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卫视创新竞争模式 品牌栏目塑造频道特色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辽宁卫视,创新,品牌栏目,特色
  • 发布时间:2011-08-17 15:17
  在各卫星频道重金打造娱乐节目之时,辽宁卫视创新竞争模式,着力打造多档专题节目,塑造了鲜明浓郁的频道特色,似多驾马车,在早午晚三个时段快意驰骋,拉动收视,有力支撑辽宁卫视连续三年在全国省级卫视竞争中的排名进位。

  《王刚讲故事》记录真实传递真情

  面对同类型节目的激烈竞争,《王刚讲故事》提出“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的制作理念,努力打造自身特色。首先,栏目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刚担纲主持人。王刚拥有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饱学多才,形象健康,其身上的明星特质构成了栏目品牌的人格化符号。与此同时,栏目强化原创特色——记录社会转型期真实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用独特的视角传递栏目对社会,对民生的思考。为此,栏目的主创人员投入了同行们难以企及的勇气,冲破各种障碍,撬开坚硬的真相。像《是谁害了方舟子》、《天上人间的台前幕后》、《张悟本大揭秘》这样反映社会焦点问题的节目,记者都是冒着危险深入一线采制,以丰富的一手资料,让公众多角度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王刚讲故事》在叙事结构上独具匠心,30分钟节目划分为三段,加快叙事节奏,线索铺陈上借鉴电影叙事技巧,不断制造悬念,最终配以王刚招牌式讲述风格,让观众心理不断产生期待。

  不懈的努力让《王刚讲故事》收视率逐渐攀升,稳居央视索福瑞全国省级卫视收视率调查周排名前六十。同时,栏目连续先后被国家广电总局《综艺》杂志评为“年度节目”和“省级卫视上星三十强”,连续三届荣获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省级卫视栏目,2009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典型节目形态推介”等诸多殊荣。

  《王刚讲故事》从不简单还原生活的粗糙质感,不为博取收视迎合低俗趣味,不忘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始终努力坚守和传递社会核心价值观。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湖北“挟尸要价”,方舟子遇袭,北京查处“天上人间”,药家鑫案等热点事件,栏目都给予了详实的报道。2011年初,微博打拐成为舆论焦点,栏目连续两期播出《监控录像里的失踪男孩》,讲述被拐儿童彭文乐及其家人三年来的悲欢离合,呼吁社会关注这个群体。

  因为持久关注时代大潮下普通人的欢乐和悲恸,报道法律昌明,道德彰显之下个体生命的张扬、坚守和传递核心价值观,《王刚讲故事》荣获2010年中国首届电视博雅奖,并入选《新周刊》2009、2010年中国电视榜最具人文价值节目提名。“在讲故事成风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故事讲得健康、好听、耐听,可以多看看《王刚讲故事》”,国家广电总局对《王刚讲故事》如此评价。

  《欢乐集结号》——“非主流”和“小清新”

  2008年初,全新启航的辽宁卫视推出了一档融合娱乐资讯与经典再现的栏目——《欢乐集结号》。三年多的时间里,《欢乐集结号》在下午17:00至18:00这样一个非黄金时段,以微小的投入完成了让业界瞠目的收视业绩:全国35城市网同时段排名第一(截止到2011年5月);创单期全国35城市网最高收视率1.082。

  现在人们看电视,更多是想获得快乐,摆脱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摸准市场这一需要,《欢乐集结号》一开始就将节目定位于“制造快乐”。

  与其他编辑类节目相比,《欢乐集结号》有些“非主流”——不是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力求将旧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坚守“留住岁月欢笑,创造时代幽默”的创作理念。历经三年,栏目组搜集了近三十年来大量优秀影视资源,有一部分还是独家的。栏目组对全部资料进行细致的整合梳理,围绕社会热点话题或热门影视剧,精心设计每天的播出主题。例如“关东新笑星之四大才子”、“经典小品流行语”、“小品舞台上的主持人”等主题节目,实现了时代背景下的个性化解读,更赋予节目不可复制的独特标签,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提升了节目的品质。

  娱乐圈的新闻多如牛毛,《欢乐集结号》每天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符合观众心理期待的“大事件”,并将这些事件纵横联络,挖掘出不易被人察觉的线索和隐情。例如“侯家遗产纠纷”、“春晚草根崛起”、“微博渐成娱乐新势力”等,栏目没有单纯关注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背后的人情冷暖给予详细解读。而对于一些热点文化话题,《欢乐集结号》不断做出新尝试,例如《乡村爱情IV》及《大笑江湖》拍摄期间,节目没有只把镜头瞄准大腕明星,而是对准了拍摄外景地的村民,借助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向观众展现影视剧的拍摄进程以及内幕花絮,开创了全新的影视剧外景探班模式。

  积极的探索让《欢乐集结号》屡获佳绩,连续两年获得辽宁文艺奖十佳栏目奖,主持人璐璐、文杰在刚刚举行的上海电视节上被评为“十大新锐华语主持”。

  《黑土地》的变与不变

  “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这些曾经响当当的电视对农专题节目,如今只剩下辽宁卫视旗下的《黑土地》。《黑土地》创造的奇迹不仅在于它能竞争生存下来,更在于历经十几年媒体改革大潮的冲击,这片黑土依然生机勃勃,栏目在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排名始终位居前列,实现了显著的公益效益和市场效益。抓住时代脉搏、坚持特色与创新结合,坚持栏目的公益服务职责,是《黑土地》的制胜之道。

  从最初“情系黑土、服务农家”到如今“情系三农、服务城乡”,服务这张牌是支撑节目的灵魂。但服务类节目一不小心容易做成电教节目。因此,栏目在形式上进行大胆革新,融入鲜活、生动、有趣的娱乐元素,让一档原本中规中矩的专题节目变得生动有趣,很具观赏性。

  打造名主持、名记者,让节目整体风格更贴近农村受众群体,是栏目打造品牌特色的第一步。符号化的节目主持人大明白、小广播,主持风格风趣、幽默,乡土气息浓郁,成为栏目一个重要标识。栏目另外两个外景主持人大嘴、二丫,主持风格似侃大山,唠家常,使得外景与演播室相互呼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生活在加速融合,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趋势,《黑土地》在三农节目里率先提出“情系三农、服务城乡”的口号,改变以往单纯的对农服务,将大批的城市受众收视吸引进来。要拓展受众群,就需要拓展服务面。城里人和农民对农业生产关心角度是不同的,为农民朋友可以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而市民们对农产品的安全、价格信息更为关心。比如蔬菜生产,农民们关心怎样种收成好,市场上能卖多少钱,城里人则关心蔬菜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且现在有很多人在城里拥有私家花园,这类群体希望了解更多种植的常识。这就需要栏目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为此栏目先后推出“看市场”、“食话实说”、“优质农产品大篷车”、“房前屋后”、“八面来风”等子栏目,紧紧围绕城市受众群体关心的农副产品价格信息,食品安全问题,现今流行的家庭小菜园、农家游等等做文章,使得《黑土地》路子越走越宽,在创新中不断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