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南沙突围之路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南沙,汪洋,广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14 16:29
广东开发南沙的设想由来已久,23年前,香港知名企业家霍英东拿出40亿元人民币砸向这块22平方公里的土地之时,开发南沙的号角便已吹响。
23年过去了,无论民间还是政府,对南沙的开发都还有更多的期待。10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公布了《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其改变亚运会后广州疲软的经济现状的愿望显得相当迫切。但是,一个新的规划方案是否能改变南沙以至广州的命运?它将如何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优势面前,破局而出?
霍英东梦断南沙
“山水里现南沙,南沙中见山水。”这是香港著名商人霍英东对南沙的梦想,他曾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要把南沙建设成最适合人居住的海滨花园城市。
然而,“滨海之城”成为霍氏一生中最为遗憾的梦想,他至死未能亲见其变为现实。
1987年,香港著名企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第一次踏足南沙,此地还是一片荒芜,处处荒滩烂泥。但独具慧眼的霍英东看中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辐射粤港澳,距离广州、香港、澳门三地市中心不超过70公里,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共有14个大中城市。他意识到,南沙必将成为珠三角的重镇。
他始终坚信:“南沙是个可以观察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小窗口,是个可以创造奇迹的地方。”两年后,霍英东在南沙购买了22平方公里的土地,启动开发的资金超过40亿。他坚持不占农田,而是填海炸山。“南沙最初开发是比较困难的。”一位当地政府官员对记者说。
霍英东用最初的10年完善了交通、绿化、市政等基础设施,随后于2000年至2005年期间投入建设珠三角世贸大厦、香港中华总商会、南沙资讯科技园、广州资讯科技园一个园区等十几个大型项目,2005年后开始打造现代化的“滨海之城”。
事实上,霍英东在南沙的开发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1997年,霍英东曾在一份香港报纸上刊登整版文章,表达在南沙开发中对当地政府一些做法的不满。1998年,霍英东致信当时的广东省领导,反映南沙开发的种种不顺利。广东省政府为此特地派人到南沙调研。最后调研的结果是对存在的问题要“协调解决”。
前任番禺区委书记梁柏楠因经济问题落马后,2006年8月,香港媒体刊载霍英东基金会顾问何铭思撰写的有关霍英东在开发南沙过程中受到“地头蛇”梁柏楠刁难的长篇文章,受到广泛关注。何铭思披露称,时任番禺区委书记的梁柏楠对霍英东“敲诈勒索、盘剥刁难”。霍英东在南沙搞个东发码头,梁便在紧挨着这码头的地方,硬逼霍英东白掏2000万给他们搞个同样的南伟码头,并交由被称为梁的第一亲信陈某管。除此之外,霍英东在南沙开的直航香港的高速飞船码头、高尔夫球场等多个项目也受到梁的百般刁难。
针对何铭思揭露的霍梁恩怨,及因此而拖住了开发南沙进程后腿的传言,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梁柏楠作为一地方官员,他有什么能力为难霍英东?”袁奇峰表示,南沙的发展进程,实际上跟广州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的关系更直接。
“南沙是我的一个梦想。”霍英东要建造的是一座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现代新型城市。他把南沙视为一件极其高贵的艺术品,呵护备至。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认为“霍英东想法有点太超前了。那时,广州还围着‘云山珠水’打转,没有往海洋发展的实力。”彼时的南沙还隶属于县级市的番禺,由广州代管。直到199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才有所规划。2005年,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南沙成为广州市一个独立的行政区,自此南沙才迎来较为快速的发展。
霍英东生前曾反复强调,他投资南沙不求回报,不是做房地产生意。
但袁奇峰则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南沙,产业规模小,产业人口数量也只有20多万,产业的集群度更是低,这样的情况下与产业相配套的城市建设也就相对落后,而霍英东集团以盈利为目的购买土地,等待政府配套城市设施,那么其开发相对也就拖缓了南沙的发展。“霍英东当年是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色去开发南沙的,他们持有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等待土地的升值,不急着开发!”
