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欧元区解体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欧元区,旅游,金融,欧洲
  • 发布时间:2011-12-23 13:50
  安德里亚斯·施密茨(Andreas Schmitz)的办公室坐落在德国杜尔塞多夫市的国王大道上,这条运河畔的林荫大道是一条高档购物街,也是德国最时髦的办公地点之一。从这个位置,施密茨可以直观地监测欧洲经济进步(或没有进步)。

  施密茨不仅执掌着英国金融集团汇丰(HSBC)的德国子公司HSBC Trinkaus(为莱茵-鲁尔工业腹地乃至其他地区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作为德国主要的银行业协会——德国银行联邦协会(BdB)的主席,他也常常造访德国商业之都、欧洲央行(ECB)总部所在地法兰克福。

  欧洲央行和欧洲各国领导人正在苦苦应对一场主权债务危机,这场危机威胁着已有近13年历史的欧洲货币联盟。在此之际,一些企业开始怀疑欧元能不能挺过去,这些企业包括施密茨的一些客户。“没有任何蓝图,”施密茨说,“我们的确会与客户讨论某些想定情形,但这就好像在浓雾中瞎闯,毫无方向。”

  几个月以来,欧洲商界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尽管欧洲政界领袖庄严宣称,将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但是,是不是有越来越多企业正悄悄为17个成员国的欧元区解体做准备,以使自己不受损失?近期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的数十名企业高管一般认为,尽管欧元区解体既不可取,为这种结局做准备也非常困难,但形势已不再允许他们只是交叉手指、祈祷一切平安了。

  在政界人士为12月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又一次生死攸关的欧盟峰会做准备之际,由于各国政府迟迟无法找到欧元区危机的全面解决方案,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正被迫思考不堪设想的局面。

  欧洲各地的企业董事会都在讨论可能出现的末日般景象:银行倒闭,信贷崩溃,欧盟单一市场遭受重创,大规模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甚至更糟。即便是最温和的结局,其影响范围也会远远超越欧元区,使欧元的生死存亡成为一个对世界各地企业和政府官员都事关重大的问题。

  比如说,虽然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但欧元区占英国总出口额的47%,因此,假如欧元区解体,英国的企业和银行不可能不受影响。“好的风险管理意味着为那些小概率但后果严重的事件做准备,这进而意味着我们不得忽略某些国家无序脱离欧元区的可能性。”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高级官员安德鲁?贝利(AndrewBailey)最近表示,“这种情形会不会发生,我不发表意见;但我们必须将其纳入应急规划的范围。”

  上月,德国旅游公司途易(TUI)泄露了秘密:该公司证实,鉴于希腊可能主动或被动脱离欧元区,它已经要求希腊的酒店业主签署新的合同。根据经过修订的合同,为了防范汇率风险,途易可向酒店业主支付“新德拉克马”或希腊政府用以代替欧元的任何其他货币。

  希腊酒店业主联盟Sete的主席安德烈亚斯?安德烈亚迪斯(Andreas Andreadis)表示,他建议联盟成员“忽略这一请求,因为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安德烈雅迪斯还是酒店运营商Sani的首席执行官。他补充道:“我们没有针对欧元区解体的应急计划。”

  拟订精确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就成员国退出欧元区而言,既无先例,欧盟法律也无既定程序可依。但是,上月在法国戛纳,公开讨论欧元区解体这个禁忌,已被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Merkel)和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Sarkozy)打破。此前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GeorgePapandreou)宣布,打算把最新国际纾困计划、或者希腊是否留在欧盟的前途问题交由全民公投。默克尔和萨科齐在愤怒之下首次提出,有朝一日希腊可能不再是欧元区的成员国。帕潘德里欧之后很快放弃了公投提议,并被迫辞去了总理职务。

  这一连串事件发生仅几天后,日本大型银行野村证券(Nomura)进一步打破了这个禁忌,该行发表面向客户的研究论文《欧元区解体带来的汇率风险:法律篇》。一些深谙金融市场运作的律师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欧元区解体对于根据各国不同的法律制度发行的欧元债务会有怎样的影响。

  对于欧元区南部一些国家的政府来说,债券市场要么已经完全关上大门,要么不断提高新发债券需要支付的利率;因此,默克尔和萨科齐打破禁忌之举,令人专注于欧元面临的风险。

  “就我们所知,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在针对欧元区解体的情形制订应急计划。尽管如此,我们已经对葡萄牙不再使用欧元的后果做了一些初步的粗略分析。”葡萄牙最大的出口商之一大众欧洲汽车公司(VolkswagenAutoeuropa)的财务总监于尔根?迪特尔?霍夫曼(JürgenDieterHoffmann)说,“结论是对我们公司来说,总体影响不至于那么消极,因为我们主要是一家出口商,且隶属于一家全球集团。”

