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养老” 四大瓶颈待破解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养老,十二五,政策
  • 发布时间:2011-12-31 11:56
  老龄社会的严峻考验迫在眉睫。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养老床位严重短缺,有“居家养老”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因素,但更凸显了现阶段我国机构养老力量的薄弱。日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末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目标。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鼓励民间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领域。

  本刊记者日前在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采访了解到,这家完全民营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已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成为国内养老行业的标杆,在城市养老设施规划布局、高标准养老设施设计规范、老年长期护理体系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乐成模式”为探索社会化养老道路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的矛盾并存

  截至去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而同期全国只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

  为了弥补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早在2000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首次提出社会化养老;此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如一次性建设补贴、每月床位补贴等,鼓励引导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资助或兴办养老机构或设施。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在不少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同时,众多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曾实地调研过全国多个省市养老产业的中国老年学学会社会学研究员陶立群向本刊记者介绍,目前个别地方的民办养老机构租用废弃厂房或仓库,经简单装修后就成了接待老人度过晚年的场所,条件较差;一些养老机构雇用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作为护理人员,这些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经简单培训之后就上岗,其中一部分人还需边学边干;由于劳动强度大、待遇不高等原因,导致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缺失,产生了不少侵害老年人权益,甚至侵犯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恶性事故。

  正因为民办养老机构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只有10.6%为民办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使用率也只有5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90%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主要依靠收取入住老人的服务费用来维持日常运营,“床位闲置”给它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目前能够自负盈亏略有盈余的仅占9%,40%左右的民办养老机构都在亏损。

  四大瓶颈阻碍民资进入养老产业

  巨大的市场需求、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本应促成民间资本风起云涌地参与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但为何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养老专家,综合他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有四大瓶颈阻碍了民资进入养老产业的热情。

  首先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政策难以落实。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民办养老机构在经办的过程中应当可以享受到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实践中这些政策在地方落实起来非常难,几乎形同虚设。

  其次是公共养老服务机构与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在市场定位方面存在交叉,容易形成不公平竞争。调研中本刊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政府新建养老机构开始出现“高档化”趋势。由于可以不计土地、建设成本,甚至“零成本运营”,导致高档次、偏低价位出售的现象,这不仅使各级政府的财政包袱越来越沉,而且扭曲了养老市场的价格体系,造成养老市场不公平竞争,挤压民办养老机构。

  部分民办养老机构为了维持运营,以降低质量来挤压成本;同时为了与公办养老机构争入住率,再以低于公办的养老机构的价位出售,进而造成恶性循环。而真正需要由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基本保障的贫困老人反倒只能选择低收费、低档次的民办养老院。

  第三个瓶颈是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性质划分与政策扶持仍不清晰,营利冲动与公益性质的关系尚未平衡。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概念已经提出10年,但目前在管理和市场定位上尚不能明确界定“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机构性质和管理规范,造成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顾虑重重。

  最后还有涉业民资的融资难。养老机构经营利润低、投资回收期长,需要长期的低成本融资支持,发达国家通常可以为养老机构投资者提供10年以上、利率在5%左右的长期贷款。但国内即使在上海,中标的养老社会组织一般也只能得到政府20%~30%的启动资金,许多机构仍无力承担后续发展成本。

  让失智老人也能有尊严地生活

  限于软硬件设施条件和经营思路,目前国内许多民办养老机构更多地只能称之为老年人看护点或医疗中心。走进位于北京CBD南区的乐成老年健康生活中心,这座倡导“七星品质老年生活”的中心让来访者感受到全新的养老机构发展理念。

  本刊记者在乐成养老中心注意到,为了不让老人感到生活在医院里,墙壁上贴着淡雅的壁纸,以营造出居家的氛围;浴缸和睡床旁边都有扶手,便于老人支撑站起;桌子减少桌腿以方便轮椅进出,沙发靠背两侧都有靠枕,方便老人坐着打个盹;一间客厅里装有两个求救报警器,求救绳距离地面不足15厘米,老人发生意外时即使摔倒在地也能及时求救;每户除了数字门牌号外,门上还专门设了个小框供老人放自己熟悉的照片,这样即使记不清门牌号码也可以通过照片找到自己的家。