公开数据表明,南沙目前的年GDP总值达到了600亿,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周林生认为,由于资源条件不同,南沙在没有国家提供优质配套设施,没有集中精力投资的前提下,拥有如此经济总量,“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在各种利益交织下缓慢发展的南沙,曾经错过了有利的发展时机,却也给今天的重新规划留下了伏笔。
珠三角焦虑综合体
10月11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现场会上,公布了《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计划将广州沙湾水道以南原属于番禺区的大岗、榄核、东涌三个镇划归南沙新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南沙新区规划总面积将达到803平方公里。受访的多位知情人士都向《小康》记者表示,这个扩容方案是原设计三个方案中最小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个方案。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份规划方案虽然还未在国务院获批,但番禺三镇的易主却基本已成定局。扩容后的南沙,拥有的土地优势是目前珠三角地区都望尘莫及的。这一优势应当如何把握,如何定位南沙未来的发展格局?是目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南沙新一轮开发上,袁奇峰一直向记者强调:“宁可荒,不要慌!”
在他看来,南沙的发展处于广州整个城市发展规划部署下,地处南部地区。目前广州发展陷入了一种“困境”,虽然势头依旧强劲,但是明显已经动力不足,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天津的紧追之下,面临着“第三大城市地位流失”的局面。
从2001年开始,广州就提出了“北优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同年10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向中外媒体宣布了将全面开发大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宏伟大计。但是这一项目却一拖十年,直到现在仍在规划当中,足以说明再造南沙之困境。目前的南沙,在2007年中石化和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PC)两个石油企业的投资、广州钢铁产业项目流失以后,以“大港口推动重化工业”的这一目标无法达成,南沙此后陷入一种“动力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的困境中。“亚运之前,广州的经济就如百米冲刺,亚运之后,突然没有了方向,这让广州市感到很迷茫!”袁奇峰说,广州急于寻求经济的支撑点。
从广州的经济布局来看,尽管东部地区拥有第二经济开发区和中心科学城,但都是“有话题,无项目”。此刻,在地处南部的南沙,走“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步伐,构建一个“新广州城”,以此获得国家新的政策优惠,可以说是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目前最大的机会空间。但是,“如果现在贸然推动南沙项目,我认为只会带来负面效果!”袁奇峰表示,城市发展是百年大计,而现任的政府官员总是急于建功立业,把城市发展的目光都放在了五年的任期内,这是城市发展的大忌。
南沙发展至今,区域定位一直摇摆不定。从最初的“国际性港口的海滨小城”、“适度重型化”的产业战略,到如今“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的新定位,至此,南沙的定位已然提高到了“深化粤港澳合作,共建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随即,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南沙的未来发展规划又提出新的期待,“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这意味着,南沙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将再一次面临调整。
南沙的定位一变再变,袁奇峰认为这只是珠三角地区焦虑症的集中反映,或者说是珠三角地区的第三次“病变”。
“珠海焦虑过,找到了深港澳的出路;深圳焦虑过,找到了深港合作的道路;如今轮到广州焦虑了!当国家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在天津滨海、上海浦东、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地时,广州感觉被边缘化了,所以必须要找到新的亮点,就是南沙!”袁奇峰再三向记者强调:“南沙的开发除非动力特别清晰,不然就别动,宁可荒也别慌。”
“发展南沙有利于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把珠三角建设为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整合粤港澳,实现更紧密的合作。从地理位置看,南沙的这个思路,还是可行的。”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看来,横琴和前海由于分别较靠近澳门和香港,在地理位置上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定位比较明确,而南沙如何打好粤港澳合作这张牌,仍需仔细考量。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甚至开发区比,目前南沙还没有新的政策优惠。而申报国家新区成功后有可能获得优惠政策,包括目前横琴、前海的政策都可能适用于南沙。
“广州一号工程”的未来
扩容以后的南沙,获得了将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显然是未来打造其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重大筹码。
勾勒中的南沙未来将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新枢纽,具备八个具体功能:省级行政中心、国际商业服务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国际教育创新示范区、临港产业基地、珠三角重要的金融服务区、珠三角国际航运枢纽以及旅游休闲宜居区。
南沙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城市功能,则面临一个最直接的问题:钱从何来?
