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证券“神话”:个人制造还是实力打造?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南京证券,证券,上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31 13:39
——专访南京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东
“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保持零容忍。”2011年12月1日,首次对资本市场发表看法的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吹响了坚决、彻底打击证券犯罪的号角。
同日,因违规持有股票,证监会第三届并购重组委委员吴建敏解聘;同周,李旭利“老鼠仓”等六大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案件处罚结果及佛塑股份内幕交易、袁某操纵股价、寰岛股份、天海股份信披违法等案件曝光。
业内人士说,证券是高回报行业,一夜暴富神话比比皆是,所以高风险、高犯罪也就难免。
然而在业内有良好声誉的南京证券,却能保持21年不亏损持续盈利的经营业绩,在业内创造了“不是奇迹的奇迹,不是神话的神话”。
究竟是什么支撑了这样的经营神话,是个人制造还是实力打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访了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东。
南京证券“经营神话”是什么?
《望东方周刊》:南京证券用21年创造了证券业内公认的经营神话,是怎样的一个成绩单?
张华东:南京证券与共和国资本市场同年建立。1990年10月2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是江苏省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全国首批规范类证券公司和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
从成立至今,年均证券交易量增长65.98%,年均利润增长35.56%、年均股东回报率13.81%,成为全国证券行业为数极少的自成立以来从未亏损、持续盈利、稳定回报的证券公司。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南京证券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分支机构从长三角地区21家扩展至全国各大中心区域60家,年证券交易量从411.41亿元增至10616亿元;年利润从1.84亿元增至最高16.7亿元,五年间国有股权分红率达100%。
即便今年前九个月中国证券行业出现了亏损面大于2008年的严峻形势,南京证券依然实现盈利3.47亿元。
《望东方周刊》:我们了解到,南京证券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张华东:南京证券从1999年就提出了打造“规模适度、平台完整、业绩显著、特色鲜明”的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打基础、壮实力、上台阶”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打基础。成为规范类券商,通过托管收购实现营业网点的低成本扩张,依托长三角,走向全中国;
第二步,壮实力。成为创新类证券公司,改善盈利模式;
第三步,上台阶。积极推动公司上市,实现基业长青。
目前,南京证券“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前两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三步,就是改制上市工作,已经开始上市前的改制材料申报工作。
《望东方周刊》:成功上市后,是不是意味着南京证券跻身到了券商第一方阵?
张华东:至少可以说明南京证券不仅在质的方面,而且在量的方面都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毕竟目前106家证券公司中上市的才17家,作为一家地方证券公司,通过二十几年的打拼,最终能够踏上上市之路,也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望东方周刊》:我们知道,南京证券托管了西北证券。一个地方券商是怎样实现的对省级券商的托管?
张华东:2005年12月8日,南京证券全面拉开托管西北证券的序幕,到2006年5月28日,正式完成收购西北证券经纪类资产。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托管工作主要是知名大型券商的任务,但我们认为托管风险券商是整个行业的责任,是历史的使命,南京证券理应为稳定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做出努力。
在此过程中,南京证券也抓住了机遇,通过托管西北证券,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经纪业务实现量的翻番和质的飞跃。
此后,南京证券又在2007年收购了湖北金龙期货,在2009年发起设立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证券为主线,以期货、基金为两翼”的经营格局,成为上规模、全功能、综合类的证券公司。
《望东方周刊》:富安达基金成立之初就在基金行业有耀眼的表现?
张华东:在基金公司审批异常严格的情况下,南京证券发起设立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筹备,在2011年4月正式成立,并在A股基金发行濒临绝境的8、9月之交,富安达优势成长基金成功发行10.52亿元,牛犊初生就逆市折桂。
党支部为何建在营业部?
《望东方周刊》:南京证券发展到今天,有必然性吗?
张华东:南京证券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跟我们长期以来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高度重视发挥党的建设、学习型企业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望东方周刊》:南京证券提出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是怎么做的呢?
张华东:公司党委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支部建在营业部”的原则,积极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和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程”,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的工作责任制度,使得基层组织建设富有特色、党员队伍建设富有朝气、群众组织建设富有活力。
公司基层党支部数量由1999年党委成立之初的3个增至48个,党员总数由47名壮大到364名,占员工总数的35%。切实做到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
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了企业发展“硬实力”,促进了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0年3月29日,中组部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专刊)第3期上,全文刊登了《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全面介绍了公司近几年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和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2010年12月16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中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643期(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创先争优专刊)刊登《南京证券公司以创先争优促健康发展》,全面介绍了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经验。
《望东方周刊》:“支部建在营业部”是南京证券提出来的吗?
