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转型中的守与攻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上海浦东,浦东新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17 14:09
“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试点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非上海户籍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当杨峰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如果早半年试点,现在应该是在美国学习呢。”
山东人杨峰在上海浦东一家外资银行工作了5年,因为没有上海户口,去年8月,他失去了去美国学习一年的机会,“浦东这么多外企,汇集了这么多人,人才进出早就应该更便利。”而杨峰并不知道,这则新闻的背后,是浦东新区的管理者们为更好地发展总部经济而做出的持续努力。
总部经济发展的四道“围墙”
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浦东在变,无时无刻。杨峰所在的银行坐落在陆家嘴,这里除了金融要素越来越全外,更让他感同身受的是商业环境的愈加生活化。
陆家嘴地区云集了10多万金融人才,每天还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里的环境配套都不令人满意,出行难、就餐难,长期困扰着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这样的情况也看在浦东“当家人”的眼里,完善商业环境成为了工作重点之一,相关部门在近两年来相继推出了优化金融城环境配套工程,去年年初更是确定了五大类28个项目。这些项目正优化着白领的吃、穿、住、行,甚至文、娱、购、乐。“现在真是方便多了。去年开了很多餐厅,早上有早餐车,去年4月末开通了环城巴士,出行也容易多了。”杨峰说。
作为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吴伟平一直工作在“综改”的战线上,见证了浦东每一步的进步和变化。“通过商业配套、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升级换代,让金融城更具服务性,这是我们留住、服务金融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在为更好地发展总部经济而铺路。”吴伟平说。
陆家嘴淮海路/南京路/静安寺徐家汇虹桥,这条总部经济的“黄金走廊”积聚了全上海70%的总部经济能量,产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至少占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创造的GDP已占浦东新区GDP总量的1/3。据最新数据显示,陆家嘴已累计引进跨国公司总部70家,占浦东新区总数167家的41.9%,占全市的20.2%,其中管理性公司34家。
“在土地资源愈来愈稀缺的环境下,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总部经济,是我们优化产业机构、提升城市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现在我们的总部经济也在转型升级,原先生产型总部较多,如今投资型、管理型、研发型总部正越来越多。引进总部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做过很多相关调研,探求这些大的企业机构的诉求,发现有四大问题是最大的困扰,人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吴伟平强调说。
总部汇聚的地方少不了国内国际人才,他们要进出方便、来去自由,也要享受待遇,如何让他们真正扎根下来是关键。在吴伟平看来,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医疗、保险、安居、教育等等。“我们不断在完善,打破户籍办理出入境证件就是一直在探索的工作之一,而其他领域也都在研究对策,想办法解决。”吴伟平说。
除了人才之外,外汇制度、税收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也是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大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总部的意义在于调度,但我国的外汇管制太紧,无法保障总部资金流动顺畅;税收同样是当前很难突破的点,国内税较高,目前能引来总部,但却留不住总部高管,为了相对少缴税,很多高管都会在香港呆很长时间;总部控制的往往就是核心的知识产权,但恰恰这又是一个很大的短板。
在四道“围墙”的拦截下,如何发展总部经济?按照浦东的经验,吸引国内国际总部更多的是要依靠综合的功能,以及政府营造的不断完善的服务和环境。
在通用汽车国际运营部及中国区总部的相关负责人眼中,之所以选择浦东,就是看中了浦东金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怀有对中国汽车市场投资的坚定信念。媒体负责人韩婷婷认为,浦东的开发进程一直保持非常高的速度,中国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对浦东的发展很重视也很关注,并为浦东的发展打造了很好的基础,营造了非常好的投资氛围,对通用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这里是讲规则的,效率很高,本身的制度又很好,对他们来说安全性和预期性都很强,此外我们在政策上也有很多的突破和优惠。总部经济发展光靠单项不足以打动他们,必须靠综合。”吴伟平感慨道。
“自由贸易园区”愿景
虽然有天津滨海新区的步步紧追,但对于“自由贸易园区”的头衔,浦东还是拿出了志在必得的信心。
自由贸易园区的最显著特征是,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制度。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关税、增值税,流通可减免流通税,通关速度和便利程度将大大提高。