“南沙国家级新区的开发,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民币头上。”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曾坦言,光靠政府的力量肯定不行,投融资这个问题一定要好好研究。在10月11日的南沙现场会上,广州市委、市政府列出了多项政策需求,其中包括批准在南沙新区设立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明确把国家赋予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政策全部适用于南沙新区、未来5年源于南沙新区的省财政收入全部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于广州来说,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显然是最重要的问题。此前十年的经历显示,南沙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正是受困于此。南沙的定位显然瞄准了浦东与滨海两大新区,但是据《南方都市报》对比了“十一五”期间南沙与浦东、滨海这两大国家级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发现2010年浦东固定资产投资是南沙的10倍多,而滨海新区则是南沙的27倍。即使在广州,南沙获得的固定资产投资(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社会企业投资)也仅在广州十区两市中排名第九位。
显然,南沙要成为广州的新中心,光有雄心和规划远远不够。
“省府搬迁”的议题因此成了广州市从上至下的热门话题,南沙将成为省级行政中心的功能定位给这一话题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以至于广东省副省长肖志恒不得不站出来明确表态,称这一设想仅仅是专家意见。“省府搬迁根本就是一个乌龙事件,省政府根本就没有下达相关文件!”袁奇峰直言。
但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林生则仍坚持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合理的方案,他说“省府搬迁是完全有可能执行的!有人认为我们提出省府搬迁的建议是‘天方夜谭’,但从中央到地方,赞成我们建议和研究的专家并不少。”
“南沙对广州而言,意义重大。”周林生表示,南沙是广州唯一临海行政区,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南沙的发展战略是建立一个“新广州”,但就南沙目前的社会资源、行政资源看来,要实现这个使命是艰难的。期望通过省府的搬迁带动南沙的经济发展短期内很难实现。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我支持省府搬迁是有前提的,期望利用省政府搬迁的机会来改变政府行为方式!”他认为,倘若省府搬迁到南沙,省政府距离市区较远,可以减少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干预度,容易形成“大社会,小政府”模式。这种模式在美国州政府是比较常见的,也是美国大部分州政府都设立在小城市的重要原因。但他同样认为即使可能搬迁,那也是5-10年以后的事情。
再造一个广州,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要把南沙开发作为“广州一号工程”来抓。他还承诺给予南沙发展更大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省里能解决的就解决,省里不能解决的,我们一起到北京去争取。”汪洋说。
当新规划勾勒出“40年再造一个香港”的蓝图后,南沙面临的难题显然是多重性的。与扩充版图、扩大经济总量相比,今日南沙要成为广州一个新的经济支撑点,面临的政策支持、环境压力、资金投入、交通建设等难题都需要逐一攻坚。
南沙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能否重启广州的未来,则取决于实施开发规划的延续性、建设新城的创新性,还有广州自身实质而持久的市场力量。
南沙开发:十个瞬间
1.1988年,洛溪大桥通车,霍英东率先提出开发南沙,15年内到访南沙近800次,
投放启动资金超25亿元,霍英东因此被称为“南沙开发之父”。
2.1990年,广东确定广州南沙、惠州大亚湾、珠海西区为90年代三大重点发展区域。
3.1992年,国务院批准南沙港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南沙客运港试航。
4.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南沙经济核技术开发区,揭开南沙大开发的序幕。
5.1998年,粤港经济合作座谈会在南沙举行,成为“泛珠三角”合作的始创地。
6.1999年,广东省把南沙定位升级为珠三角的中心支点城市。
7.2000年,番禺撤市建区,林树森首次提出“开发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的战略。
8.2005年5月,南沙由行政上的经济开发区,变身成为广州市一个独立行政区。
9.2007年,总投资达600亿的中科合作石化项目是南沙在产业布局的顶点。这一项目最终因生态原因易址。
10.2011年,南沙新区发展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重提“开发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
南沙23年前广东就已启动开发南沙的梦想,10年前南沙就已成为再造新广州的未来之城。现在,新南沙的规划将这一概念之城扩容到了800多平方公里。
1993年,霍英东在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挂牌仪式上。
访广2006年7月18日,瑞典哥德堡号访广欢迎仪式在广州南沙客运码头举行。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广州报道
……
23年过去了,无论民间还是政府,对南沙的开发都还有更多的期待。10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公布了《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其改变亚运会后广州疲软的经济现状的愿望显得相当迫切。但是,一个新的规划方案是否能改变南沙以至广州的命运?它将如何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优势面前,破局而出?