张华东:“支部建在营业部”是我们根据证券行业的实际情况首先提出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证券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行业,经营网点非常分散,南京证券60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管理起来会有点鞭长莫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支部建在营业部”的工作方针。
《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全国金融系统发生了多起案件,归根结底都跟资本市场有关,严密的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不能防止犯罪,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张华东: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管理越来越严格,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也越来越严厉。
但如果一个人的道德防线崩溃了,再完善的制度、再高端的技术都形同虚设。为此,南京证券坚持“思想领先,教育为本”的原则,通过牢牢抓住学习这个根本,正本清源,标本兼治。公司自1999年开始建立学习制度,适时提出了“向学习要服务,向学习要效益,向学习要发展”的口号,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机制和氛围。一是坚持领导引领学习。
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工程”和推动全公司学习的“示范工程”来抓。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四个一”,即每年坚持精读一本书、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做一次基层辅导报告、发表一篇专业论文。
二是坚持活动推动学习。
南京证券连续举办了三届“职工读书节”,组织开展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积极引导员工学习,学习氛围空前浓厚。
三是坚持制度保障学习。
南京证券党委通过下发《关于建立学习制度的通知》,规定中层以上干部每月学习不少于一次,党团支部每月安排集体学习不少于一次,员工每周三进行理论业务集体学习,使员工的学习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学习做到:业务工作再忙,按制度不挤理论学习时间;工作头绪再多,按计划组织学习有条不紊。
2010年公司党委将干部、员工优秀学习心得体会和论文报告分《春华秋实——领导干部论文选编》、《春风化雨——干部读书笔记选编》、《春色满园——职工读书心得选编》三本书汇编出版。
谁造就了南京证券“神话”?
《望东方周刊》:你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字:谨言慎行,你怎么看待这几个字?
张华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组织上把我从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岗位上调任南京证券党委书记,当时省、市领导也曾对我说过,“调你到南京证券是看中你处事谨慎、稳健。”但我始终认为稳健不仅仅是一种经营策略、经营风格,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习惯,一种追求。
我相信“小心无大错”、“小心驶得万年船”,在企业经营和决策时,我们始终将合规、稳健和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追求阳光利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效规避了前几年大熊市的风险。
《望东方周刊》:你是军人出身,所以外界很容易就把南京证券“支部建在营业部”的举措和你联系在一起。所以,南京证券“神话”应该是带有你深深的烙印?
张华东:南京证券“神话”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个人的作品。长期以来南京证券一直提倡“实事求是、艰苦朴素、雷厉风行、逢旗必夺”的团队作风,它深深地打上了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烙印。
一个人的执着,一班人的追求,一群人的奋斗才造就了南京证券今天的辉煌。
《望东方周刊》记者赵新社|南京报道
……
“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保持零容忍。”2011年12月1日,首次对资本市场发表看法的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吹响了坚决、彻底打击证券犯罪的号角。
同日,因违规持有股票,证监会第三届并购重组委委员吴建敏解聘;同周,李旭利“老鼠仓”等六大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案件处罚结果及佛塑股份内幕交易、袁某操纵股价、寰岛股份、天海股份信披违法等案件曝光。
业内人士说,证券是高回报行业,一夜暴富神话比比皆是,所以高风险、高犯罪也就难免。
然而在业内有良好声誉的南京证券,却能保持21年不亏损持续盈利的经营业绩,在业内创造了“不是奇迹的奇迹,不是神话的神话”。
究竟是什么支撑了这样的经营神话,是个人制造还是实力打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访了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东。
南京证券“经营神话”是什么?
《望东方周刊》:南京证券用21年创造了证券业内公认的经营神话,是怎样的一个成绩单?
张华东:南京证券与共和国资本市场同年建立。1990年10月2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是江苏省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全国首批规范类证券公司和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
从成立至今,年均证券交易量增长65.98%,年均利润增长35.56%、年均股东回报率13.81%,成为全国证券行业为数极少的自成立以来从未亏损、持续盈利、稳定回报的证券公司。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南京证券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分支机构从长三角地区21家扩展至全国各大中心区域60家,年证券交易量从411.41亿元增至10616亿元;年利润从1.84亿元增至最高16.7亿元,五年间国有股权分红率达100%。
即便今年前九个月中国证券行业出现了亏损面大于2008年的严峻形势,南京证券依然实现盈利3.47亿元。
《望东方周刊》:我们了解到,南京证券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张华东:南京证券从1999年就提出了打造“规模适度、平台完整、业绩显著、特色鲜明”的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打基础、壮实力、上台阶”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打基础。成为规范类券商,通过托管收购实现营业网点的低成本扩张,依托长三角,走向全中国;
第二步,壮实力。成为创新类证券公司,改善盈利模式;
第三步,上台阶。积极推动公司上市,实现基业长青。
目前,南京证券“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前两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三步,就是改制上市工作,已经开始上市前的改制材料申报工作。
《望东方周刊》:成功上市后,是不是意味着南京证券跻身到了券商第一方阵?
