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核电角力往事

  根据中核技与美国西屋联合体正式签署的合同,中国决定以全面技术转让的方式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两个核电示范工程,共4台核电机组,并计划将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样一来,2007年就已开工建设的这两个项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商业化运作的AP1000项目。

  外资的行动

  面对偌大一个中国市场,以及眼前高达53亿美元的技术转让收益,国际核电巨头早就心动。美国西屋、法国阿海法、俄罗斯核电公司和加拿大核电公司等十多家世界核电巨头抢破头竞标,其目的就是为了进军中国市场,分割利益蛋糕。

  多年来,中国政府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2003年中国启动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招标组织工作;2004年9月,中国向国外潜在投标商发售招标文件。

  2006年3月,中国把推进核电建设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总量将从现在的870万千瓦提高到4000万千瓦,在建容量1800万千瓦,也即今后每年需要开工建设三四座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静态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对于这个庞大的市场,美国核能研究所负责监管核电站开发工作的罗恩西纳德表示:“今后10年里,中国是最有可能在核能方面有飞速发展的国家,中国这块核电大奶酪充满诱惑。”

  目前,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中,核能机组仅占其中的1.8%,发电量仅占2.3%。根据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规划,国务院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到202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占总发电量的6%,即要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需在2004年~2015年期间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按照保守估计,到2020年之前,中国的核电投资将超过400亿美元。即使新建核电站的平均国产化率达到60%,也还能留给国外设备与技术提供商160亿美元的空间。与飞机价格相比,10架波音7E7飞机的订单才相当于1台美国西屋AP1000核电机组的出口价。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4%和6%的比例还很低,但绝对数量已经不小。应该说,已经有了产业化的规模。可以预计,与核电建设相关的整个核电产业也将加快发展。

  据了解,秦山5座反应堆的正常运行期间,每年提供服务的费用约需20亿元。

  同时,中国也已经确定了核电产业自主化、国产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路线,但从核电设备制造业分析,急需整合和优化配置。这给相关企业进入核电设备产业带来了机会。

  秦山二期设备采购的经验表明,核级专用设备占设备总数量的25%,占设备总投资的54%;非核级的其他设备占总数量的75%,占总投资的46%。对于生产大量非核级的一般设备的企业,市场仍有很大的需求。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国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将其商业化,也再次显示了市场的力量。

  专家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一个巨大的核电市场。不仅有像美国西屋、法国阿海珐、德国西门子等这样的国际巨头公司会继续争抢这块市场,而且,国内的各类相关企业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将市场拱手相送。

  已在自主创新?

  对于三代技术引进,一直颇有争议。其中一派观点认为,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是一个过程,最终是为了自主化,在掌握技术之后再产业化发展;而另一派观点认为,这是以引进技术之名,行买外国设备产业化建设之实。

  薛新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核能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他是第一派观点的支持者。他认为,核电实现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只是一种方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自主化,这是国家发展核电的一个策略。

  从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建设算起,中国核电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在核电技术研究开发、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核燃料供应、技术服务和培训教育等方面形成了相当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当说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薛新民说。

  他认为,应尽快实现大型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以满足中国核电市场的大量急需。为此他建议,强调应加强对核电国产化的集中领导,根据国情确立堆型与技术路线,制定一个符合国情的核电发展规划,以批量化带动国产化。

  目前中国核电技术水平还属于国际上第二代压水堆核电的水平,制造工艺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薛新民表示,中国应当在适当建造一些改进的第二代机组的同时,尽快实现核电的升级换代,形成先进的、批量建造的产业规模。而批量化的核设备订单是加速核电设备国产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薛新民还强调,中国会充分利用技术引进和技术转让的机会,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先进技术的内核,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再创新,进一步开发出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更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并使之国产化。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计划局副总工程师温鸿钧对此颇不认同。在温鸿钧看来,引进国外技术的水平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最高境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处理变故和改进发展的能力;第二层是一般的国产化,即引进技术、按照外国公司的工艺要求,生产合格的产品打入市场,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核心技术没有掌握,没有处理变故和改进发展的能力;第三层是来图加工,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由国外公司提供,技术制导权属外商,实际上是本地化,而不是国产化;第四层是最低级,如国内的外企。温鸿钧强调,中国引进技术,特别是民族战略产业一定要达到第一个层次,摆脱对外商的依赖,绝不能陷入“引进—国产—再引进”的怪圈。

