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见证中国茶世界市场沉浮
改革开放、加入世贸,一次次加速经济发展的前进脚步,见证了中国茶业的腾飞。
从鸦片战争后的落寞萧条,到建国初期的缓慢复苏,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腾飞,可以说,中国茶业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书写了饱经风霜、辉煌灿烂的历史。下面,我们就以数据说话,展现近半世纪以来我国茶业的兴衰发展。
茶叶产量:缓慢前行与腾飞的脚步
以下图表反映的是我国1962年到2010年的全国茶业总产量。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茶叶行业的产出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9.7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47.4万吨,基本保持每年4.72%的增长率,尤其是2000年以后,更呈现出8.6%的年平均增长率。
总体而言,建国后中国茶产量发展曲线呈“垂链形”。以1982、1988,1993、1998年为“支撑点”分为三段,增长速度“四起三落”,呈有规律的波动。茶产量的高增长结束了建国后茶叶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
从我国茶叶生产大省的产量变化图中可以看出,各省的茶叶产量均在1978年之后呈现快速增长。其中,浙江省的茶叶产量从1978年的2万吨扩增至2001年的近12万吨,增幅达6倍之多。
重返第一
视野转向国际市场。以下是1962年至2010年全球市场茶叶产量。不难发现,在这期间全球产量也处于增长期。30年间,国际茶叶产量从1962年的99万吨增长至2010年的452万吨,增幅高达357%,年平均增长率为2.8%。由于种植面积并没有显著增加,所以世界茶叶产量的增加主要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2005年之前,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约占全球23%的市场份额。
近50年间,中国茶叶产量的国际市场份额稳固提高,市场份额从1962年的10%,升至2010年的30%。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茶产量经历了三次大热潮,分别为80年代初、末期和2000年之后。
以上是全球四大茶叶生产国产量对比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中国的茶叶产量落后于印度和斯里兰卡。但是从1973年起,中国超过了斯里兰卡,此后也一直处于增长阶段,并于2005年超越印度,成为第一大茶叶生产国。
“客户”在哪里?--盘点全球四大茶叶进口国
如此巨大的茶叶产量,国内市场毕竟只是其中一部分,那么其他的茶叶都销往哪里呢?据统计,截至2009年,全球四大茶叶进口国分别是俄罗斯、英国、美国和巴基斯坦,进口总量依次为18.2万、14.6万、11.1万和9.2万吨。而这些国家的饮茶偏好和进口来源也各不相同。
其中,俄罗斯以红茶进口为主,约占90%,绿茶和其他茶类仅占10%。主要供应者包括印度(48%)、斯里兰卡(37%)、中国(6.6%)等;英国是非产茶国,消费的茶叶全部靠进口,主要进口国家包括肯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中国等;美国的茶叶市场从二战后开始繁荣,从1995年开始年进口量都在8万吨以上,与几乎所有产茶国都有贸易往来,主要的合作伙伴包括阿根廷、印度、中国、印尼等;而巴基斯坦以红茶进口为主,合作的国家包括肯尼亚、中国、印度、印尼等。
绿茶红茶,谁是“海外新宠”?
说到对茶叶的偏好,就不得不提到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两大茶叶品种--红茶和绿茶。对于西方人而言,一直以来,红茶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下图可以看出,1950年建国初期,中国的茶叶出口绝对是绿茶当先,曾占到70%之多,而红茶的出口量仅占总额的20%。但是,1950至1954年期间,绿茶出口量急剧下滑,一度跌到30%左右,而红茶的出口量上升到近60%。其后的四十年中,两种茶叶的出口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各40%的市场份额。而90年代中期之后,绿茶的出口量再度膨胀,冲破7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红茶则在国际市场“失宠”,出口占总量的比率低于20%。
中国茶企,逐鹿纷争
以下是2011年全国十大茶企排行榜,其中有5家茶企都来自江南及福建地区,3家来自西南地区,还有一家北京的公司,一家全国性公司。
编辑︱《小康·财智》实际记者郝玉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