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 跟着现实走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优米网,职场,创业,央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03 15:27
“水深火热、连滚带爬”。
从央视财经频道的当红主持人、制作人变身为互联网创业者,北京优视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视米)CEO、创始人王利芬用这八个字形容自己辞去公职、创业30个月来的工作状态。
也许是已经深谙了创业的艰辛,饱受感冒折磨的王利芬在接受《英才》记者的采访中,不时将一种清咽利喉的药含在口中。
“不过,我很享受这种状态。”王利芬坦言,在创业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她之前学到的总和。
懵懂的选择
优米网是王利芬打造的网络平台,在ALEXA中国网站流量排名是第268位。
可是,为什么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做一个电视节目的内容提供商,而偏偏要触网?王利芬沉思片刻回答:“我就是想往新媒体方面迈进一步。互联网是大趋势。”
王利芬并不避讳创业之初的迷茫。“创业之初,我对于互联网并不了解,初期的优米网更像是一个电子杂志。”与网站不同,电子杂志强调更多的是内容传播,粘度相对更差,因此,用户停留的时间短,也就导致其流量和点击率排名相对靠后。而这些,则是网站赖以生存的基础。
为了获取更大的流量,优米网需要做的则是将传统的电视内容,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表达。电视内容是王利芬的强项,凭借着对内容的敏感度,让她对于目前优米网的原创节目充满信心,而互联网的表达方式,王利芬之前并不擅长。
搜狐网财经频道主编王子恢的一种见解让王利芬很认同:如果互联网有传统媒体的深度和品质,再加上互联网的表达手段,就能做到最好。显然,优米网正在朝这一方面前进。
不得不承认,以青年人职场和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原创节目《在路上》已经落户全国100多个地方电视台,目前是优视米最大的利润来源。这档曾对柳传志、王石、马云、史玉柱等企业家进行了独家专访的视频节目,运用了新媒体的互动特性,着意关注用户粘性,培养出受众忠诚度,从而换取了网站的流量及以此为基础的广告收入。
但易观国际分析师张颿对《英才》记者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为年轻人量身定做这样一款栏目,的确是视频节目中的“蓝海”,但如何吸引更多的人群观看,则是优米网需要进一步面对的问题。而且,优视米不能长期依靠《在路上》一点盈利。
直到2011年8月左右,即创业两年后,王利芬终于将优视米的业务架构梳理得清晰明确,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现在有三块业务。一块是做节目,即《在路上》;一块是培训,即针对移动互联的培训;还有是优米网,优米网是凌驾于其他两块之上的,换言之,另外两块内容都会在优米网上体现。”
以前有人问优米网是做什么的,王利芬真说不清楚。而现在,她可以清晰地告诉对方,“我们做的内容是职场创业,通过卖节目,搞培训赚钱。”
2012年3月28日,优米网最新的改版将正式上线,其定位也将聚焦在“创业、职场”两点。用王利芬的话说:一个现代人的工作状态,不是在创业中,就是在职场中。
现实的妥协
或许是出于文人的天性,趋利并不是王利芬的创业动机。其最初的想法,只是出于责任感,希望为正向地改变社会留下一些实操性的精神财富。
那时,媒体人出身的王利芬,最想办的是媒体培训。“积累了十几年的媒体经验,很想传授给年轻人——我真的对一些电视台的主持人看不下去了。原来做的电视节目,更像心灵鸡汤,面对的是大众。而当时我想是做小众的一对一的培训,因为能改变世界的是小众。”
不过,现实并没有给优米网这个机会。媒体参加培训,没有交费的习惯,这样的商业模式自然无以为继。创办之初的优米网,曾经试图打造一个“经验和智慧交易的C2C平台”,但是,基于现实,这个想法在实践了15天之后,就被拿下。
“使命感的确很重要,但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我需要养活公司的100多号人。如果为了自己的理想,让这些人没了工作,那才是使命感缺失。”几经曲折,王利芬为优米网找到了一条妥协之路——重操旧业。
如今优米网的王牌栏目《在路上》,并不是王利芬创业之初的理想,而是与现实妥协的产物。尽管创办之初,很多人认为,《在路上》的质量比不上《我们》,但其却在众多的地方台获得了市场。
