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后中国重在超越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对外经贸,环境污染,入世十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17 14:23
“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国际上对中国的这一评价堪称对中国入世十年成就的最好总结。是的,通过在基本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入世,中国对外经贸赢得了更可预见的发展环境,堪与尼克松访华取消对华全面贸易禁运、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相提并论,并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经贸发展史上三大利好。
既要努力赶超,又要防止被赶超
入世以来,中国对外经贸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皆然,且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出口额中工业制品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初级产品占比不断下降;在工业制品出口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占比显著提高;进口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则不断提升,工业制品占比则不断下降……凡此种种,一方面直接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出口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得以彻底摆脱鸦片战争前夜以来困扰中国160年以上的国际收支逆差压力,笼罩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头顶的国际收支和货币危机阴云散去,中国宏观经济由此赢得了良好的稳定性。
虽然目前持续巨额贸易顺差和天文数字的外汇储备貌似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众多困扰,但我们必须明白,美国胖子的烦恼与索马里饥民的烦恼有着本质的不同。与此同时,中国入世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空前扩张也伴随着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高增长,中国以强大的进口能力和日益扩张的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从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巴西、安哥拉到苏丹,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从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中受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皆然。
尽管如此,中国入世以来的不如人意之处也不可忽视:出口商品国内增值率较低,环境污染,出口企业劳工权益问题,一直未能摆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者身份……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正视并努力解决。但无论我们为取得这些成绩付出多少代价,中国外经贸已经取得的成绩仍然是成绩,我们只能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寻求超越之路,不应也不能推倒重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努力赶超,还需要兼顾防止被赶超,不合理地全面否认我们业已取得的成就,盲目推倒重来,只会给力图赶超中国之辈创造机遇。
寻求超越的终极出路何在?
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之上,中国对外经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寻求超越的终极出路在于推动建立更合理、更符合我们利益和期望的国际经贸规则,从此前不无被动色彩的“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我们不能也无法满足于西方主导规则下的玻璃天花板,我们需要在实力基础上努力推动建立更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此起彼伏的国际贸易摩擦、特别是明显不平等规则下的争端更警示我们“推动规则演化”的紧迫性。我们的西方贸易伙伴需要明白这一点,也需要明白,既然所有国际经济组织都以增进人类福利为根本宗旨,那么我们只有这样做才符合这些国际经济组织的根本宗旨,因为靠损害1/5人类的利益去增进全人类利益不过是一个黑色笑话而已。近年那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够出现“中国制造”的繁荣,前提也是中国自身的发展繁荣。
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排行榜上、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排名不断提升,又显著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为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循序渐进赢得更大谈判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赢得更大谈判能力,意味着中国越来越有能力超越此前被动的“与国际惯例接轨”,推动确立更加公平合理、更符合我们期望的贸易规则,进而加快改善中国在国际经贸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了这个趋势。有一种常见的说法,称中国仅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此说并不完全错误,但多少失之偏颇,因为虽说“大”不等于“强”,但可持续的“强”只能以“大”为基础。
具体到当前而言,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领域寻求超越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确保仍处于无限期中止状态的多哈回合“发展回合”性质不被扭曲,因为美国力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之举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迄今也只有新西兰、智利、新加坡和文莱四个正式成员方的“迷你”经贸协定为什么会大有喧宾夺主跃居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角之势?在多哈回合无限期中止、重启遥遥无期的情况下,美国之所以力推TPP,重要目的之一可能是企图掌握区域经贸协定主导权,通过推动TPP这个符合他意愿的高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从侧面包抄,最终按照己方意愿塑造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及以后谈判面貌,使得多哈回合“发展回合”的预期目标落空。回顾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乌拉圭回合进展的历史,我们就不难理解这种风险确实存在。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于1986年,在大多数议题已经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由于部分关键议题各方互不相让,致使1991年2月日内瓦乌拉圭回合终期会议磋商续会破裂。同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领导人宣布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1991年6月正式开始谈判,1993年12月签署协定,美国在乌拉圭回合中的许多要求在该协定中得到了更高标准的体现,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次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发达国家大获全胜,他们提出的绝大多数主张成为现实。如何才能避免历史重演,这是需要中国、乃至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力协作共同书写答案的问题。
从仰视到平视转变中的侧面努力
入世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也许是中国人面对世贸组织的心态正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对世贸组织正在从仰视转向平视。这种从仰视到平视的转变更符合世贸组织的基本宗旨,因为世贸组织不是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及其国民之上的“太上政府”,而是一个为主权国家及其国民提供协调服务的自愿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的权力或曰影响力来自主权国家政府的授权,不是主权国家政府的权力来自世贸组织的授权;世贸组织的基本宗旨不是要求人们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追求去遵循某种至高无上的“天条”,而是通过一定的贸易安排增进世界各国的福利,实现多赢。
这种从仰视到平视的转变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入世之后的表现完全可以赢得高分;另一方面是因为世贸组织自身存在较多缺陷,其行动能力颇受拘束,在解决中国和其它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方面成绩有限。尽管如此,尽管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继续把世贸组织放在类似救世主的神坛上加以仰视,但我们也不应、不可能俯视多边贸易体系。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但作为一个其国民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作为一个其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遍及全球的国家,中国的最大利益仍然在于世贸组织所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以一个享受充分权利成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努力推动这个多边贸易体系健康、平稳前行,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目前在区域、双边机制上的投入与其说是代表了我国贸易政策的主流,不如说是为了推动多边机制进步所作的侧面努力。
(作者系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梅新育
……
既要努力赶超,又要防止被赶超
入世以来,中国对外经贸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皆然,且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出口额中工业制品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初级产品占比不断下降;在工业制品出口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占比显著提高;进口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则不断提升,工业制品占比则不断下降……凡此种种,一方面直接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出口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得以彻底摆脱鸦片战争前夜以来困扰中国160年以上的国际收支逆差压力,笼罩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头顶的国际收支和货币危机阴云散去,中国宏观经济由此赢得了良好的稳定性。
虽然目前持续巨额贸易顺差和天文数字的外汇储备貌似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众多困扰,但我们必须明白,美国胖子的烦恼与索马里饥民的烦恼有着本质的不同。与此同时,中国入世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空前扩张也伴随着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高增长,中国以强大的进口能力和日益扩张的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从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巴西、安哥拉到苏丹,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从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中受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皆然。
尽管如此,中国入世以来的不如人意之处也不可忽视:出口商品国内增值率较低,环境污染,出口企业劳工权益问题,一直未能摆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者身份……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正视并努力解决。但无论我们为取得这些成绩付出多少代价,中国外经贸已经取得的成绩仍然是成绩,我们只能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寻求超越之路,不应也不能推倒重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努力赶超,还需要兼顾防止被赶超,不合理地全面否认我们业已取得的成就,盲目推倒重来,只会给力图赶超中国之辈创造机遇。
寻求超越的终极出路何在?
