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笔下的“最核心事实”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官员,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17 13:39
“我到某省会城市考察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原来是一个大仓库,空空荡荡的,他们在几天之内把许多个体户都搬进去,里边人山人海。我去参观的时候,那欢呼啊!人人都想跟我握手,挺有劲儿的,热情得很。我一回到北京,就收到一封人民来信,说那些都是假的,不信现在你再去看看,一个人也没有了。我就派国务院办公厅的同志去微服私访了,果然来信反映的情况属实。”
说这话的,是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1999年2月5日,朱镕基前去看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的工作人员,听取了信访局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后,就提到了上述这两件“连我都敢骗”的事情。
12年之后,这样充满了真性情的语言跃然纸上,如此真实的下级应付上级检查的事件被披露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被印在了《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三卷第233页的纸张上,同时也深深地印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之中。
朱镕基为什么要讲真话
2011年9月8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朱镕基讲话实录》公开发行,引起关注。一个多月后,从事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连续跟踪服务的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开卷2011年第三季度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TOP15”上,《朱镕基讲话实录》的第一卷、第四卷、第三卷、第二卷则分别稳坐“排行榜”的前4位。
这四本“大部头”的著作缘何热销?“讲真话”是最主要原因之一。有媒体就“实”字向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发问,“‘讲话实录’之‘实’,程度有多大?”黄书元答曰:“没有一句是修改过的,实录程度我敢保证是100%。”
“请你们看一看,对照眼前的现实,看看我这十几年说的是胡话、真话还是老实话,请你们鉴定。”《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之前,借着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机会,退休之后便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朱镕基回了趟母校,并将《朱镕基讲话实录》的“试印本”赠送给学校的图书馆,在和经管学院学生座谈的时候,朱镕基还介绍道,这本书的特点是“只讲真话,不讲套话”,并且所有五年总理任期间的正式讲话,包括政府报告全部不收,都是未出版过的讲话。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宝成在读《朱镕基讲话实录》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了“即席讲话的录音整理稿”这几个字,虽然书还没有全部读完,但是郭宝成已经从中感受到了朱镕基敢说真话、敢大刀阔斧地干实事的执政风格,“我对他非常崇敬,这四卷书我一定会全部读完,这些他抛开稿子讲话的内容,因为真实,而更显得弥足珍贵。”郭宝成说。
在2011年底,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主办的中国转型发展高层峰会、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和第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小康》杂志社在官员中展开“关于官员读书与写书状况的调查”,在目前比较畅销的官员作品中,表示会阅读《朱镕基讲话实录》这类官员讲话类作品的官员,占受访者的60.9%。“因为这种类型的书写得最真实。”很多官员都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在2011年,还有一位官员,因为将自己看到的“最核心的事实”都写了出来,而在政界颠覆了自己多年来“谨小慎微”的官员形象。他叫朱幼棣,做过新华社记者,在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的岗位上干了十年,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他为“高级幕僚”。这一年的1月1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他一本名叫《大国医改》的书,这本抨击中国医改徘徊不前的书,几乎将分布在政策、体制、医院、医保等不同领域和层面的“隐秘的事实”,统统地揭露出来。
“物价部门的药品行政降价情结、卫生部门的集中招标‘采购’情结--早已经被证明了对抑制药费上涨过快的作用有限--在后面还要进一步论述。把老办法当成新政,显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药品从生产文号的报批、流通、定价,进入医保目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进入医院,一直到医生开出处方,几乎每一项行政审批,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潜规则,都可能滋生腐败,弥漫着不正之风。”
朱幼棣,这一次,说了很多实话。就在《大国医改》“面世”的第28天,朱幼棣发微博说,“《大国医改》上了《光明日报》一月份图书排行榜,名列第七。”有网友对他说,“非常喜欢你的《大国医改》,更喜欢《大国医改》的结尾,你就是医改时代的鲁迅,向你表示我的敬意!”朱幼棣回复道,“谢谢,希望大家能喜欢。在当下,讲一点真话不容易,但至少应该不说谎话、假话。我是想竭力这样做的。”
高层官员提供的“决策参考”
如果是写一本揭秘历史或是解析决策内幕的书,想说谎话和假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一类的书籍,必须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不过,不是每个官员都有机会操作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他们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并且德高望重的“高官”。
在国务院前总理李鹏的《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2006年出版)、《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2008年出版),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2008年出版),原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的《外交十记》(2003出版)等著作问世之后,在2009年,曾表示过自己“对做学问、教书的兴趣大于当律师和法官”的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也加入了著书的行列。
