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解决民生问题的规律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物价,楼市调控,食品安全,校车安全
  • 发布时间:2012-03-30 14:43

  刚刚闭幕的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的宣示格外引人注目,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重心。

  与过去几年一样,政府报告不避民生难题,继续直面民意关切。报告对会前媒体等民意调查中的八大民生热点都有“回应”。包括楼市调控、物价调控、收入保障、教育医疗就业、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等等,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生热点就是政府施政的重点,民生关切就是政府的关切,民心所向就是行动的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高度关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理念,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在近几年的两会上,民生一直都是焦点。

  把工作立足点定位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基于对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做出的正确抉择。

  国之兴衰系于民生,一个政权,只有服务于百姓的生存与发展,才有立身之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在长时段中始终为之困扰的百姓生存温饱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而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生其实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这个最大的政治成为两会焦点,合理又必然。每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开始复苏的3月,总结过去一年的民生成就,梳理新的民生期待,谋划新一年的民生攻坚方向,两会发出的是凝聚共识、蓄力奋进的动员令。

  动员令既已发出,接下来需要的是行动。而只有建基于对规律的准确把握、对形势的清醒判断,解决民生问题的行动,找准着力点,才能真正举国同心、协力共进,有方向、有力度、有效率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民生难题,一点一滴地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十六大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应该把握这样一些规律---

  聚精会神谋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前提。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止境,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利益诉求越来越突出,对幸福的期待也随发展程度而水涨船高。从总体上看,“蛋糕”不够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制约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只有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为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创造物质条件。

  走科学发展之路,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出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科学发展之路。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扭曲了发展的本意,还会积累新的民生难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新的突出矛盾,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酿造的恶果。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才能杜绝新问题,解决老问题。

  深化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然要求。只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才能破解包括民生问题在内的各种难题。经济发展做大“蛋糕”,离不开改革,公平正义地分好“蛋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使共同富裕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同样有赖于改革的推进。

  稳中求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路径。近年来,民生在不断改善,普通民众也看到了政府有决心有力量实现民生进一步更好的改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解决民生问题上,需要有一个过程,只有稳中求进,才能在巩固既有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攻坚克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本刊评论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