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一个好的商业环境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商业环境,经济
  • 发布时间:2011-11-24 16:14
  世行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说过,软环境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他呼吁,中国未来发展,需要一个“好的商业环境”。

  目前,除新西兰,世界主流经济强国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基于中国商业环境的缺失。

  早经济领域,权力的影响无所不在,权力对于商业的干预,使商业活动受到巨大影响,特别是一些半开放行业和垄断行业,几乎是按照权力大小,以及与权力的亲近程度来划分势力范围。地产、能源行业,尤其明显。整个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分配,都无法达到最优。

  由于商业规则的缺失、商业伦理的沦丧,使整个商业社会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同时,法律的滞后,使商业社会中存在很多禁区和误区,企业家的风险增大,如在浙江,很多企业家之间,往往私下通过地下方式借款,而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并不为法律允许,一旦出事,企业家将有牢狱之灾。而温州很多老板去山西开煤矿,去各地炒房,结果,政策一变,煤矿被强行关闭,炒房为千夫所指,本来是商业事件,最后被政治化。

  经济学家周其仁曾说“中国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家制度和最廉价的企业家”。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事实正与此相反,企业家制度应该最廉价,而企业家才是无价宝。

  知名企业家柳传志就说过,中国的企业家,都既是商人,又是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一人身兼三职, 我们稀缺的企业家资源、企业家的注意力不能放到最要紧的地方去,这对长期竞争、对中国的技术进步乃至增加中国的竞争力,造成了巨大的制约与浪费。

  周其仁在其著作《邓小平做对了什么》一文中,特别提到了制度成本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他认为,中国崛起的一大法宝之一,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大幅度地降低制度成本。是改革开放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制度成本,才使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在改革初期,邓小平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他执掌中国后不久,就高度肯定了历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荣毅仁,邓小平还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威,多次对“傻子瓜子”这个事件表态,不准再动用国家机器扼杀民营企业家。而这些举措,使企业家的存在开始被广泛接受。

  改革以来,中国发布了多个政策文件、通过了多部法律,并数度修订宪法,逐渐承认并保护了普通人自由缔约、创办各类企业、按投资要素分配收入的合法权利。

  目前,在中国众多城市和区域,都遭遇到发展瓶颈,在转型升级中,很多创举都需要得到支持和宽容。本次温州危机之后,就迫使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而未来,民间金融的开放,亦将成为可能。中国的产业转型,需要的不是可以做什么,而是要破除“不能做什么”的禁区,提供自由、公平、宽容的商业环境。

  文/罗天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