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最长的产业冬天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液晶,李东生,三星,TCL
  • 发布时间:2012-02-03 14:07
  面板投资将降温

  《英才》:2011年面板产业在集体亏损,你对这个产业前景怎么判断?

  李东生:确实,2011年是液晶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长的一个冬天。这一次调整,下的幅度特别深,而且周期比较长,所以对整个行业影响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受欧美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事实上已经引发了经济危机,欧洲和美国市场需求在2011年有很明显的放缓。

  在2012年,虽然金融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我个人还是谨慎乐观的来看。这种行业的周期性还是很明确,从全球对液晶面板显示产品的需求来看,还是稳定增长,只是这个增长的速度在放缓。未来能恢复增长,因为在欧美,液晶电视市场需求的总量,已经完全取代了显像管电视,未来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市场也会逐步的完全取代,除了这一个存量市场取代效应之外,还有大量的商业应用。在电梯上、车站、银行可以看到大量的显示屏,所以,全球市场的增量,应该在不太久的将来就会趋于一种平衡。

  我个人比较乐观的看,在2012年第四季度,产销可能会趋于平衡。

  《英才》:万一第四季度不如预估的好,你怎样应对?

  李东生: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终究一定会平衡的,只是说时间可能会拖慢两三个季度,如果这样,对我们2012年业绩影响会比较大。但是从长远看,这个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它毕竟是一个高资本投入的项目,经过这一轮之后,像前几年那种大量扩张投资面板的行为,我认为不会再发生了。

  前两年,主要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竞争,竞相扩大产能,都想成为第一,现在已经很明显看到,走这样的路线风险挺大,至少台湾企业已经没有这种再持续投资的能力了,而韩国企业,也会比较谨慎地去处理扩大产能的事情。

  就算2012年我们不能做到经营性盈利,如果不考虑折旧的因素,我相信在现金方面应该做到正贡献。

  《英才》:但是投资者蛮关心将来怎么折旧。

  李东生:这是有标准的,我们是按照国内京东方的做法,采用七年的折旧。

  《英才》:但会不会因为三星比TCL投资早几年它提前完成折旧,那它可能就有降价的利润空间,而TCL没有。

  李东生: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已经和三星、L G做比较,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他们折旧是五年加一年,就是五六年,我们是七年,多达两年。关键来讲他们投入这个产业已经将近十年了,有一部分设备已经折完了,所以在前几年T C L要面临一个很大的压力,实际上我们办这个项目的时候都已经做了考虑。

  我们主要销售在国内,国内进口面板有个关税,现在是3%,我们希望2012年能够适当地提高一点,同样的发展中国家,像巴西、印度他们的关税都比我们高;另外各地都有一些支持高科技的产业政策,希望这些政策也能够帮助我们降低折旧的成本,当然这个还要和相关部门去申请。

  国内必须有人做

  《英才》:TCL在做产业决定时,有没有想过液晶产业是“吞金兽”。

  李东生:我都想过,当时决定做这个投资,更多的是从战略上考虑。回想两三年前,实际上国内没有面板,完全依靠外部进口。那个时候中国企业,包括彩电企业,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

  另一方面,过去十年,电视机从显像管向液晶面板转化,拥有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像韩国三星、LG、夏普,包括日本的松下、索尼,实际上他们的市场份额相对来讲上升了,特别是三星、LG上升得非常明显。而没有这种能力的企业,日立、飞利浦等也已经在市场上下得很厉害,所以以后中国企业也难例外。

  另外,从整个中国彩电产业转型升级来讲,国内必须有人做,当时确实没有人做,如果当时国内已经有人投了,也许我决心没有那么大。当时别人也是看到了很多风险,没有人敢投,我们当时其实单靠自己的力量也不敢投,还有政府鼓励和支持。

  但是,对我们来讲更大的理由,是从整个战略上必须这样做。因为彩电占了TCL销售收入40%以上,是我们最大一个产业。我们目标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竞争力,那么,恐怕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是必须的。TCL是中国产业企业当中最早投资做液晶的,也是第一家投资做面板的,这都不是心血来潮,这都是按照我们既定的战略。

  《英才》:时间点赶的是不是不太好,显得有点晚?

