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职场的谎言与成功真相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水煮三国,职业,职场,成君忆
  • 发布时间:2011-09-06 08:32
  他,将川菜的烹饪手法演绎成了特立独行的写作方式,以《水煮三国》为开端,开创了管理文学的写作流派,一时之间水煮、大话之风炽盛,但他却选择了“归隐”,只有新作不断问世、畅销;他,和易中天交锋,和各式专家学者交恶,引来口诛笔伐无数,大年三十也能收到黑邮件,但他说从未后悔,因为知道真相让他泰然;他,笑起来的时候,嘴角弯了,眼神却带着冷眼旁观的睥睨与疏离,但他说我只是长得严肃点,我非常愿意做每个人的好朋友,提供参考意见。

  在第十本和第十一本新书相继出版,并可以预见会和前九本一样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后,成君忆却越来越陷入一种困境之中,他只是在调侃,为什么却被很多人当成教科书了呢?

  经济学毁了你,把职场变得黑暗

  深圳有句非常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几乎可以视作是中国现代职场精神的发源,不知热烈了多少职场人的血液。但成君忆说,在这个经济学的城市里,注定找不到工作的快乐和爱情,因为经济人之间天生只有唯利是图。他激烈地批判经济学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现代管理学,哪管走技术道路的专家们如何批评他的“毫不专业”。

  《职业》:您认为职场是什么?

  成君忆:职场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而正因为它的社会化程度很高,所以存在先天的缺陷——每个人的个体性都可能遭到摧毁,很容易被别人同化和影响,也容易因为功利的原因,用权谋来影响其他人。社会化的错综复杂,导致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很难实现或无法实现,职场就会出问题。

  《职业》:名著中的古代职场和今天的职场有什么不同吗?

  成君忆:我在文学名著中找到的人物原型在现在也都能对号入座。比如西门庆,他是现在所说的商人,我们很多老板以商人的身份在做企业,但是他的企业谈不上管理,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投机,一个是公关,他不是企业家。事实上有一些人性的东西是没有变的,只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罢了!三国、水浒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中,其实只是极端的特例,但现在却成了常态。

  《职业》:您觉得今天的职场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

  成君忆:就是绝大多人丧失了自己的人生。普通员工也好,高管、富豪也好,绝大多数人变成了谋取某种利益的机器。

  在经过经济学的“洗礼”之后,每个人都成了经济人,被称作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于是每个人开始知道要利用自己,利用自己的美貌、青春、才华、时间等来换取资源,我们是自己的资源,也是别人的资源,也利用别人的资源。

  这样一来,工作、职场就变得黑暗起来,很多人便把工作从生活中剥离出去,一边忍受工作的折磨,一边寻求工作以外的慰藉。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人们的焦虑和痛苦永远都无法得到全然的纾解——这就是经济学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状态。

  唐骏骗了你,成功不可以复制

  职场上有许三多之路,杜拉拉之路,野蛮生长之路,芙蓉姐姐之路,路越来越多,但作为最早一批帮别人做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的人之一,成君忆却说:“我的路不会借给你,也无法借给你,因为我不想像唐骏一样骗你。”

  《职业》:成功的路很多,走过的人也很多,哪一条更有胜算?

  成君忆:有句话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句话是骗人的。成功并不能复制。在这些道路中选来选去甚至模仿,都是我们对人生的迷茫和自以为是,都不是真正的答案。

  《职业》:真正的答案在哪里?

  成君忆:每个人都可以设计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成功,“我要去钻营,成为职业经理人、明星企业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占有某些资源。但需要理解的是,是出于什么动机和需要来占有这些资源?一追问,真相就出来了。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成功永远是少数,它定义的成功意味着少数人对资源的占有,意味着像金字塔一样的出人头地。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你的内心惊恐不安,需要通过不断占有更多资源来获得一种力量、一种安全感,来衬托一个貌似强大的自我,这是成功吗?

  在我的定义里,成功可以是每一个人的。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讨,找到内心的强大力量,不一定要成为名人,不一定要有政治地位,但一定要活得明白,活出自己的人生,这才叫做成功,与你是农民还是白领无关。这不是一个外在的结果,而是内心的圆满状态,非常个性化。所以你的成功之路不在其他人那里,而在自己心里。我又如何能把我的路复制给你呢?