霍英东梦断南沙
“山水里现南沙,南沙中见山水。”这是香港著名商人霍英东对南沙的梦想,他曾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要把南沙建设成最适合人居住的海滨花园城市。
然而,“滨海之城”成为霍氏一生中最为遗憾的梦想,他至死未能亲见其变为现实。
1987年,香港著名企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第一次踏足南沙,此地还是一片荒芜,处处荒滩烂泥。但独具慧眼的霍英东看中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辐射粤港澳,距离广州、香港、澳门三地市中心不超过70公里,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共有14个大中城市。他意识到,南沙必将成为珠三角的重镇。
他始终坚信:“南沙是个可以观察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小窗口,是个可以创造奇迹的地方。”两年后,霍英东在南沙购买了22平方公里的土地,启动开发的资金超过40亿。他坚持不占农田,而是填海炸山。“南沙最初开发是比较困难的。”一位当地政府官员对记者说。
霍英东用最初的10年完善了交通、绿化、市政等基础设施,随后于2000年至2005年期间投入建设珠三角世贸大厦、香港中华总商会、南沙资讯科技园、广州资讯科技园一个园区等十几个大型项目,2005年后开始打造现代化的“滨海之城”。
事实上,霍英东在南沙的开发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1997年,霍英东曾在一份香港报纸上刊登整版文章,表达在南沙开发中对当地政府一些做法的不满。1998年,霍英东致信当时的广东省领导,反映南沙开发的种种不顺利。广东省政府为此特地派人到南沙调研。最后调研的结果是对存在的问题要“协调解决”。
前任番禺区委书记梁柏楠因经济问题落马后,2006年8月,香港媒体刊载霍英东基金会顾问何铭思撰写的有关霍英东在开发南沙过程中受到“地头蛇”梁柏楠刁难的长篇文章,受到广泛关注。何铭思披露称,时任番禺区委书记的梁柏楠对霍英东“敲诈勒索、盘剥刁难”。霍英东在南沙搞个东发码头,梁便在紧挨着这码头的地方,硬逼霍英东白掏2000万给他们搞个同样的南伟码头,并交由被称为梁的第一亲信陈某管。除此之外,霍英东在南沙开的直航香港的高速飞船码头、高尔夫球场等多个项目也受到梁的百般刁难。
针对何铭思揭露的霍梁恩怨,及因此而拖住了开发南沙进程后腿的传言,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梁柏楠作为一地方官员,他有什么能力为难霍英东?”袁奇峰表示,南沙的发展进程,实际上跟广州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的关系更直接。
“南沙是我的一个梦想。”霍英东要建造的是一座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现代新型城市。他把南沙视为一件极其高贵的艺术品,呵护备至。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认为“霍英东想法有点太超前了。那时,广州还围着‘云山珠水’打转,没有往海洋发展的实力。”彼时的南沙还隶属于县级市的番禺,由广州代管。直到199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才有所规划。2005年,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南沙成为广州市一个独立的行政区,自此南沙才迎来较为快速的发展。
霍英东生前曾反复强调,他投资南沙不求回报,不是做房地产生意。
但袁奇峰则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南沙,产业规模小,产业人口数量也只有20多万,产业的集群度更是低,这样的情况下与产业相配套的城市建设也就相对落后,而霍英东集团以盈利为目的购买土地,等待政府配套城市设施,那么其开发相对也就拖缓了南沙的发展。“霍英东当年是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色去开发南沙的,他们持有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等待土地的升值,不急着开发!”