在硬件环境上,上海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历史积累条件和优势。从1990年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之后,上海的步伐一直领先。不仅外高桥保税区迅速成为目前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特殊监管区,进入20世纪后,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第一个保税港区、第一代保税空港相继在沪问世。2009年11月,这些“第一”又融为一体,组成上海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实现了“三港三区”联动发展,带来的效应是巨大的。据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韩可胜介绍,在跃居全球首位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中,九成是上海综保区的贡献。2011年前三季度,综保区商品销售额、进出口总额和工商税收3项指标增幅均超过25%,具有总部性质的营运中心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升到46%,加工制造业中高技术产值占比提升到64%。“这均意味着上海综保区的贸易功能强大、经济效益良好、经济结构优化,为转型、为自由贸易园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韩可胜说。
尽管如此,因为涉及到的部门众多,所以创立自由贸易园区依然困难重重。浦东首先提出了在洋山自由贸易区开离岸账户的设想,却再次遭到了来自各部门的反对,理由是没有细则。在探讨可行性时,浦东的相关负责人又缩小了范围,提出在非居民企业中先行先试,因为非居民企业本来就是外国公司,不受限制。当这一步取得妥协后,他们又开始向居民企业探索。
推进的过程犹如蜗牛一步一步向上爬。“第一步的突破得来不易,而我们正在攻第二步也就是居民企业这一块。但有关部门认为步子还要再小一点,可以先从居民企业外币的离岸账户做起。整个突破的过程就像是挤牙膏,虽然博弈的过程很慢,很艰难,但每一点的进步都是很大的突破。”吴伟平说。
改革成为了浦东的关键词,而改革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挑错的过程。除了要突破难关外,浦东还面临着必须加快转型发展的诉求。在上海提出发展航运中心时,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曾对《小康》表示,从软实力来说,上海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特别是航运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对于这一点,也得到了浦东“当家人”的认可。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上海正调动各种资源,加大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力度。“上海的航运硬件很厉害,但现在来看这并不说明问题,从现状来看,虽然很多大型航运企业的货在我们这里,但航运保险不在这里办理,发生了仲裁,官司都在国外打,很多船挂的旗也不是我们的。航运服务的滞后让我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不可持续,必须转型,金融和航运是不可分割的。”吴伟平说。
目前,上海正努力将航运产业投射到金融服务领域,提升航运金融水平,帮助两个行业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浦东展开了一系列的试点创新,包括航运融资租赁业务试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开拓水中转集拼业务,已相继开拓厦门、南京、大连、重庆、南通、江阴、连云港及武汉等多个口岸集货渠道。
自由贸易园区是浦东的美好愿景,正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的“改革不是闯红灯,而是要创设一套新的信号系统”的理论,浦东正在努力进行新的制度创设。
浦东的“综合性”与“融合力”
20多年前,邓小平的几句话开启了浦东新区的建设。在随后的日子里,从一片荒芜到高楼大厦迭起,从被质疑“缺乏灵魂”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贸易、娱乐纽带,这片土地一直在用速度证明自己的实力。
浦东新区总是以榜样的姿态出现。无论是一直热火朝天的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还是新近崛起的成都天府新区,都在追赶浦东的步伐。而相较这些地方的喧嚣,浦东新区反而转为了低调。而今的浦东不再谈速度,而更愿意谈到改革,创新和突破。
1月8日浦东新区区长记者见面会召开。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在会上表示,作为改革的试点区、示范区的浦东,改革一定围绕转型,即转变发展方式。而接下来,围绕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浦东将深化服务业发展制度创新。以增强国际化、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落实增值税扩围试点、启运港退税试点、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常态化运作、深化融资租赁试点等重大改革事项。
未来5年,浦东制定了发展的全新目标,到2016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年均保持11%左右的增速。“转型”将成为“万亿”突破赛的重中之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建设、迪士尼项目的启动将成为浦东加快发展的两大契机。
而在徐麟看来,转型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创新。“下一步,浦东的改革重点就是围绕发展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开放经济,打破一些政策瓶颈和思想藩篱,比如在口岸管制上、在诚信体系建设上、在知识产权的确认上,都可以有所尝试,目的就是更好地支持创业、支持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徐麟说。
在面对其他改革实验区的竞争时,徐麟也认为,浦东的特点就是“综合性”,这是它和一般地区很大的不同。浦东的水平在于它的“融合力”,不同的功能在这里得到有机融合,融合的结果使浦东的功能体现得更显著。
目前,在浦东新区,约有400栋高楼耸立其间,6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落户区内;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要素市场聚集;300多家有影响的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如斯米克、汤臣、宝钢等进驻陆家嘴。2.5公里长的滨江大道、10万平方米的陆家嘴中心绿地、5公里长的景观道路世纪大道、连接浦西浦东的外滩观光隧道和现代化的大楼群,形成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独特景观。
在未来五年,按照设想,这里要形成具备较强交易、定价、信息功能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具备较强创新和服务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机构总数要增加到900家。