  《职业》:这太抽象了,很难做到。

  成君忆:这需要一种沉静的人生态度,要把心收回来。

  不要怪社会大环境很浮躁,再难做到也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能推给外在世界。只有你自己对自己负责,去发现真相。

  《职业》:现在盛行的职业规划能不能帮点忙?

  成君忆:职业生涯规划是有价值的,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通过它,你认同自己的现实,但你理解吗?你有改变吗?比如你性格内向,但你追问过是怎么造成的吗?有什么方式可以弥补?在职业规划之后,还要去寻找真相,你才会变得开阔,性格才会被优化。

  胡萝卜引诱了你,得到并不能让你快乐工作眼看胡萝卜近在咫尺却永远都够不着时,就会从最初的兴奋归于倦怠了。这个问题让兔子很纠结,放胡萝卜的人也很纠结。研究这个问题的人,言必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但至今也没有找到万全之策。成君忆却“冒人力资源界之大不韪”,站出来说,马斯洛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只是在描述胡萝卜,研究怎么选一根更大更红的胡萝卜,却没有去思考为什么需要胡萝卜?有没有可能大家其实要的是青菜?

  《职业》:您说幸福感与欲望成反比,但是如果没有欲望,会不会职场就没有动力,没有前进?

  成君忆:不会。职场上为什么需要欲望?因为大多数人是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需要有一个胡萝卜在前面跟着跑。这个时候欲望出现了,就是那个胡萝卜在勾引你的欲望。

  但对于这个追逐的过程,我有一个比喻。就像开车,一方面想让车跑快一点,但内心深处又在踩刹车,频繁踩油门和刹车,导致车磨损得很厉害,我们内心的纠结和冲突也很厉害。这对职业也好,人生也好,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所以我们要去探究真相。在有一个地方我们可以找到天然的动力,那就是对工作的热爱。这也才是快乐工作、职场幸福的根源。真正的人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沉浸在其中,自然就会找到动力。

  《职业》:有本书的名字就叫“搞定你的老板”,您怎么看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成君忆:老板和员工之间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从人格上来说都是平等的。我们今天的文化就是,老板就要学会怎么忽悠、玩弄员工,员工要学会怎么去搞定你的老板,那么最后只会陷入互相利用的困境。其实你只需要明白“我为我自己工作”,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就好。老板只是这个组织的管理者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在为你提供管理服务。你也可以给他提供一些管理建议,但接受与否是他的事,就是如此简单。

  我的作品我的人

  剖析了无数名著中的人物,成君忆说自己最像唐僧,身上有唐僧的所有弱点,比如容易较真、死脑筋、过分严肃等,但也有唐僧的显著优点,一个是执着,一个是对内心的关注。所以,即使面临最艰难的境地,他也能安然写作至今,没有如某些畅销书作家的昙花一现,或像某些公众人物的狼狈不堪。

  《职业》:最想成为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成君忆:没有。成为我自己就好。

  《职业》:写了十一本畅销书,最满意的是哪本?

  成君忆:每一本。因为至少在创作的时候,我是在通过自己的内心反观世界、表达自己,在那个时间段中都能找到一种圆满。

  《职业》:当个体作家有什么不一样吗?

  成君忆:当时我注册个体作家,事实上是一种姿态。

  我不是体制内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是市场的,但最重要的是我是独立的。我认为作家这个职业的本质,是一定要有人格上和创作上的独立,有颗纯粹的心才有纯粹的创作。另外当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更好地依法纳税。

  《职业》:您认为自己达到纯粹的标准了吗?

  成君忆:我不敢这么说,我诚惶诚恐,但我知道标准在哪里,并一直在努力接近。论语里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缺陷不要紧,知错就改。

  《职业》:当年您和易中天发生争论,曾面临非常艰难的境地,您是怎么从逆境中走出来的?

  成君忆:沉默,几乎是全然的沉默,有时候出来说几句。因为有些事情是需要等待时间、过程去验证的。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对错,别人的对错于我并无关系。最终我明白一个真相,每个人都有权利误解你,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哪怕是面对某些素质极低的“乙醚”,我除了承受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走出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真相。越沉静,越了解真相,越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职业》:您一直很反感权谋,职场多年您是如何生存的?