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之上,中国对外经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寻求超越的终极出路在于推动建立更合理、更符合我们利益和期望的国际经贸规则,从此前不无被动色彩的“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我们不能也无法满足于西方主导规则下的玻璃天花板,我们需要在实力基础上努力推动建立更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此起彼伏的国际贸易摩擦、特别是明显不平等规则下的争端更警示我们“推动规则演化”的紧迫性。我们的西方贸易伙伴需要明白这一点,也需要明白,既然所有国际经济组织都以增进人类福利为根本宗旨,那么我们只有这样做才符合这些国际经济组织的根本宗旨,因为靠损害1/5人类的利益去增进全人类利益不过是一个黑色笑话而已。近年那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够出现“中国制造”的繁荣,前提也是中国自身的发展繁荣。
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排行榜上、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排名不断提升,又显著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为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循序渐进赢得更大谈判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赢得更大谈判能力,意味着中国越来越有能力超越此前被动的“与国际惯例接轨”,推动确立更加公平合理、更符合我们期望的贸易规则,进而加快改善中国在国际经贸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了这个趋势。有一种常见的说法,称中国仅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此说并不完全错误,但多少失之偏颇,因为虽说“大”不等于“强”,但可持续的“强”只能以“大”为基础。
具体到当前而言,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领域寻求超越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确保仍处于无限期中止状态的多哈回合“发展回合”性质不被扭曲,因为美国力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之举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迄今也只有新西兰、智利、新加坡和文莱四个正式成员方的“迷你”经贸协定为什么会大有喧宾夺主跃居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角之势?在多哈回合无限期中止、重启遥遥无期的情况下,美国之所以力推TPP,重要目的之一可能是企图掌握区域经贸协定主导权,通过推动TPP这个符合他意愿的高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从侧面包抄,最终按照己方意愿塑造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及以后谈判面貌,使得多哈回合“发展回合”的预期目标落空。回顾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乌拉圭回合进展的历史,我们就不难理解这种风险确实存在。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于1986年,在大多数议题已经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由于部分关键议题各方互不相让,致使1991年2月日内瓦乌拉圭回合终期会议磋商续会破裂。同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领导人宣布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1991年6月正式开始谈判,1993年12月签署协定,美国在乌拉圭回合中的许多要求在该协定中得到了更高标准的体现,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次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发达国家大获全胜,他们提出的绝大多数主张成为现实。如何才能避免历史重演,这是需要中国、乃至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力协作共同书写答案的问题。
从仰视到平视转变中的侧面努力
入世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也许是中国人面对世贸组织的心态正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对世贸组织正在从仰视转向平视。这种从仰视到平视的转变更符合世贸组织的基本宗旨,因为世贸组织不是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及其国民之上的“太上政府”,而是一个为主权国家及其国民提供协调服务的自愿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的权力或曰影响力来自主权国家政府的授权,不是主权国家政府的权力来自世贸组织的授权;世贸组织的基本宗旨不是要求人们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追求去遵循某种至高无上的“天条”,而是通过一定的贸易安排增进世界各国的福利,实现多赢。
这种从仰视到平视的转变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入世之后的表现完全可以赢得高分;另一方面是因为世贸组织自身存在较多缺陷,其行动能力颇受拘束,在解决中国和其它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方面成绩有限。尽管如此,尽管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继续把世贸组织放在类似救世主的神坛上加以仰视,但我们也不应、不可能俯视多边贸易体系。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但作为一个其国民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作为一个其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遍及全球的国家,中国的最大利益仍然在于世贸组织所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以一个享受充分权利成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努力推动这个多边贸易体系健康、平稳前行,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目前在区域、双边机制上的投入与其说是代表了我国贸易政策的主流,不如说是为了推动多边机制进步所作的侧面努力。
(作者系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梅新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