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村庄,江西,城市化
  • 发布时间:2012-12-24 17:22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江西南坑村,一个叫钟兆武的64岁老人成了村里唯一的居民。据了解南坑村是江西省安义县新民乡合水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合水村有11个自然村,共计814口人,而现在留在村里的不到80人,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每个自然村平均不到8人。

  “一个人的村庄”,不是诗人的浪漫想象,而是散文家的真切写实。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10月20日透露,相关部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村落正在快速的离我们而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乡的美好印象,古往今来,在先辈们的谆谆教导中,乡村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诗意。

  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所有这一切诗意,所有这一切的美好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伴随着城市化的车轮,多少社戏、舞狮等民粹因为再没有年轻人对它有兴趣被风吹走,只留在记忆中。无数个千百年来人生鼎沸,家家渴求人丁兴旺的小村庄,现在一年四季冷清。就像报道中的南坑村就像他,一日比一日衰老,走向消失的归宿。

  “它们悄悄地逝去,没有挽歌、没有悼文、没有祭礼,甚至没有告别和送别,有的只是在它们的废墟上新建文明的奠基、落成仪式和伴随的欢呼。”一位学者这样记录到。“这已经不仅仅是农村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沦陷了,这更是一种温情的生活样式、行为准则、伦理道义、生存价值的沦陷了”,另一位文人精锐的指出。

  我们知道城市化是不可逆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它转变得更自然一些,而且要保护好那些美好而珍贵的东西。特别是,要对那些一时难以“转身”的老人们,要多加关怀。至少我们应该有办法有措施,避免出现“留守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这样的情形。

  合水村观坪自然村一个77岁的老人去世后三天,才被邻居74岁的戴文和老伴帅伟莲发现。“死了至少有三天,房间都有臭味了。”

  其实关于空巢老人病死家中的新闻早已多见不鲜,前段时间报道有个七旬老妇人带着两岁的孙女在老家,突然心脏病发而死去,几天后才发现老人早已死亡,小孙女也是奄奄一息,身上爬满了蛆虫,场面十分恐怖。

  据介绍观坪村原有57户村民,现在只有3户7个老人居住。最小的有64岁,最大的有80多岁。“患病了,床头连一个端茶倒水的都没有,有时腿一蹬就走了,家里人都不知道。”伴随村庄行将一起消失的老人凄凉晚年令人同情不已。时代已发展到了今天,为什么这样的悲剧还要一幕幕的上演?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这是一个重大转折的时代,这是一群值得关怀的人们,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角落,在通往城镇化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失去村庄,但我们不能丢弃温情和文化,对于这些美好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保护和珍惜。

  本刊记者 刘永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