别设立人民币和美元基金,融资额已经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但是虞锋最擅长的似乎还是文化创意,顺着华谊兄弟的思路,他又在文化创意领域找到了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而且出手就是5000万美元,“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印象》已经做了好几个系列,是不是已经很多了,其实它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张艺谋所坚持做的每一个品牌都是成功的。”虞锋这样评论《印象》,可是外人呢?
细数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虽然如今只做到了系列之五,但是从品牌效应上看,“钱景”都十分诱人,因此目前还在着手策划这印象系列之六——《印象?普陀》。
对于印象系列,张艺谋有信心,虞锋更是看好,“《印象》在创造就业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方面已经创造出奇迹,这也是我们有信心投资的原因。”
可是据了解,2009年3月刚开演的《印象?海南岛》却在能够容纳1600人的剧场中只有500人就座,每天的票房收入也仅在8万元左右,和《印象?刘三姐》8亿元的票房收入形成鲜明对比。也正因为此,总投资约1.8亿元的《印象?海南岛》在上演一年半后,投资方海南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中的55%国资股权作价2750万元转让给一家民企。
印象系列从《印象?刘三姐》打响第一枪之后,开始被人复制,张艺谋本身也无法摆脱“如法炮制”的嫌疑,甚至湖南临湘副市长姜宗福还在网上发表文章,尖锐地指出“印象搞乱中国,张艺谋‘功’不可没。”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在虞锋看来都是“瑕不掩瑜”,他接过了《印象》这差事,更看到其中文化创意的亮点,更确切地说,用他所掌管的云锋基金投资张艺谋的《印象》,就等于说有机会再次和张艺谋这样的演艺界人士深入交流。只不过,虞锋有他的度,艺术家就该做艺术家的事,而投资人就该做投资人的事,艺术与投资之间也就隔着一层纱。
果然,他不愧是一个学哲学的人,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的帽子果然不是“盖”的,正是因为哲学,才使这个人对于媒体、对于艺术、对于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文化创意领域绝对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单一,这些创意甚至可以通过某个契机嫁接到任何一个产业,从而增加不同产业的附加值。
正因为如此,云锋基金所关注的领域也远不止文化创意,还有互联网,还有新能源环保等等。用虞锋的话说,“如果现在突然变出一个企业成为阿里巴巴,成为腾讯或者百度还是比较难的事情,但是任何行业都存在整合的机会。”而VC最大的操作优势就在整合。
难怪云锋基金在台湾开年会时,沈国军和史玉柱要求把基金做成世界级的基金。原来,他们的底气是很足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