公开数据表明,南沙目前的年GDP总值达到了600亿,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周林生认为,由于资源条件不同,南沙在没有国家提供优质配套设施,没有集中精力投资的前提下,拥有如此经济总量,“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在各种利益交织下缓慢发展的南沙,曾经错过了有利的发展时机,却也给今天的重新规划留下了伏笔。
珠三角焦虑综合体
10月11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现场会上,公布了《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计划将广州沙湾水道以南原属于番禺区的大岗、榄核、东涌三个镇划归南沙新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南沙新区规划总面积将达到803平方公里。受访的多位知情人士都向《小康》记者表示,这个扩容方案是原设计三个方案中最小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个方案。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份规划方案虽然还未在国务院获批,但番禺三镇的易主却基本已成定局。扩容后的南沙,拥有的土地优势是目前珠三角地区都望尘莫及的。这一优势应当如何把握,如何定位南沙未来的发展格局?是目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南沙新一轮开发上,袁奇峰一直向记者强调:“宁可荒,不要慌!”
在他看来,南沙的发展处于广州整个城市发展规划部署下,地处南部地区。目前广州发展陷入了一种“困境”,虽然势头依旧强劲,但是明显已经动力不足,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天津的紧追之下,面临着“第三大城市地位流失”的局面。
从2001年开始,广州就提出了“北优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同年10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向中外媒体宣布了将全面开发大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宏伟大计。但是这一项目却一拖十年,直到现在仍在规划当中,足以说明再造南沙之困境。目前的南沙,在2007年中石化和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PC)两个石油企业的投资、广州钢铁产业项目流失以后,以“大港口推动重化工业”的这一目标无法达成,南沙此后陷入一种“动力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的困境中。“亚运之前,广州的经济就如百米冲刺,亚运之后,突然没有了方向,这让广州市感到很迷茫!”袁奇峰说,广州急于寻求经济的支撑点。
从广州的经济布局来看,尽管东部地区拥有第二经济开发区和中心科学城,但都是“有话题,无项目”。此刻,在地处南部的南沙,走“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步伐,构建一个“新广州城”,以此获得国家新的政策优惠,可以说是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目前最大的机会空间。但是,“如果现在贸然推动南沙项目,我认为只会带来负面效果!”袁奇峰表示,城市发展是百年大计,而现任的政府官员总是急于建功立业,把城市发展的目光都放在了五年的任期内,这是城市发展的大忌。
南沙发展至今,区域定位一直摇摆不定。从最初的“国际性港口的海滨小城”、“适度重型化”的产业战略,到如今“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的新定位,至此,南沙的定位已然提高到了“深化粤港澳合作,共建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随即,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南沙的未来发展规划又提出新的期待,“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这意味着,南沙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将再一次面临调整。
南沙的定位一变再变,袁奇峰认为这只是珠三角地区焦虑症的集中反映,或者说是珠三角地区的第三次“病变”。
“珠海焦虑过,找到了深港澳的出路;深圳焦虑过,找到了深港合作的道路;如今轮到广州焦虑了!当国家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在天津滨海、上海浦东、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地时,广州感觉被边缘化了,所以必须要找到新的亮点,就是南沙!”袁奇峰再三向记者强调:“南沙的开发除非动力特别清晰,不然就别动,宁可荒也别慌。”
“发展南沙有利于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把珠三角建设为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整合粤港澳,实现更紧密的合作。从地理位置看,南沙的这个思路,还是可行的。”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看来,横琴和前海由于分别较靠近澳门和香港,在地理位置上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定位比较明确,而南沙如何打好粤港澳合作这张牌,仍需仔细考量。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甚至开发区比,目前南沙还没有新的政策优惠。而申报国家新区成功后有可能获得优惠政策,包括目前横琴、前海的政策都可能适用于南沙。
“广州一号工程”的未来
扩容以后的南沙,获得了将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显然是未来打造其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重大筹码。
勾勒中的南沙未来将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新枢纽,具备八个具体功能:省级行政中心、国际商业服务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国际教育创新示范区、临港产业基地、珠三角重要的金融服务区、珠三角国际航运枢纽以及旅游休闲宜居区。
南沙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城市功能,则面临一个最直接的问题:钱从何来?
