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应提防“流行性传染病”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流行性传染病,职场风险,简历,失败
  • 发布时间:2011-09-06 13:56
  初涉职场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抵御各种职场风险的能力差,有时会将职场“流行性传染病”误认为是职场的主流,因而盲目跟风,结果交了不少“学费”不说,还阻碍了事业的发展。

  传染病之一:“群发”简历

  症状:是谁招聘不管,一份简历投万家。

  病例:阿娟刚上大三,就虚心向师哥师姐们请教如何写简历。有人告诉她一个诀窍:写好一份简历,然后改一下招聘单位和日期,再投给所有的招聘单位,可省时、省力增加面试机率。阿娟依样画葫芦“群发”简历,数月过去,并没有想象中的出现很多面试机会,即使有机会也是中小公司小职位。带着疑惑,她询问了一家大公司的人力部经理,得到的答复是“从你的简历中看不到‘你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也看不到‘你对公司的了解度’。所以我认为你并没有足够的诚意竞聘这一职位。”阿娟这才恍然大悟:是“群发”简历的职场“流行性传染病”害了自己。

  处方: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特色的简历就是失败的简历。现在职场大多是求小于供,一个职位往往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来抢,一份平庸的简历怎能吸引考官的眼球!因此,要想谋到心仪的工作,只有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每一个招聘单位,有的放矢地打造出一份份极具个性特色的简历,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单位的面试通知;也只有这样,你才能顺利地通过面试,走到成功的彼岸。另外,在制作简历中投入热情十分必要。如果只是为找工作而写简历,对所求的职位不渴望,没有热情,你写的简历就会缺乏灵性、没有激情,同样不能打动考官。总之热情是前提、特色是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传染病之二:求职恐慌

  症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病例:小红仗着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一开始求职时定位比较高,因此屡屡被拒。失败次数多了,久而久之,小红就不敢找工作了,因为她很害怕考官那挑剔的目光。后来即使自己降低身价将简历递上去,可当考官一发话,她就非常紧张,说话支支吾吾、语无伦次、手心出汗……这样的状态让小红至今仍在家待业做“傍老族”。

  处方:“求职恐慌症”在职场普遍存在,尤其是初涉职场者,更是症状突出。患者首先在认识上要树立不怕失败的思想。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职场,哪一个求职者没有经历过失败?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这次失败了,重新再来,屡败屡战,总结经验,相信自己最终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方法上,一要尝试情绪转移法,放松情绪;二要总结经验,多了解应聘公司的情况,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好高骛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三是事先演练,在面试前一天进行模拟练习,这样在实战中就不会惊惶失措了。如果采取这些措施还不能消除心理恐慌,那就要求助于心理医生了。

  传染病之三:盲目充电

  症状:上进好学本该夸,不切实际损失大。

  病例:小张在一家三资企业工作,主业是英语翻译。因公司规模小,人手少,她被分配兼着做会计。为此,她报了会计班,打算考会计证。可今年公司规模扩大,招聘了一个专门学会计的“海归”。小张开始后悔,自己的英语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会计又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花了钱还搭了时间,真不划算。朋友小金大学毕业后工作仅半年多,他说:“我很想再去读书,却苦于不知道该读什么。现在公司的总经理在读EMBA,财务总监在读ACCA,技术总监在读在职研究生,市场总监刚提出申请,要到英国爱丁堡大学自费进修一年,就连办公室的秘书,也在参加某大学的中文专业自考,我说什么也不能落伍啊,赶快选一门读,至于有用没用,学了再说……”处方:培训充电无可厚非,但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首先,充电方向要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契合。对于职场人来说,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所参加的培训对未来发展的帮助有多大?要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这个规划的可实施性究竟有多少?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项目。此外,充电内容必须与工作本身的需求相契合。这样才有利于把金钱和精力用到刀刃上,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传染病之四:频繁跳槽

  症状:东施效颦盲目跟风,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病例:王红在大四的时候,就和在上海打工了好几年的堂姐说好,毕业以后到上海发展。堂姐爽快地答应下来。大学一毕业,王红就和堂姐共同租住,两人AA制,并在堂姐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此后的一年时间,堂姐跳了三次槽,且工作越来越好,月收入超过万元。王红眼红,瞧不起自己每月二千余元的薪资,毅然辞职,到了新的工作单位,虽然工资高一些,但王红实践经验有限,很难胜任岗位,没干多久,便被辞退。最后,王红陷入了薪水高又胜任不了、薪水低又不甘心的两难境地。

  处方:初涉职场,最忌讳“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不切实际的跳槽。要知道,跳槽是需要资本的。没有一定的知识技术、工作经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积累,其结果是跳得越高摔得越惨。职场新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跳槽的最佳时机,最好能静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等羽毛丰满了,到时再跳槽不迟。

  传染病之五:“三无病毒”(无责任、无气力、无感动)

  症状:自由散漫,让刚工作的大学生产生逃避心理;“无气力”就是指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无感动”就是对工作不懂得珍惜。

  病例:结束了校园的寝室——教室——图书馆这样简单安静的生活,告别了寒暑假和自由支配的诸多时间,踏入职场之初,新人们就要面对新环境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浪漫的校园文化气氛也让位给了匆忙紧张的工作和加班,还要额外适应不同地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这种生活节奏的突然变化让刚刚毕业的阿梅无力招架。有一次,阿梅事前约好了与男友周末见面,谁知临下班前又接到了主管“周末加班”的通知,早就对这种无休无止的加班烦透了的阿梅,毅然炒了老板的“鱿鱼”。小星对自己第一份月薪两千的工作不甚满意,再加上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与主管频繁发生矛盾,因而心情忧郁,看破红尘,失去了进取之心,转而以一种“混日子”的姿态生活。

  处方: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进入社会,从社会的预备成员变成社会的正式成员,从“不受谴责”的受教育者变成“我做我当”的责任主体,其中的心理跨度无疑是巨大的。但这又是必须面对、不容回避的。一项追踪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良好”(在一年之内顺利适应)的人数仅占34%,相当高比例的毕业生属于“适应不良”(两年之内逐步适应)甚至“适应困难”(三年以上仍难适应)。要预防“三无流行病”,首先要勇于面对职场残酷的现实,敢于迎难而上。其次要迅速改正大学时期养成的种种陋习,尽快适应职场紧张有序的工作节奏。三是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把它当作迈向成功的起点。只有这样三管齐下,你才能避免“三无病毒”的侵袭,才能得到职场丰厚的回报。

  文/肖保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