一直以来,浦东新区的目光,都瞄准的是“世界级”的未来。此刻,发展进入了更深远的阶段,这同样也是一个“练内功”的过程。面对新目标和新挑战,浦东的“当家人”正满怀信心,在守与攻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文|《小康》记者 孙晓青 上海报道
……
山东人杨峰在上海浦东一家外资银行工作了5年,因为没有上海户口,去年8月,他失去了去美国学习一年的机会,“浦东这么多外企,汇集了这么多人,人才进出早就应该更便利。”而杨峰并不知道,这则新闻的背后,是浦东新区的管理者们为更好地发展总部经济而做出的持续努力。
总部经济发展的四道“围墙”
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浦东在变,无时无刻。杨峰所在的银行坐落在陆家嘴,这里除了金融要素越来越全外,更让他感同身受的是商业环境的愈加生活化。
陆家嘴地区云集了10多万金融人才,每天还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里的环境配套都不令人满意,出行难、就餐难,长期困扰着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这样的情况也看在浦东“当家人”的眼里,完善商业环境成为了工作重点之一,相关部门在近两年来相继推出了优化金融城环境配套工程,去年年初更是确定了五大类28个项目。这些项目正优化着白领的吃、穿、住、行,甚至文、娱、购、乐。“现在真是方便多了。去年开了很多餐厅,早上有早餐车,去年4月末开通了环城巴士,出行也容易多了。”杨峰说。
作为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吴伟平一直工作在“综改”的战线上,见证了浦东每一步的进步和变化。“通过商业配套、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升级换代,让金融城更具服务性,这是我们留住、服务金融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在为更好地发展总部经济而铺路。”吴伟平说。
陆家嘴淮海路/南京路/静安寺徐家汇虹桥,这条总部经济的“黄金走廊”积聚了全上海70%的总部经济能量,产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至少占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创造的GDP已占浦东新区GDP总量的1/3。据最新数据显示,陆家嘴已累计引进跨国公司总部70家,占浦东新区总数167家的41.9%,占全市的20.2%,其中管理性公司34家。
“在土地资源愈来愈稀缺的环境下,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总部经济,是我们优化产业机构、提升城市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现在我们的总部经济也在转型升级,原先生产型总部较多,如今投资型、管理型、研发型总部正越来越多。引进总部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做过很多相关调研,探求这些大的企业机构的诉求,发现有四大问题是最大的困扰,人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吴伟平强调说。
总部汇聚的地方少不了国内国际人才,他们要进出方便、来去自由,也要享受待遇,如何让他们真正扎根下来是关键。在吴伟平看来,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医疗、保险、安居、教育等等。“我们不断在完善,打破户籍办理出入境证件就是一直在探索的工作之一,而其他领域也都在研究对策,想办法解决。”吴伟平说。
除了人才之外,外汇制度、税收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也是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大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总部的意义在于调度,但我国的外汇管制太紧,无法保障总部资金流动顺畅;税收同样是当前很难突破的点,国内税较高,目前能引来总部,但却留不住总部高管,为了相对少缴税,很多高管都会在香港呆很长时间;总部控制的往往就是核心的知识产权,但恰恰这又是一个很大的短板。
在四道“围墙”的拦截下,如何发展总部经济?按照浦东的经验,吸引国内国际总部更多的是要依靠综合的功能,以及政府营造的不断完善的服务和环境。
在通用汽车国际运营部及中国区总部的相关负责人眼中,之所以选择浦东,就是看中了浦东金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怀有对中国汽车市场投资的坚定信念。媒体负责人韩婷婷认为,浦东的开发进程一直保持非常高的速度,中国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对浦东的发展很重视也很关注,并为浦东的发展打造了很好的基础,营造了非常好的投资氛围,对通用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这里是讲规则的,效率很高,本身的制度又很好,对他们来说安全性和预期性都很强,此外我们在政策上也有很多的突破和优惠。总部经济发展光靠单项不足以打动他们,必须靠综合。”吴伟平感慨道。
“自由贸易园区”愿景
虽然有天津滨海新区的步步紧追,但对于“自由贸易园区”的头衔,浦东还是拿出了志在必得的信心。
自由贸易园区的最显著特征是,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制度。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关税、增值税,流通可减免流通税,通关速度和便利程度将大大提高。
在硬件环境上,上海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历史积累条件和优势。从1990年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之后,上海的步伐一直领先。不仅外高桥保税区迅速成为目前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特殊监管区,进入20世纪后,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第一个保税港区、第一代保税空港相继在沪问世。2009年11月,这些“第一”又融为一体,组成上海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实现了“三港三区”联动发展,带来的效应是巨大的。据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韩可胜介绍,在跃居全球首位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中,九成是上海综保区的贡献。2011年前三季度,综保区商品销售额、进出口总额和工商税收3项指标增幅均超过25%,具有总部性质的营运中心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升到46%,加工制造业中高技术产值占比提升到64%。“这均意味着上海综保区的贸易功能强大、经济效益良好、经济结构优化,为转型、为自由贸易园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韩可胜说。