  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直截了当。西班牙营建集团(FCC)首席执行官巴尔多梅罗?法尔科内斯(BaldomeroFalcones)表示,该集团已经制定了一个“B计划”,以应对可能席卷南欧国家的金融风暴。但他补充道:“这个B计划并没有考虑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我认为这个概率非常低,因为它对整个欧洲造成的代价将是不堪设想的。”

  意大利最有名望的一些商界人士也发表了类似的模棱两可的言论:是的,我们在为一些极其严重的金融和经济震荡做准备,但我们没有为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做准备。大型工业控股企业CIR的首席执行官鲁道夫?德贝内德蒂(RodolfoDeBenedetti)表示:“本集团一直在研究降低意外事件潜在风险的各种方法,准备应对任何情况,包括可能性最低的情况。然而,我有信心认为,欧洲领导人能够防止欧元区解体。”

  欧洲领先的家电公司之一意大利意黛喜(Indesit)的首席执行官马尔科?米拉尼(Marco Milani)表示,意黛喜的关注焦点是那些能够保证公司度过难关的投资。

  面对欧元区解体这个没有人希望看到的噩梦景象,欧洲企业准备得如何?关于这一点,公开的研究非常少。不过,伦敦企业软件供应商IT2Treasury Solutions上月对75家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做了一项匿名调查,这些企业位于英国、荷兰、芬兰、瑞士、挪威、瑞典、加拿大和阿联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欧元区将在未来1年内解体的受访者比例刚过53%。更能说明问题的是,78.5%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提前3个月获知欧元区将要解体,自己所在的企业在财务和运营方面将能够应付。

  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抗击危机的一线人员,他们负责保护企业资产、管理企业的汇率、利率及其它风险敞口。IT2的首席执行官凯文?格兰特(KevinGrant)表示,许多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不仅意识到了欧元区解体的危险,还已经采取了防御性措施。

  “金融危机之后,许多企业已采取措施,管理源自商业义务的间接风险敞口和源自脆弱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格兰特说,“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大企业似乎不是太多……大多数跨国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应付某个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带来的系统性冲击波。”

  许多公司董事会已吸取2008年的教训。当时,美国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破产导致信贷市场冻结,把西方推向了衰退。3年过去了,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已变得更加强健,流动性也变得更加健康。在融资、外汇对冲、成本控制和长期投资战略等方面,他们都大大地改进了风险管理。

  然而,在企业能够多么有效地为未知事件做准备方面,存在种种局限。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Research)汽车业分析师马克斯?沃伯顿(MaxWarburton)表示,德国Dax-30篮筹股指数的成分股公司无疑都考虑了欧元区瓦解的风险。他说:“但在针对一名高管所称的‘黑天鹅情形’做准备方面,大家的共识似乎是,企业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有一点倒像是有可能:传统上大量使用外汇对冲产品的德国汽车制造商,近月来似乎减少了对冲,原因是收益率持续上升和不确定性加剧已导致对冲越来越昂贵。“听起来,德国(制造商)正在持有收益率较低的德国国债,并把现金存放在他们信赖的德国银行和跨国银行,”沃伯顿总结道。

  比起构成欧洲商业活动主体的中小企业,大众(Volkswagen)这样的工业巨擘更易于分散风险,着力强化企业要塞,以备灾害来袭。代表数百家中小企业和一些跨国公司的爱尔兰出口商协会(IrishExporters Association)最近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94%的企业没有为欧元内爆做准备。该协会经济顾问菲利普?哈尔平(Philip Halpin)表示:“考虑到资产负债表可能受到的影响,出口企业迫切需要把欧元区解体的情景纳入战略规划流程。”

  不过,多名欧洲高管表示,精确计算欧元区瓦解事件的维度是不可能的。“正像雷曼破产之后的情形一样,我们构建了各种不同的情景,做了一些推演。但是,很难评估这种规模的事件意味着什么,”荷兰前经济部长、涂料集团阿克苏诺贝尔(Akzo Nobel)首席执行官魏思瀚(Hans Wijers)表示。

  (来源:FT中文网)

  文|托尼.巴伯(英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