  乐成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曼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中心由美国顶尖建筑设计事务所按北美一流养老设施的标准设计,用于乐成养老研发新型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服务模式的基地,并作为服务团队进行专业培训的主要基地。3年来,该中心取得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研发成果,并接待了6000余人次的参观和近百人的体验居住。

  相比传统的养老院,乐成养老更强调对老人进行持久的健康管理。通过个性化“健康管家”服务,为老人量身定制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计划,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展综合评估,对慢性病老人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委托医疗专家长期跟踪,开展系统科学的功能康复训练。此外,还单独设立“失智照护区”,为失智老人提供专业照护,最大程度地延缓其智力衰退的过程,让失智老人可以同样享受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乐成养老是乐成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人民币。2006年正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大牛市”,当时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的乐成集团主动决策战略转型,将核心投资领域全面转向养老服务及教育服务。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中国养老市场、论证中国社会化养老模式,并从事专业养老服务投资的民营企业,乐成养老从2006年起就组建专业团队,考察分析了美国、日本、新西兰和欧洲等国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社区级日间照料中心、城区级老年健康生活中心和城市级持续照料社区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想。

  在人才储备方面,乐成养老从美国引进具有丰富服务经验的养护总监及生活规划总监,拥有一支平均年龄30岁以下、具备高等执业资格证书的护士团队,以及拥有专业养老护理资质的星级护理人员。

  乐成集团老年事业投资中心总经理高峻松告诉本刊记者,社区级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居民社区,服务半径2公里,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日间照料、短期24小时照料、慢病管理、社区康复和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等服务;

  城区级老年健康生活中心地处城区中心,交通便利,邻近三甲医院,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城市级持续照料社区,位于城市近郊,与中心城区有交通主干道连接,车程30分钟内,至少有一家三级医院,小区商业、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完善,为老人提供生活、文化、养生和持续照料服务。

  目前,乐成养老正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投资兴建连锁系列的民办养老机构“恭和苑”项目。

  其中,海南海口恭和苑和北京双井恭和苑将分别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相继投入运营,预计到2014年底,乐成养老将拥有和管理国际一流标准的养老床位2700余张,居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乐成养老还将关注养老护理人才培训、老年用品研发生产、老年设施规划设计等关联业务,提供产业价值链整合的解决方案,形成具有国际一流设施和专业服务的养老服务事业体。

  专家分析认为,乐成养老所有项目用地都通过市场化的“招拍挂”形式获得,土地产权清晰;开发的项目具有“小体量,高照护率”等特点,符合全球养老事业发展方向;同时拥有成熟的开发理念和专业的研发服务团队,有助于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养老服务的需求。

  鼓励“公办民营”、“民办公助”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老年人口数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15亿,约占总人口的15%。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填补当前社会养老体系的空缺,刻不容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教授告诉本刊记者,做强民办养老机构,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切实转变观念,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在办好公办养老机构的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加强机构监督管理,最终使公办与民办机构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不是所有制的差别平等地获得政府支持,促进我国养老机构的全面发展。

  李娟认为,现有公办养老机构的定位和服务对象应坚持“保障目的优先”原则,主要用于“三无”“五保”“低收入”等对象,切实履行“优先照顾低收入及困难人群”的职责;另一方面,鼓励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特别是基本养老服务之上的服务领域和市场空间。

  对于目前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性质划分与政策扶持仍不清晰等问题,李娟建议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其登记标准和市场定位。

  在政策支持上一视同仁,同时加强监管,通过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数据统计网络等方式,平衡民办养老机构营利冲动与公益性质之间的关系。

  “而要破解民办养老机构融资难,一是需要政府部门在金融政策上适度引导商业银行予以支持,如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银行授信,通过银行向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发放贷款;

  二是采取措施,引导保险资金通过与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投资养老服务行业”。李娟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季明 | 上海、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