有了《在路上》的成功,王利芬的培训梦终于可以展开。“现在,我们的培训已经进行了两期”。“文人办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使命感。我特别想做的就是把人脑子里的智慧弄出来,传承下去。如果乔布斯在死前,留下一段关于苹果运营、管理、研发的培训,才是最有意义的。那就是我该做的事。”
创业的心态
让王利芬感触更深的是创业过程中的第二个转变——从专业人士向创业者的转化。
原来只要做好片子就行,而现在除了把节目做好,她还要管理起整个公司的运营。“节目之外,还有财务、税收、法务,以及企业战略——是向互联网发力呢,还是向传统媒体发力?另外,企业管理、团队、执行力、企业文化,事情太多了。”
“在我面前,任何难题都是没有退路的,我要解决的都是别人在前线作战时解决不了的困难。”很多问题,王利芬也是一路摸索着才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文人办企业,是不会丢掉原来的专业的。而在专业之外的学习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专业。”在最近一次的互联网大会上,王利芬就深深感受到,从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主持互联网大佬论坛的优势。
这种转变,她的挚友、某投行首席战略官李宏看得真切:“原来她是一心做内容,现在则事无巨细,都要顾及到。”
但陡然增多的繁杂事务并没有让王利芬心烦意乱。
“累或不累,其实要视乎喜欢与否。之前做电视,也是不惜命的投入,但没挑战。现在做互联网,每天面对的跟昨天都不一样,这是我要的生活。”
心情之外,帮助王利芬从容面对创业艰辛的还有之前练就的执行力。在央视的职业生涯中,没有任何原因能更改节目播出的时间节点,很多情况下,必须咬牙挺过去。所以,在时限之前完成工作,是央视对王利芬的重要历练。至今,优视米的诸多工作环节中都在强化这一作风。
人脉被外界广泛视为王利芬从央视带走的资源。对这个问题,王利芬在承认之余,也说出了一番自己的道理:“如果不是因为央视,我不可能认识那么多朋友,但如果不是因为我是王利芬,就不可能到现在我仍然有这么多朋友。”在她看来,朋友是需要彼此之间可以体现的价值,而不是施舍。
“我会跟着现实走,理想要让现实的光照亮。”显然,王利芬已经悟出了创业的法门:初创企业,一般都有一到两年的试错期,经过一两年的扑腾,熟识了“水性”,企业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尽管在创业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但王利芬觉得“创业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
文|本刊记者 崔玲
……
从央视财经频道的当红主持人、制作人变身为互联网创业者,北京优视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视米)CEO、创始人王利芬用这八个字形容自己辞去公职、创业30个月来的工作状态。
也许是已经深谙了创业的艰辛,饱受感冒折磨的王利芬在接受《英才》记者的采访中,不时将一种清咽利喉的药含在口中。
“不过,我很享受这种状态。”王利芬坦言,在创业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她之前学到的总和。
懵懂的选择
优米网是王利芬打造的网络平台,在ALEXA中国网站流量排名是第268位。
可是,为什么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做一个电视节目的内容提供商,而偏偏要触网?王利芬沉思片刻回答:“我就是想往新媒体方面迈进一步。互联网是大趋势。”
王利芬并不避讳创业之初的迷茫。“创业之初,我对于互联网并不了解,初期的优米网更像是一个电子杂志。”与网站不同,电子杂志强调更多的是内容传播,粘度相对更差,因此,用户停留的时间短,也就导致其流量和点击率排名相对靠后。而这些,则是网站赖以生存的基础。
为了获取更大的流量,优米网需要做的则是将传统的电视内容,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表达。电视内容是王利芬的强项,凭借着对内容的敏感度,让她对于目前优米网的原创节目充满信心,而互联网的表达方式,王利芬之前并不擅长。
搜狐网财经频道主编王子恢的一种见解让王利芬很认同:如果互联网有传统媒体的深度和品质,再加上互联网的表达手段,就能做到最好。显然,优米网正在朝这一方面前进。
不得不承认,以青年人职场和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原创节目《在路上》已经落户全国100多个地方电视台,目前是优视米最大的利润来源。这档曾对柳传志、王石、马云、史玉柱等企业家进行了独家专访的视频节目,运用了新媒体的互动特性,着意关注用户粘性,培养出受众忠诚度,从而换取了网站的流量及以此为基础的广告收入。
