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鸡”拔毛了?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股,分红,融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03 15:02
“铁公鸡”变“奶牛”?这在2012的A股市场上将不再是传说。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公告,要求上市公司和专业机构做好2011年年报编制、审计和披露工作。更引人关注的是,公告强调,上市公司应完善分红政策,积极回报股东。
与此同时,上柴股份(600841. SH)、怡亚通(002183. SZ)、歌尔声学(002241. SZ)、威孚高科(000581. SZ)和英力特(000635. SZ)等相继披露分红公告,就公司的现有股利分配政策、最近三年分红表现及未来分红工作的规划进行了详细说明。
去年底的“三会换帅”牵动了市场每一个投资者的神经,对于频频陷入“圈钱”、“造假”、“炒作”话题的A股市场来说,股民投资回报的钱袋子能否鼓起来,似乎成了检验新监管层的“标准之一”。
“火烧铁公鸡”要求上市公司明确分红政策被誉为新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的第一把火,巨人网络集团CEO史玉柱在其微博上表示,“希望这把火是真烧,此举直指股市命门,假如规定‘年利润的50%用于分红的蓝筹股,才有融资资格’,蓝筹股老股东就会永久锁定股票吃股息,保险、社保、产业资金就会大量涌入。占股市市值大半的蓝筹股,市盈率就可能回归到12-16倍,股市的春天就将来临。”
历来上市公司披露年报时公布的分红预案对股价产生的“炒作效应”也不能忽视,不排除一些机构或公司在股东提案权背后,利用提案权制造利好或利空信息影响股价的行为。
但是把上市公司分红作为政策来执行,这样的“强制分红”是否会产生一刀切的负面效果?对于业绩比较差,有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是否会雪上加霜?对于业绩较好的公司对其成长性和长远利益是否有所损害?
回归价值投资
用政策强制分红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负担?
东北证券机构策略部经理冯志远告诉《英才》记者,分红新政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具有合理因素。“对上市公司分红做政策强制执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限时的被动选择,但随着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强制分红制度也将逐步弱化。”
历来的经验证明,通过制度政策推进市场化是有效的。因此,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市场化与政策化行为既不矛盾也不对立,政策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实现市场化,制度只是在市场化过程中起到推进和促进的作用。
一直以来,A股市场的投资者买入股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分红收益,而是为了用更高的价格卖给下一个“接盘人”,也因此资本市场诞生了无数炒家与讲故事的人,来将这种击鼓传花的方式延续。这种投机行为造成了股票的价值扭曲,也造成了市场的波动与高换手率。
冯志远认为,通过分红途径来实现股东投资收益,可以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资金的青睐,投资者获得持续的现金分红才体现了股票投资的真正价值,在此过程中,促使投资者更多关注股东权益收益而非仅局限于资本利得,有助于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理念减少投机行为导致的证券市场大幅波动。”绕开“分红”?
即使市场依然并不乐观,“分红”已经成了2012开年的主题词,甚至有人称它为A股熊市的“保护伞”。
数据显示,2008—2010年,A股实现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从856家上升至1321家,增幅达到54%,而现金分红的金额也从3423亿元增至5006亿元。
但是,这些分红的公司多是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几乎超过一半的现金流入了大股东的腰包,而中小部分投资者拿到的少一半分红收益还要承担10%的税收。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愿意当“现金奶牛”。
“分红新政的实行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对于股东权益的重视,但也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保护现金流存在隐藏利润、操作财务报表的可能。”冯志远认为,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仍处于成长期,在规模扩张或技术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如果现金分红政策强制执行,会造成上市公司包装财务报表、掩饰经营利润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上市公司现代企业治理意识不强,对于股东权益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经济高度增长下,中小上市公司在成长期内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规模扩张或技术升级,在这种时候,一些公司是不希望分红的。”
“现金分红”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如果强制执行,固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但企业再融资或融资方式是否也将为此发生转变?
冯志远表示:“上市公司分红比例有限,并不会成为阻碍企业成长的实质因素,在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相互信任后,代理成本下降,将有助于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
对此,中投顾问证券分析师石磊认为:“现金分红对于再融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数据证明,采取以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状况明显优于选择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
来自中投顾问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提出以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率为35.53%,约为提出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2倍。
谁是分红王
173家上市公司在10年间没有分过一毛钱,这是A股市场的一个怪象。从股东的角度来看,虽然分红能够让其增加收益,但大多数大股东对分红新政还存有疑虑。
冯志远的解读是,分红制度还有待完善。“除了对公司资金层面的考量,现金分红的过程中还面临着重复征税以及除息导致股价调整后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这也是上市公司分红意愿不强的原因。”
据中投顾问数据显示,近三年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现金分红金额逐年增加,但现金分红额占净利润的比例却逐年下降,现金分红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采掘和金融保险业。
2010年,中小板创业板现金分红公司家数占各板块上市公司总家数高于主板。创业板、中小板的现金分红覆盖面较广。民营及其他控股的上市公司分红家数占比首次高于50%,超过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家数占比。那么,投资者未来该关注哪类股?