  成君忆:我说过一句话——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对权谋的定义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品。你可以侮辱我的智商,但不能侮辱我的人品,智商没有了人品,那叫自作聪明,不是智慧。

  如果是建立在一个正当目标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权谋。这是我的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我更愿意走另外一条路,那就是真诚。真诚几乎是在绝大多数时间、情况下超越了所有的权谋。真诚就是我职场多年的生存法则,为什么不呢?

  我的理想我的路

  从2002年到2004年三年间,《水煮三国》红得一塌糊涂,无数邀约如雪片般飞来,主题都是一个,请成君忆去讲三国。那个时候还没有“大师”,只要成君忆点头,几年过后,他就会是现在红得发紫的大师中的一员。但成君忆“害怕”了,他选择了“归隐”。

  《职业》:您非管理科班出身,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关于管理的书?

  成君忆:我应该算是国内探索管理学最早的一批人之一,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管理学专业,没法给我科班出身的机会。开始研究管理,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难题。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学生,还想“兼济天下”一下,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发掘出来,

  《职业》:为什么“归隐”,又为什么“复出”?

  成君忆:我只是调侃,打破伪装,呈现真相,让大家去思考,但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我的价值观。比如我说“所谓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忽悠员工的能力”,“没有正义,只有对正义的解释”,这些精彩的段子让许多人都拍案叫好。但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正义吗?有的,只要我们有良知,我们就能看到正义的真相。如果没有良知呢?我们就会误读这个世界。我不愿意被人们误读,在最风光的时候我不敢出来讲三国,把当大师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但我更怕误导他人,所以我又选择不厌其烦地出来解释。我就是这么纠结着,但这是我对自己人生的管理,我知道路在哪里。

  《职业》:在讲这些的时候,您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成君忆:我是所有人的好朋友。我可能长得严肃,我说的话可能过于激烈,但我想把所看到的告诉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仅此而已。争取认同是一种隐秘而令人羞耻的念头,接受与否是对方的事情,我尊重他们的选择权。

  职场只有两条真理

  越来越多的职场圣经、职场达人出来总结,职场上可为与不可为之事。忠诚,是忠于企业,还是忠于自己?抱着老板的大腿往上爬,对还是错?真小人,伪君子,到底要做哪个……成君忆的答案是,良知最重要。

  《职业》:职场上有哪些底线是不得触碰的?

  成君忆:有两条。第一条是独善其身,做好自己,不能败坏自己。很多人并不是故意的,但只是受到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影响,结果就自以为是地败坏了自己。比如发黄段子,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这样是对的。

  用一种自以为对的方式干错事,是我们这个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第二条是与人为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劝人为善。

  这两条也是职场生存的大智慧。职场、人生必须从独善其身开始,找不到别的路径。因为只有做对了自己,才能够找到对的标准,我们才能在明确的状态下和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淡然相处。

  《职业》: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大智慧?

  成君忆:如何独善其身?先找到人生往哪里去。就像开车,的确需要汽油,但你要去的地方才是你的人生,不是要赚多少汽油钱。成功学大师把你忽悠得热血沸腾,但那是他以为的人生,并不能帮你解答你自己的问题,需要你自己去发现真相。然后,做好此时此刻,尽可能地参照完美的尺度来做,不浮躁不沉迷,找到投入的感觉、和工作合二为一的状态。你不需要做给这个社会看,只需要让内心能够感知得到。而做对自己,才能帮助别人做对。

  《职业》: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我想做君子,但周围都是小人,高尚的代价太大,让我如何高尚得起来?

  成君忆:我不得不承认,经济学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其实做好自己是不计代价的,你和自己的人生讨价还价、作买卖吗?

  高尚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纠结、痛苦也会有,但知道答案在哪里,最后仍然会回到那个圆满的状态。很多人貌似如鱼得水,但其实内心很迷茫很纠结,那更痛苦。人生或职场的终极命题,不是那么宏大,就是做好自己。

  《职业》:您会推荐什么书给职场人?

  成君忆:我几乎每次都推荐四书五经。但我们今天很难读懂四书五经,因为读书的路径也就是价值观不对,这个社会所流行的小人的价值观,无法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学。所以一方面我推荐,但另一方面也提醒大家注意读书的路径,否则会把书读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