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师夷长技以自强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经济,人才分流,交流技术,国际人才
  • 发布时间:2011-09-06 09:58
  ●国际化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在国际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职业教育国际化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分流的需要、企业的需要,而不是盲目跟风

  ●企业“绑架”政府来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这是一种趋势

  缘起:箭在弦上应势而生

  从聘请外教和技术骨干到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从承袭合理的管理制度到引入信息交流技术,从延伸校企合作的落脚点到放大学生培养的国际化视野,在职业教育多个层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化交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质职教资源,中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步伐铿锵,大有迎头追赶欧美发达国家之势。

  陆志松:社会趋势、企业需要、家长向往

  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生产需要能适应国际生产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当接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国外的先进职教模式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在陆志松校长看来,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势头之所以如此迅猛,还因社会发展对于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企业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国际化生产与销售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国际化生产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所以企业会主动向政府提出申请与要求,希望职业学校能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国际人才。”

  “赶超港台、比肩欧美”,浙江的中职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十一五”期间,全省投资超过120亿元,惠及150多所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重心逐步移向高职教育的今天,浙江省中职教育却逆流而上,中外合作更是开全国之先河,誓走国际化的品质职教之路。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自从2005年与新加坡学校合作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后,生源年年爆满。

  除了有机会到新加坡学习、就业,学生们还能够接受国际化的课程教育,了解并掌握外企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按需生产。家长们对于境外合作课程也非常热衷,不仅舍得投资,还经常主动要求学校多开设一些与国际接轨、合作的专业与课程。有家长还开玩笑地说,我们生源就准备“外流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