尽管如此,因为涉及到的部门众多,所以创立自由贸易园区依然困难重重。浦东首先提出了在洋山自由贸易区开离岸账户的设想,却再次遭到了来自各部门的反对,理由是没有细则。在探讨可行性时,浦东的相关负责人又缩小了范围,提出在非居民企业中先行先试,因为非居民企业本来就是外国公司,不受限制。当这一步取得妥协后,他们又开始向居民企业探索。
推进的过程犹如蜗牛一步一步向上爬。“第一步的突破得来不易,而我们正在攻第二步也就是居民企业这一块。但有关部门认为步子还要再小一点,可以先从居民企业外币的离岸账户做起。整个突破的过程就像是挤牙膏,虽然博弈的过程很慢,很艰难,但每一点的进步都是很大的突破。”吴伟平说。
改革成为了浦东的关键词,而改革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挑错的过程。除了要突破难关外,浦东还面临着必须加快转型发展的诉求。在上海提出发展航运中心时,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曾对《小康》表示,从软实力来说,上海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特别是航运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对于这一点,也得到了浦东“当家人”的认可。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上海正调动各种资源,加大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力度。“上海的航运硬件很厉害,但现在来看这并不说明问题,从现状来看,虽然很多大型航运企业的货在我们这里,但航运保险不在这里办理,发生了仲裁,官司都在国外打,很多船挂的旗也不是我们的。航运服务的滞后让我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不可持续,必须转型,金融和航运是不可分割的。”吴伟平说。
目前,上海正努力将航运产业投射到金融服务领域,提升航运金融水平,帮助两个行业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浦东展开了一系列的试点创新,包括航运融资租赁业务试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开拓水中转集拼业务,已相继开拓厦门、南京、大连、重庆、南通、江阴、连云港及武汉等多个口岸集货渠道。
自由贸易园区是浦东的美好愿景,正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的“改革不是闯红灯,而是要创设一套新的信号系统”的理论,浦东正在努力进行新的制度创设。
浦东的“综合性”与“融合力”
20多年前,邓小平的几句话开启了浦东新区的建设。在随后的日子里,从一片荒芜到高楼大厦迭起,从被质疑“缺乏灵魂”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贸易、娱乐纽带,这片土地一直在用速度证明自己的实力。
浦东新区总是以榜样的姿态出现。无论是一直热火朝天的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还是新近崛起的成都天府新区,都在追赶浦东的步伐。而相较这些地方的喧嚣,浦东新区反而转为了低调。而今的浦东不再谈速度,而更愿意谈到改革,创新和突破。
1月8日浦东新区区长记者见面会召开。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在会上表示,作为改革的试点区、示范区的浦东,改革一定围绕转型,即转变发展方式。而接下来,围绕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浦东将深化服务业发展制度创新。以增强国际化、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落实增值税扩围试点、启运港退税试点、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常态化运作、深化融资租赁试点等重大改革事项。
未来5年,浦东制定了发展的全新目标,到2016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年均保持11%左右的增速。“转型”将成为“万亿”突破赛的重中之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建设、迪士尼项目的启动将成为浦东加快发展的两大契机。
而在徐麟看来,转型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创新。“下一步,浦东的改革重点就是围绕发展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开放经济,打破一些政策瓶颈和思想藩篱,比如在口岸管制上、在诚信体系建设上、在知识产权的确认上,都可以有所尝试,目的就是更好地支持创业、支持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徐麟说。
在面对其他改革实验区的竞争时,徐麟也认为,浦东的特点就是“综合性”,这是它和一般地区很大的不同。浦东的水平在于它的“融合力”,不同的功能在这里得到有机融合,融合的结果使浦东的功能体现得更显著。
目前,在浦东新区,约有400栋高楼耸立其间,6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落户区内;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要素市场聚集;300多家有影响的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如斯米克、汤臣、宝钢等进驻陆家嘴。2.5公里长的滨江大道、10万平方米的陆家嘴中心绿地、5公里长的景观道路世纪大道、连接浦西浦东的外滩观光隧道和现代化的大楼群,形成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独特景观。
在未来五年,按照设想,这里要形成具备较强交易、定价、信息功能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具备较强创新和服务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机构总数要增加到900家。
一直以来,浦东新区的目光,都瞄准的是“世界级”的未来。此刻,发展进入了更深远的阶段,这同样也是一个“练内功”的过程。面对新目标和新挑战,浦东的“当家人”正满怀信心,在守与攻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文|《小康》记者 孙晓青 上海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