但易观国际分析师张颿对《英才》记者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为年轻人量身定做这样一款栏目,的确是视频节目中的“蓝海”,但如何吸引更多的人群观看,则是优米网需要进一步面对的问题。而且,优视米不能长期依靠《在路上》一点盈利。
直到2011年8月左右,即创业两年后,王利芬终于将优视米的业务架构梳理得清晰明确,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现在有三块业务。一块是做节目,即《在路上》;一块是培训,即针对移动互联的培训;还有是优米网,优米网是凌驾于其他两块之上的,换言之,另外两块内容都会在优米网上体现。”
以前有人问优米网是做什么的,王利芬真说不清楚。而现在,她可以清晰地告诉对方,“我们做的内容是职场创业,通过卖节目,搞培训赚钱。”
2012年3月28日,优米网最新的改版将正式上线,其定位也将聚焦在“创业、职场”两点。用王利芬的话说:一个现代人的工作状态,不是在创业中,就是在职场中。
现实的妥协
或许是出于文人的天性,趋利并不是王利芬的创业动机。其最初的想法,只是出于责任感,希望为正向地改变社会留下一些实操性的精神财富。
那时,媒体人出身的王利芬,最想办的是媒体培训。“积累了十几年的媒体经验,很想传授给年轻人——我真的对一些电视台的主持人看不下去了。原来做的电视节目,更像心灵鸡汤,面对的是大众。而当时我想是做小众的一对一的培训,因为能改变世界的是小众。”
不过,现实并没有给优米网这个机会。媒体参加培训,没有交费的习惯,这样的商业模式自然无以为继。创办之初的优米网,曾经试图打造一个“经验和智慧交易的C2C平台”,但是,基于现实,这个想法在实践了15天之后,就被拿下。
“使命感的确很重要,但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我需要养活公司的100多号人。如果为了自己的理想,让这些人没了工作,那才是使命感缺失。”几经曲折,王利芬为优米网找到了一条妥协之路——重操旧业。
如今优米网的王牌栏目《在路上》,并不是王利芬创业之初的理想,而是与现实妥协的产物。尽管创办之初,很多人认为,《在路上》的质量比不上《我们》,但其却在众多的地方台获得了市场。
有了《在路上》的成功,王利芬的培训梦终于可以展开。“现在,我们的培训已经进行了两期”。“文人办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使命感。我特别想做的就是把人脑子里的智慧弄出来,传承下去。如果乔布斯在死前,留下一段关于苹果运营、管理、研发的培训,才是最有意义的。那就是我该做的事。”
创业的心态
让王利芬感触更深的是创业过程中的第二个转变——从专业人士向创业者的转化。
原来只要做好片子就行,而现在除了把节目做好,她还要管理起整个公司的运营。“节目之外,还有财务、税收、法务,以及企业战略——是向互联网发力呢,还是向传统媒体发力?另外,企业管理、团队、执行力、企业文化,事情太多了。”
“在我面前,任何难题都是没有退路的,我要解决的都是别人在前线作战时解决不了的困难。”很多问题,王利芬也是一路摸索着才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文人办企业,是不会丢掉原来的专业的。而在专业之外的学习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专业。”在最近一次的互联网大会上,王利芬就深深感受到,从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主持互联网大佬论坛的优势。
这种转变,她的挚友、某投行首席战略官李宏看得真切:“原来她是一心做内容,现在则事无巨细,都要顾及到。”
但陡然增多的繁杂事务并没有让王利芬心烦意乱。
“累或不累,其实要视乎喜欢与否。之前做电视,也是不惜命的投入,但没挑战。现在做互联网,每天面对的跟昨天都不一样,这是我要的生活。”
心情之外,帮助王利芬从容面对创业艰辛的还有之前练就的执行力。在央视的职业生涯中,没有任何原因能更改节目播出的时间节点,很多情况下,必须咬牙挺过去。所以,在时限之前完成工作,是央视对王利芬的重要历练。至今,优视米的诸多工作环节中都在强化这一作风。
人脉被外界广泛视为王利芬从央视带走的资源。对这个问题,王利芬在承认之余,也说出了一番自己的道理:“如果不是因为央视,我不可能认识那么多朋友,但如果不是因为我是王利芬,就不可能到现在我仍然有这么多朋友。”在她看来,朋友是需要彼此之间可以体现的价值,而不是施舍。
“我会跟着现实走,理想要让现实的光照亮。”显然,王利芬已经悟出了创业的法门:初创企业,一般都有一到两年的试错期,经过一两年的扑腾,熟识了“水性”,企业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尽管在创业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但王利芬觉得“创业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
文|本刊记者 崔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