  温鸿钧认为,据外商介绍第三代核电技术比二代技术安全性较高,性能较好,但是AP1000还未完成整体验证,是否真的好,还要由实践说话。要中国首先投入商用,风险很大。

  同时,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法国压水堆技术,特别是通过秦山二期工程消化吸收法国M310机型的技术,掌握了核心技术,具备了60万千瓦、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的自主设计能力,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设计方案,具备自主研发和改进的能力。“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建造、批量规模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能力。”温鸿钧这样认为。

  “不能让美国人卡脖子”

  “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靠外商是靠不住的,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风险都很大,”温鸿钧提醒说,“以我为主是发展核电的必由之路,也是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

  AP1000技术中有卡脖子技术(外商通过这个技术,可以掌握对中国核电发展的生死控制权),例如屏蔽泵技术。西屋公司曾经答应转让AP1000主泵技术、AP1000爆破阀技术、安全壳技术、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一体化封头技术及运行管理技术等,但是,“屏蔽泵技术美国不会同意转让,是拿不到手的卡脖子技术。”温鸿钧表示。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西屋公司研发AP600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针对其缺点,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定名为CAP600,即中国的AP600。该方案曾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同行的高度好评,西屋公司就把此方案纳入他的系列,称为AP600C,即AP600的中国方案,该方案现也被纳入AP1000之下。

  如今,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NP1000国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正在推进,2006年底已经完成了浙江海盐方家山厂址的工程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完成了反应堆安全壳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等先期的工作。

  此外,温鸿钧说,西屋已经衰落,已经不是上个世纪的那个西屋了。据了解,虽然以前日本、德国、法国等都是从西屋引进的技术。但现在的西屋已经几经转手,先是卖给了英国BNFL,后又转手给日本东芝,已经把核设备制造等都卖给日本、西班牙等国家了,只剩下机型设计的一个核心班子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重商主义的技术引进道路对中国的核电事业是不利的,它可能导致引进一代,再引进二代、三代的依赖性引进习惯,应鼓励中国核电企业并购美、日、法、德的核电公司,并购国际核电企业巨头,创造性地发展中国核电制造业。

  还有人算了笔账,西屋公司为研发AP1000技术仅花费5亿美元,东芝公司花费41.58亿美元买了西屋,而中国却出资53亿美元买了AP1000技术。差不多的成本费用,日本人买了一个完整的公司,中国却只买了几项不完整的产品技术。

  温鸿钧提醒说,中国要进口设备、引进技术,但进口设备、引进技术的目的是要提高自主的能力和水平。至于国产化,也应该转变观念,要把只为提高经济性而国产化,转变为提高综合国力而国产化。

  三代未平,四代又起

  温鸿钧指出,三代技术就技术而言,需要引进,为我所用。问题出在第三代核电机型身上,现在推出的三代机型,经济性不理想,未经过整体验证,可能会被更新的机型取代,只能被认为是一些过渡性机型。与第二代相比,只是安全性有所提高,经济性不够理想。美国的许多公司,口头承诺要建AP1000,但见不到实际行动,所以有人怀疑是帮着西屋忽悠中国。

  而当前核电技术的发展,更注重经济性的改善。温鸿钧进一步指出,核电发展的潮流主要由核电市场需求决定,不取决于技术的先进程度。三代核电国际上似乎呼声很高,但实际工程建设的行动很少,实际进行的仍是二代的建设和增效延寿。

  推出三代机型的美国,并没有将三代机型落实到产业中去,以三代技术为主的核电站一个也没有开始建设,更谈不上大批量兴建了。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核电大国通过对运行核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增效延寿,普遍把原来40年的设计寿期延长到60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挖掘了核电机组的潜力,进一步提高了核电的经济性。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新开工的项目也还在继续选用第二代改进型技术。

  更为重要的情形是,美国出于对核扩散的担忧,于1999年6月,首次提出了第四代核电的倡议。在2001年1月,由美国能源部发起组织9个国家的政府,确定要合作发展四代核电技术。并且提出了今后核电发展的新思路:四代核电到2020年前建成一批首堆工程,2025年左右研制成功,2030年后逐步推广使用。

  到那时,中国的核电技术需要再次升级换代吗?

  (文章来源:科技部主管《科技中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