冯志远的判断是,中长期投资者可以采取低位逐步介入、长期持有为主;长期投资者关注标的可以是市场波动相对较小,市值较大、业绩稳定的公司。“例如,金融服务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指标选择上以公司连续稳定增长为主,并考察历史分红政策以及每年可分配利润、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线进行个股选择。”
文|本刊记者 王瀛
……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公告,要求上市公司和专业机构做好2011年年报编制、审计和披露工作。更引人关注的是,公告强调,上市公司应完善分红政策,积极回报股东。
与此同时,上柴股份(600841. SH)、怡亚通(002183. SZ)、歌尔声学(002241. SZ)、威孚高科(000581. SZ)和英力特(000635. SZ)等相继披露分红公告,就公司的现有股利分配政策、最近三年分红表现及未来分红工作的规划进行了详细说明。
去年底的“三会换帅”牵动了市场每一个投资者的神经,对于频频陷入“圈钱”、“造假”、“炒作”话题的A股市场来说,股民投资回报的钱袋子能否鼓起来,似乎成了检验新监管层的“标准之一”。
“火烧铁公鸡”要求上市公司明确分红政策被誉为新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的第一把火,巨人网络集团CEO史玉柱在其微博上表示,“希望这把火是真烧,此举直指股市命门,假如规定‘年利润的50%用于分红的蓝筹股,才有融资资格’,蓝筹股老股东就会永久锁定股票吃股息,保险、社保、产业资金就会大量涌入。占股市市值大半的蓝筹股,市盈率就可能回归到12-16倍,股市的春天就将来临。”
历来上市公司披露年报时公布的分红预案对股价产生的“炒作效应”也不能忽视,不排除一些机构或公司在股东提案权背后,利用提案权制造利好或利空信息影响股价的行为。
但是把上市公司分红作为政策来执行,这样的“强制分红”是否会产生一刀切的负面效果?对于业绩比较差,有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是否会雪上加霜?对于业绩较好的公司对其成长性和长远利益是否有所损害?
回归价值投资
用政策强制分红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负担?
东北证券机构策略部经理冯志远告诉《英才》记者,分红新政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具有合理因素。“对上市公司分红做政策强制执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限时的被动选择,但随着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强制分红制度也将逐步弱化。”
历来的经验证明,通过制度政策推进市场化是有效的。因此,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市场化与政策化行为既不矛盾也不对立,政策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实现市场化,制度只是在市场化过程中起到推进和促进的作用。
一直以来,A股市场的投资者买入股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分红收益,而是为了用更高的价格卖给下一个“接盘人”,也因此资本市场诞生了无数炒家与讲故事的人,来将这种击鼓传花的方式延续。这种投机行为造成了股票的价值扭曲,也造成了市场的波动与高换手率。
冯志远认为,通过分红途径来实现股东投资收益,可以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资金的青睐,投资者获得持续的现金分红才体现了股票投资的真正价值,在此过程中,促使投资者更多关注股东权益收益而非仅局限于资本利得,有助于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理念减少投机行为导致的证券市场大幅波动。”绕开“分红”?
即使市场依然并不乐观,“分红”已经成了2012开年的主题词,甚至有人称它为A股熊市的“保护伞”。
数据显示,2008—2010年,A股实现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从856家上升至1321家,增幅达到54%,而现金分红的金额也从3423亿元增至5006亿元。
但是,这些分红的公司多是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几乎超过一半的现金流入了大股东的腰包,而中小部分投资者拿到的少一半分红收益还要承担10%的税收。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愿意当“现金奶牛”。
“分红新政的实行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对于股东权益的重视,但也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保护现金流存在隐藏利润、操作财务报表的可能。”冯志远认为,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仍处于成长期,在规模扩张或技术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如果现金分红政策强制执行,会造成上市公司包装财务报表、掩饰经营利润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上市公司现代企业治理意识不强,对于股东权益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经济高度增长下,中小上市公司在成长期内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规模扩张或技术升级,在这种时候,一些公司是不希望分红的。”
“现金分红”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如果强制执行,固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但企业再融资或融资方式是否也将为此发生转变?
冯志远表示:“上市公司分红比例有限,并不会成为阻碍企业成长的实质因素,在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相互信任后,代理成本下降,将有助于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
对此,中投顾问证券分析师石磊认为:“现金分红对于再融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数据证明,采取以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状况明显优于选择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
来自中投顾问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提出以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率为35.53%,约为提出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2倍。
谁是分红王
173家上市公司在10年间没有分过一毛钱,这是A股市场的一个怪象。从股东的角度来看,虽然分红能够让其增加收益,但大多数大股东对分红新政还存有疑虑。
冯志远的解读是,分红制度还有待完善。“除了对公司资金层面的考量,现金分红的过程中还面临着重复征税以及除息导致股价调整后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这也是上市公司分红意愿不强的原因。”
据中投顾问数据显示,近三年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现金分红金额逐年增加,但现金分红额占净利润的比例却逐年下降,现金分红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采掘和金融保险业。
2010年,中小板创业板现金分红公司家数占各板块上市公司总家数高于主板。创业板、中小板的现金分红覆盖面较广。民营及其他控股的上市公司分红家数占比首次高于50%,超过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家数占比。那么,投资者未来该关注哪类股?
冯志远的判断是,中长期投资者可以采取低位逐步介入、长期持有为主;长期投资者关注标的可以是市场波动相对较小,市值较大、业绩稳定的公司。“例如,金融服务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指标选择上以公司连续稳定增长为主,并考察历史分红政策以及每年可分配利润、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线进行个股选择。”
文|本刊记者 王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