  李东生:赶到2011年投产,确实没有赶到特别好的时点,但这是一个战略项目,你其实不应该也不必要对投产那个时点太过在意,我们决定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在2009年底到2010年底,正好这个项目特别赚钱,所以这个项目就是具有周期性,你永远不能掐得那么准,它是靠市场的力量来平衡。我认为,关键点还是竞争力。

  到今天为止,我坚定的认为,做这个决定是没有错的,而且在未来几年必将证明,TCL将成为中国企业率先在全球新一轮彩电转型升级当中的佼佼者。

  并购,一定是我强你弱

  《英才》:亚洲企业并购欧洲企业,什么样的方式是较优的?

  李东生:很难一概而论,任何极端的做法理论上来讲都不可取。对于整合,让欧洲的企业完全按照中国的理念、文化来管理,绝对行不通,但是说作为两个完全独立的企业,像兄弟,甚至是表兄弟一样,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我个人认为,一定出问题。

  整合一定是一个强势企业去整合一个相对弱势企业,平等的关系下,是整合不了的。当年并购阿尔卡特也好、并购汤姆逊也好,就抱着这种心态,我就是比你强我才来并购你。你如果连这点信心和决心都没有,一定出问题。

  但是,你想按照中国企业这种理念和文化去整合,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企业的生存环境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你不可能改变人的观念,就像你不可能改变它的社会环境一样。就像我们在欧洲的业务主要用欧洲人,美国的业务主要用美国人,但是整个业务必须统一,不能说欧洲用一套业务系统和标准,中国用另一套,那是不行的。总之,标准、体系、规则都要一样,管理的风格是应该互相包容、有差异的。

  《英才》:现在如何看待当初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的商业价值?

  李东生:并购阿尔卡特的商业价值,是没有争议的。如果不是利用海外业务支撑,可能TCL通讯在当年就撑不住了。并购7年,到2011年销售额的绝大部分来自海外,从这个意义讲,并购阿尔卡特使我们成功的在海外站住了脚,而且开始从低端往中高端走,智能手机增长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利用在海外的成功,2012年,大家可以看到,T C L一定会杀回中国市场。

  对于并购汤姆逊,确实当中经历的波折特别大。我们并购期间,正好遇到整个彩电产业转型期,有一样东西没有看准,就是说未来彩电会往哪方面走?当时更多的人认为是PDP,我们当时并购是看中了DLP技术,认为它能够胜过PDP,结果一脑门子扎下去了,到后来发现DLP技术还是搞不过LCD。

  通过并购,我们依然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存在着,虽然从并购时的高份额跌到比较低,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守住了。通过并购,我们依然保持在中国彩电产业老大的地位,而且通过全球经营和市场的掌控,我才有决心、有信心敢投资做液晶模组、面板。凭借并购,形成全球产业架构、销售能力等等,这都是并购带来的商业价值。

  当然,付的成本和代价比我们原来预期的要大一些,但是这些已经成为历史,它不会影响我未来的业绩,对我来说,只是以前的损失,已经是沉默的成本。

  多元化投资需谨慎

  《英才》:制造业回报率低,有没有考虑未来将资源类投资做大?

  李东生:这一块我们在谨慎的评估机会,资源类做了两个项目。希望在这个领域边干边学,但考虑我们是以电子电器产品为主业的公司,这一方面在积累经验,会非常的谨慎,会找合作伙伴一直往前走,不会自己跳下去来做。

  《英才》:借鉴东芝收购西屋电气,我们是否可以将步子迈的大一点?

  李东生:有个本质的东西,我们在进行新产业扩张时,要比较有底气的做。比如说我现在开始做医疗电子,未来几年投入会比较大,为什么?因为它虽然是医疗产品,但毕竟是电子设备,这还是没有区别的。东芝为什么能买西屋电气,因为东芝本身有自己的能源部和技术积累。

  目前这个阶段,我不是不做,是很谨慎的去做,在这个阶段宁肯走得慢一点,以不要犯错误,不要摔跟头为原则。但是,在医疗电子这一块我会走得稍快一点,毕竟还是和我们有很大关联,很多优势可以嫁接到新业务里面去。

文|本刊记者 孙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