“南沙国家级新区的开发,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民币头上。”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曾坦言,光靠政府的力量肯定不行,投融资这个问题一定要好好研究。在10月11日的南沙现场会上,广州市委、市政府列出了多项政策需求,其中包括批准在南沙新区设立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明确把国家赋予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政策全部适用于南沙新区、未来5年源于南沙新区的省财政收入全部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于广州来说,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显然是最重要的问题。此前十年的经历显示,南沙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正是受困于此。南沙的定位显然瞄准了浦东与滨海两大新区,但是据《南方都市报》对比了“十一五”期间南沙与浦东、滨海这两大国家级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发现2010年浦东固定资产投资是南沙的10倍多,而滨海新区则是南沙的27倍。即使在广州,南沙获得的固定资产投资(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社会企业投资)也仅在广州十区两市中排名第九位。
显然,南沙要成为广州的新中心,光有雄心和规划远远不够。
“省府搬迁”的议题因此成了广州市从上至下的热门话题,南沙将成为省级行政中心的功能定位给这一话题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以至于广东省副省长肖志恒不得不站出来明确表态,称这一设想仅仅是专家意见。“省府搬迁根本就是一个乌龙事件,省政府根本就没有下达相关文件!”袁奇峰直言。
但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林生则仍坚持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合理的方案,他说“省府搬迁是完全有可能执行的!有人认为我们提出省府搬迁的建议是‘天方夜谭’,但从中央到地方,赞成我们建议和研究的专家并不少。”
“南沙对广州而言,意义重大。”周林生表示,南沙是广州唯一临海行政区,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南沙的发展战略是建立一个“新广州”,但就南沙目前的社会资源、行政资源看来,要实现这个使命是艰难的。期望通过省府的搬迁带动南沙的经济发展短期内很难实现。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我支持省府搬迁是有前提的,期望利用省政府搬迁的机会来改变政府行为方式!”他认为,倘若省府搬迁到南沙,省政府距离市区较远,可以减少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干预度,容易形成“大社会,小政府”模式。这种模式在美国州政府是比较常见的,也是美国大部分州政府都设立在小城市的重要原因。但他同样认为即使可能搬迁,那也是5-10年以后的事情。
再造一个广州,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要把南沙开发作为“广州一号工程”来抓。他还承诺给予南沙发展更大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省里能解决的就解决,省里不能解决的,我们一起到北京去争取。”汪洋说。
当新规划勾勒出“40年再造一个香港”的蓝图后,南沙面临的难题显然是多重性的。与扩充版图、扩大经济总量相比,今日南沙要成为广州一个新的经济支撑点,面临的政策支持、环境压力、资金投入、交通建设等难题都需要逐一攻坚。
南沙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能否重启广州的未来,则取决于实施开发规划的延续性、建设新城的创新性,还有广州自身实质而持久的市场力量。
南沙开发:十个瞬间
1.1988年,洛溪大桥通车,霍英东率先提出开发南沙,15年内到访南沙近800次,
投放启动资金超25亿元,霍英东因此被称为“南沙开发之父”。
2.1990年,广东确定广州南沙、惠州大亚湾、珠海西区为90年代三大重点发展区域。
3.1992年,国务院批准南沙港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南沙客运港试航。
4.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南沙经济核技术开发区,揭开南沙大开发的序幕。
5.1998年,粤港经济合作座谈会在南沙举行,成为“泛珠三角”合作的始创地。
6.1999年,广东省把南沙定位升级为珠三角的中心支点城市。
7.2000年,番禺撤市建区,林树森首次提出“开发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的战略。
8.2005年5月,南沙由行政上的经济开发区,变身成为广州市一个独立行政区。
9.2007年,总投资达600亿的中科合作石化项目是南沙在产业布局的顶点。这一项目最终因生态原因易址。
10.2011年,南沙新区发展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重提“开发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
南沙23年前广东就已启动开发南沙的梦想,10年前南沙就已成为再造新广州的未来之城。现在,新南沙的规划将这一概念之城扩容到了800多平方公里。
1993年,霍英东在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挂牌仪式上。
访广2006年7月18日,瑞典哥德堡号访广欢迎仪式在广州南沙客运码头举行。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广州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