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术品”估值面面观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亿术品,估值,膨胀
  • 发布时间:2011-01-24 10:53
  2010年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首次突破亿元,张大千的《爱痕湖》拍出1.008亿元,你觉得贵吗?如果你觉得贵,当宋代黄庭坚《砥柱铭》拍出4.368亿元,你是否觉得太离谱了?那确实贵,对于年薪12万元标准白领,即使不吃不喝,也要3640年才能凑够这个数。

  《爱痕湖》在纪录的位置上还没有坐稳,2010年秋拍,李可染《长征》拍卖1.075亿元,再次刷新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可是没多久,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在翰海秋拍会上拍出1.7136亿元。

  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自从2009年开始迈进“亿元”时代,进入2010年以后,亿元艺术品则是一件接着一件产生,艺术品更是被人戏称为“亿术品”。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在“只有记录,没有纪录”。

  不管人们不解也好,兴叹也罢,这个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价格高涨,尤其是好藏品变得越来越昂贵。

  当人们试图去找出行情高涨背后的原因时,就发现艺术品好像一池子水,依靠着雨水等天然水注入,水位会慢慢升高。资金就像石头,扔进池子,水会溅开,随着石头越扔越多,水位就会越来越高。

  但是,艺术品价格还有“优品拉动劣品”的规律。高价藏品拉升其他藏品价位。好藏品的价格是一个风向标,高价格一旦出现,就会带来其他藏品价格上涨。

  2006年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拍出3300万元,创下当时徐悲鸿个人作品的纪录。此后不久,徐悲鸿另一件作品《奴隶与狮子》拍卖出5388万元。再后来,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7128万元的价格。可想而知,今后《愚公移山》等那些曾经创下纪录的顶级作品一旦出来应该价值几何。

  然而,所有投资人在面对一件藏品的时候都面临一个难题,如何进行估值。众所周知,艺术品跟其他商品不一样,其价值远远不是看得见的成本耗费所能衡量。艺术家创作出一件作品可能需要几天、一个月、一两年,但这不是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其背后是艺术家的积累、才情和潜能。

  艺术品具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为何有些艺术品有人争着要,有的却在拍卖会上无人问津?在此,向大家介绍三种估值方法。

  首先,高位估值法。但是,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第一,稀缺性;第二,艺术性;第三,历史性;第四,认同感。比如徐悲鸿《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代表作,市场上流通仅此一件,符合稀缺性;其融合了中西方绘画技法,符合艺术性;该作品创作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符合历史性;该作品在海外辗转几十年,知名度很高,符合认同感。

  其次,中位估值法。哪些藏品只能给予中位估值呢?它们的特征是,具有潜在性和增长性,但是目前又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当代艺术,它们注重思想性,但是技法较弱。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如何目前还不清楚,作品是否是其一生中巅峰之作,是否超越了同时代的人物和作品,类似问题的答案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作品只能给予中位估值。中国当代F4的作品,尽管市场行情很好,但我们仍然无法给予高位估值,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不确定性。

  最后,低位估值法。那些没有名气,技法不好,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弱的不入流的艺术家的作品只能给予低位估值。很多缺乏创造性的平庸艺术家一辈子也只能给予低位估值。过了多少年后,谁还会记得它们是谁?

  利用这三个方法,我们可以给艺术品做一个大概估值。但具体到某件作品,仍然需要进一步细化甚至量化,而这恐怕是投资人更加关心的问题。

  (作者系资深艺术品投资研究专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