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长期偏低。中国已经形成依靠出口为主导的工业化、疲软的货币、净出口和固定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当净出口额在GDP中的占比从2008年的11%滑落至2009年度的5%时,中国的反应是进一步增加固定投资的份额,将其份额从GDP的42%提升到47%。这使得金融危机后中国避免了像日本、德国和其他亚洲新兴国家那样严重的经济衰退。2010-2011年度,固定投资的份额进一步增加至GDP的5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小康·财智》记者说:“前30年我们都是主要靠投资和出口,特别是2009年,我们的投资率高达47%,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样高的投资率是不可持续的,它必然带来生产能力的过剩。所以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增加消费。”
郑新立表示,短期内的投资热潮虽然会引发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严重,但随着时间推移,产能过剩将导致严重的通缩压力。因此,这种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此外,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和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近期恢复的出口高增长态势也必然难以长期持续。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几次经济转型内涵都有所不同。第一次提到的经济转型是指经济发展程度上由低向高的转变;第二次提出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即在经济运行与组织结构上的转变;而本次提出的经济转型主要指的是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经济转型的当务之急是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这是本次“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因此,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以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已成为共识。
随着我国劳动力供求市场改善,劳动者报酬增幅将加快,而“80后”所在的主消费群体上升,预示着未来我国社会刚性消费需求也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伴随着多年社保加大投入的累积效应,预防型储蓄动力将逐步减弱,这将有利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步提高,从而刺激国内消费的增长。
郑新立表示,提高消费,促进经济转型的突破口还是在于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率。我们现在的居民消费率太低了,只有35%。我们创造的财富只有35%被百姓消费了,接近50%用来再投资、扩大再生产,还有一部分拿去出口。大部分产品自己没有消费,这跟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背离的。争取用3~5年的时间把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5%提高到50%,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1985年就达到过53%。如果做到这一点,消费、投资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生产的东西有人买了,百姓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经济增长也就可持续了。
文/《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