《反贪报告》实际上是一本“写于19年前”的书。1989年8月18日,中国第一个反贪局--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工作局成立,当时肖扬在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做检察长、党组书记,出于将反贪局的缘起、成果总结和记录下来的初衷,他写作了《反贪报告》。后来由于工作变动、公务繁忙,此书的出版便一再搁置。直至2009年,这本书才经重新整理后出版发行。
“‘北京地区的局势很紧张。’我刚坐下,系好安全带,坐在左边的刘老(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就直视前方,忧心忡忡对我说。
我知道他指的是4月中旬从悼念胡耀邦相继出现的大学生上街游行的事。我静静地听。
刘老认为,‘惩治贪污贿赂’,‘惩治腐败’,‘惩治官倒’,只是一些人的借口、陪衬--不过他又认为,经过这一事件后,他相信我们党将会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惩治贪腐。”
时至今日,当年中国第一反贪局成立的决策内幕,仍然值得决策者们细细研读。《小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官员认为,官员出书、写书“能提供从政经验,值得学习”,虽然官员们普遍倾向于阅读“退休官员”和“国家领导人”的作品,但官员出书,并不仅仅是这些人的专利。
承德市副市长贾玉英说:“官员出书,在承德已经形成气候,一大批党政干部写书、出书,近几年,仅官员们出的诗集、摄影集,就多达200本以上。”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读过很多学生的作品,有的是县官写的执政体会,还有的是部委领导写的工作体验,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还比较有人情味,能够打动人,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在党校教授的眼中,官员出书现象的背后,是一大批学者型官员和专家型官员的迅速成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虚心向学,发挥专长,善于总结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是一把“好手”。
官员出书背后的心境
因为掀起“网络反腐”风暴而被公众熟知的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原株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平,是一位爱思考的学者型官员,他在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的时候,写下了《创新使命--一个高新人15年工作实践思考》,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是2006年。官员出书还并不多见,而对高新区创新使命的思考,正是当时中国高新区建设面临的历史性命题。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政策研究室(法制办)主任沈奎除了与他人合著过《创新与政府》、《开发区大有希望》、《广州开发区20年》之外,又在去年主编了厚达504页的《创新引擎--第二代开发区的新图景》。
去年春节刚过,就从山西来到北京与读者交流《芝麻官悟语》创作过程和体会的阳泉市副市长王敬瑞,已经是第七次再版这本书了,2002年出版的时候,副题是“一位县委书记的心声直白”,而2010年第七次再版的时候,副题变为了“一位副市长从政为官的深度思考。”2011年2月26日那天,北京下起了小雪,可是当《小康》记者来到东城图书馆的时候,现场的上百个座位都满了,还有不少读者一直站着听。
这样的景象还算不上是2011年官员与普通民众以书为“桥梁”展开的最“火爆”的互动。因为这一年,一位有“个性”的专家型官员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出版了一套书,其书,销量火爆;其人,也入选了《南方人物周刊》的“2011中国魅力榜”。
“政治人物管好自己的裤腰带十分必要,决不能让权力成为情色的保护伞。”
“当男人把性当成权力的春药时,它同时也是毒药。”
“如今这世道,房价飙升的苦,是中国人都知道,因此这部讲述房事的电视剧才会如此受到追捧。用性来换钱确实是个方便的途径,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难怪能得到许多好高骛远的年轻女性的拥护。不过,从剧中结局可知,婚外情难结好果子,最后将灵魂也出卖才是真可怕。卖身有风险,男女须谨慎啊!”
这样的内容、语言、观点,均出自一位“厅级干部”的手笔。并不是每一位有“个性”的官员都有勇气尝试着写作“指点性生活”方面的书,而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不仅写了一本这样的书,而且还将他的工作赋予了“两腿之间无小事”的重大意义。
在2009年推出《枫哥说性》10册漫画丛书并引起轰动后,去年光棍节前,张枫再次推出新著《枫哥品性》丛书,从政治、军事、经济、影视、文学、艺术六大领域评说古今中外与“性”相关的著名事件。
在广东,张枫的写书故事几乎被每一位官员熟知,和广东官员们提起张枫,或许他们会对你讲,有媒体打了个“省政府副秘书长出书教人做爱”的大标题,结果张枫80多岁的老母亲打电话把他骂了一通;或许他们还会对你说那个流传更广的“故事”,张枫出版第一本性学科普书时,他的妻子把书稿藏了起来,不让他写“这种东西”,他给妻子做了几个月的思想工作,才最终说服妻子把书稿拿了出来。
家人的反对并未影响张枫“说性”和“品性”的热情,在《枫哥说性》中,他化身为一个笑眯眯的、套着红枫叶白色T恤、穿着红裤子的漫画人物,不时地从书中“跳”出来,向读者指点性知识,敲响性警钟。而在《枫哥品性》中,每篇文章都配上了“枫哥”短评,还有漫画、油画、电影海报等插图。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成为广东新目标之后,作为官员的张枫,希望能以一己之力,来为百姓谋“性福”。
“官员写书是好事,不是坏事。”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编审包月阳认为,如果确实有真学问、真体会,官员写书还是对自己和社会都有益的,但是如果仅是为了捞取某种资本,或者是想借写书的机会“镀镀金”,就不值得提倡了。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对此深有体会。“我出版了七本书,还成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特约评论员’。出书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沽名钓誉。”2009年,时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的他在《白天走干讲 晚上读写想》一文中写下了这样的感悟。
2011年,“高产”的叶小文又出书了,在这本《望海楼札记》的最后,他又放上了这篇文章,代跋。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周而复始,烦也不烦?其实会另生出一番快乐的滋味。享受工作,一心一意,忙并快乐着;享受生活,一茶一书,闲并快乐着;享受天伦,一生一爱,爱并快乐着。”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夜以继日,累也不累?其实进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便不难体会孔夫子的那股豪迈和痛快劲儿:‘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知道那些已经加入或者正准备加入出书、写书行列的官员们,是否有着和叶小文一样的心境呢?
文|《小康》记者 鄂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