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又回来了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公募基金,券商资管,阳光私募
  • 发布时间:2013-03-25 10:16

  近一周来,多有资产管理行业的人士说,未来二级市场的投资竞争性更强,因为专业的机构力量在变强。虽然不同机构的属性不尽相同,但有一样不变,即精选个股。

  我们看到,白马股的溢价大幅抬升并持续不下,还出现过牛者恒牛的现象,这说明在任何市场中,好股票总是稀缺物。

  虽然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在下降,但机构整体的力量却在迅速崛起。

  近一年多来,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的公司数量及资产规模快速上升,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也加速成立,另外,原有的阳光私募、公募、社保、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近两年的规模也在缓慢增加,较市场全流通过程中机构占比大幅下降时比,目前机构在市场中的力量不断积聚,影响力也逐步提高,尤其是QFII和RQFII。

  机构力量崛起

  在日前召开的2013亚洲金融论坛上的互动环节中,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披露,原则上所有符合规范的机构投资者都能参与到QFII和RQFII的推广当中,QFII和RQFII占整个市场的比例在1.5%~6%,希望还能在现有基础上能乘以9或10。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2012年,新增的QFII和RQFII额度,分别达到800亿美元和2700亿元人民币,二者总规模接近8000亿元人民币,已差不多与公募基金实力相当了。

  今年以来,QFII的额度还在迅猛增加。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截至2013年2月底,外管局今年以来新批了19家QFII的投资额度,共计34.1亿美元,相比去年,QFII投资额度审批同比增长4倍。目前,已获得QFII资格的公司达215家。

  此外,阳光私募在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阳光私募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仅上海重阳投资这一家私募资产规模就超过了100亿元,令许多公募基金公司都难望其项背。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新《基金法》的实施,阳光私募纳入监管并受基金业协会的约束,未来阳光私募的运作会更加规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阳光私募总规模已经接近2000亿元。

  另外,迅猛发展的力量还包括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

  2月17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管业务试点的通知,支持保险公司试点资管产品,其中有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三家公司申请发行的5只股票、债券、基金型产品。最近两年保险公司利润大幅下滑,各保险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都抱着很大幻想。

  券商资管发展之迅猛更是不在话下,目前规模已接近2万亿元。当然,其中银证合作等通道业务占大头,但这并不能否认券商资管在A股市场的力量。据媒体报道,目前多家券商资产管理部将停发为5万元或10万元门槛的券商大集合资产管理产品,进而发门槛只有1000元的公募产品。

  市场发生了什么?

  机构的多元发展使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始于年初的一波银行股大涨,并不是公募基金的杰作。

  很多圈里的公募基金经理认为,那是QFII的杰作。与以往公募基金一家独大,动辄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相比,现在公募的话语权已经大大降低。

  不可否认,2007年之前,公募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一枝独秀,市场所谓的公募基金“88”魔咒,差不多再也不会成为市场的反向指标了。

  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2007年,基金持股市值占整个A股市场的27%,到目前已经仅剩8%左右。公募话语权大幅下降一方面是全流通稀释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公募的权益类资产持续下滑的结果。

  不仅是份额占比的变化,在2007年之前,公募虽然凭借规模重有一定市场影响力,但行为方式却是极具散户化的,惯于追涨杀跌,后终于在2008年后的几年里,在更猛烈的股票全流通运动中,力量被稀释掉几分,变成散户主导市场。

  但现在,机构再度回归,并朝更均衡的方向走去。

  由于QFII、RQFII、保险资管、券商资管以及可以预期的社保资金的影响,未来各个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悬殊较小,在强调绝对收益的保险资管、券商资管、阳光私募以及嗅觉灵敏的QFII之间,具有不同属性的专业机构的博弈的结果一定是争相寻找最好的股票标的。

  而随着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陆续推出,A股市场正逐渐告别过去的“多头时代”,专业投资者在研究、投研转化、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强于散户,市场整体估值体系也将合理化、均衡化,股票之间的“优胜劣汰”将更加明显。

  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符合时代、社会以及国家政策发展的股票持续保持较高的溢价,而没有业绩支撑的、传统的逐渐走下坡路的行业公司将持续被市场给予较低的价格。

  因此,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认清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形势变化,对投资决策会大有裨益。■

  岳永明/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