张华东:至少可以说明南京证券不仅在质的方面,而且在量的方面都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毕竟目前106家证券公司中上市的才17家,作为一家地方证券公司,通过二十几年的打拼,最终能够踏上上市之路,也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望东方周刊》:我们知道,南京证券托管了西北证券。一个地方券商是怎样实现的对省级券商的托管?
张华东:2005年12月8日,南京证券全面拉开托管西北证券的序幕,到2006年5月28日,正式完成收购西北证券经纪类资产。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托管工作主要是知名大型券商的任务,但我们认为托管风险券商是整个行业的责任,是历史的使命,南京证券理应为稳定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做出努力。
在此过程中,南京证券也抓住了机遇,通过托管西北证券,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经纪业务实现量的翻番和质的飞跃。
此后,南京证券又在2007年收购了湖北金龙期货,在2009年发起设立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证券为主线,以期货、基金为两翼”的经营格局,成为上规模、全功能、综合类的证券公司。
《望东方周刊》:富安达基金成立之初就在基金行业有耀眼的表现?
张华东:在基金公司审批异常严格的情况下,南京证券发起设立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筹备,在2011年4月正式成立,并在A股基金发行濒临绝境的8、9月之交,富安达优势成长基金成功发行10.52亿元,牛犊初生就逆市折桂。
党支部为何建在营业部?
《望东方周刊》:南京证券发展到今天,有必然性吗?
张华东:南京证券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跟我们长期以来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高度重视发挥党的建设、学习型企业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望东方周刊》:南京证券提出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是怎么做的呢?
张华东:公司党委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支部建在营业部”的原则,积极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和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程”,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的工作责任制度,使得基层组织建设富有特色、党员队伍建设富有朝气、群众组织建设富有活力。
公司基层党支部数量由1999年党委成立之初的3个增至48个,党员总数由47名壮大到364名,占员工总数的35%。切实做到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
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了企业发展“硬实力”,促进了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0年3月29日,中组部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专刊)第3期上,全文刊登了《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全面介绍了公司近几年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和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2010年12月16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中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643期(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创先争优专刊)刊登《南京证券公司以创先争优促健康发展》,全面介绍了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经验。
《望东方周刊》:“支部建在营业部”是南京证券提出来的吗?
张华东:“支部建在营业部”是我们根据证券行业的实际情况首先提出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证券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行业,经营网点非常分散,南京证券60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管理起来会有点鞭长莫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支部建在营业部”的工作方针。
《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全国金融系统发生了多起案件,归根结底都跟资本市场有关,严密的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不能防止犯罪,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张华东: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管理越来越严格,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也越来越严厉。
但如果一个人的道德防线崩溃了,再完善的制度、再高端的技术都形同虚设。为此,南京证券坚持“思想领先,教育为本”的原则,通过牢牢抓住学习这个根本,正本清源,标本兼治。公司自1999年开始建立学习制度,适时提出了“向学习要服务,向学习要效益,向学习要发展”的口号,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机制和氛围。一是坚持领导引领学习。
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工程”和推动全公司学习的“示范工程”来抓。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四个一”,即每年坚持精读一本书、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做一次基层辅导报告、发表一篇专业论文。
二是坚持活动推动学习。
南京证券连续举办了三届“职工读书节”,组织开展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积极引导员工学习,学习氛围空前浓厚。
三是坚持制度保障学习。
南京证券党委通过下发《关于建立学习制度的通知》,规定中层以上干部每月学习不少于一次,党团支部每月安排集体学习不少于一次,员工每周三进行理论业务集体学习,使员工的学习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学习做到:业务工作再忙,按制度不挤理论学习时间;工作头绪再多,按计划组织学习有条不紊。
2010年公司党委将干部、员工优秀学习心得体会和论文报告分《春华秋实——领导干部论文选编》、《春风化雨——干部读书笔记选编》、《春色满园——职工读书心得选编》三本书汇编出版。
谁造就了南京证券“神话”?
《望东方周刊》:你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字:谨言慎行,你怎么看待这几个字?
张华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组织上把我从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岗位上调任南京证券党委书记,当时省、市领导也曾对我说过,“调你到南京证券是看中你处事谨慎、稳健。”但我始终认为稳健不仅仅是一种经营策略、经营风格,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习惯,一种追求。
我相信“小心无大错”、“小心驶得万年船”,在企业经营和决策时,我们始终将合规、稳健和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追求阳光利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效规避了前几年大熊市的风险。
《望东方周刊》:你是军人出身,所以外界很容易就把南京证券“支部建在营业部”的举措和你联系在一起。所以,南京证券“神话”应该是带有你深深的烙印?
张华东:南京证券“神话”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个人的作品。长期以来南京证券一直提倡“实事求是、艰苦朴素、雷厉风行、逢旗必夺”的团队作风,它深深地打上了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烙印。
一个人的执着,一班人的追求,一群人的奋斗才造就了南京证券今天的辉煌。
《望东方周刊》记者赵新社|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