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限购,内地乳企未得利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限购,奶粉,贝因美,光明乳业
  • 发布时间:2013-04-10 15:14

  4月3日,上海市民袁先生前往新西兰旅游,随身携带两个大箱子,袁先生计划给外甥女刚生的小孩购买奶粉。

  “由于不能一次性在商场购买很多奶粉,所以已经叫在新西兰留学的女儿每天到商场购买”。袁先生说,香港奶粉一次最多只能带两包,新西兰倒没有,买好了带回来应该没问题。

  香港奶粉限购,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对内地乳企有利,这部分消费者会转向购买内地奶粉。不过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虽然香港奶粉限购,但是,一方面,这部分奶粉总共占比不到10%,另一方面,消费者不在香港购买奶粉后会通过其他方式购买,且可能更多购买在内地的洋品牌,真正转而消费内地奶粉的消费者非常少,所以香港奶粉限购对内地奶企几乎没有影响。

  光明乳业在给《投资者报》的采访回复中表示: “香港奶粉限购令对我司奶粉产品的影响不大。目前光明奶粉产品销量稳定,按规划的市场方案稳健推进。”而内地以生产婴幼儿奶粉为主的贝因美则截至发稿时,也没有回复。

  内地奶企增长稳中有降

  相比于2010年的高速增长,目前的奶企可谓稳中有降。

  贝因美发布的2012年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3.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5%;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15.59%,比起2011年净利润3.48%的增长率有所增加,但是比起2010年28.86%的净利润增长率,以及2009年232.58%的净利润增长率已经逊色很多。

  伊利股份去年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长率是-3.65%,而201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132.78%,2010年则为20%。

  光明乳业2012年的净利润达到3.11亿元,同比增加30.88%,若考虑到其中有1亿元左右的营业外收入,其增速相比2011年的22.36%并无增长,而是远低于2010年58.71%的增幅和2009年142.82%的增幅。

  今年年初,内地主要奶企之一的光明乳业进行了提价,因此,其销售或受到一定的影响。

  4月3日,《投资者报》记者在上海一家光明乳业专卖店采访了解到,光明乳业提价后的2月份,这家专卖店的营业收入为1.3万元,而去年同期则为1.6万元,下降近20%。3月份的数据有所回升,但是依然低于去年同期。

  光明乳业在给《投资者报》的回复中表示:“关于年初光明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后公司的销售和经营情况,作为上市公司,四月份我司将公告一季度财务季报,届时可通过季报内容了解。”

  在国信证券分析师龙飞看来,随着光明乳业的提价,其他液态奶会有一个提价。

  但是,提价会导致短期内销量下滑,内地乳业的整体增长预期并不乐观。

  香港限购内地洋品牌得利

  近年来,到香港购买奶粉成了有小孩家庭的重要选择。从香港到深圳罗湖海关的地铁上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拎着大量奶粉的消费者。

  事实上,由于内地的婴儿奶粉曾出现三聚氰胺等质量问题,相对而言港澳地区和海外的奶粉质量让人放心,近年内地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抢购港澳和海外零售市场的婴儿奶粉。

  为限制抢购奶粉,适当预留婴儿奶粉给本地居民,香港特区2013年3月1日起实施《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根据该法例,离开香港的16岁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总净重超过1.8公斤的婴儿配方奶粉,这相当于普通的两罐900克奶粉,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从3月初开始,香港实施奶粉“限带令”。同时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限购奶粉。这让内地消费者十分紧张,但并不能阻挡内地消费者购买洋品牌的决心。

  4月3日,在上海打工的张先生给在浙江老家的妹妹买了八盒美赞臣奶粉,妹妹的小孩刚刚出生,选择的是洋品牌美赞臣,虽然价格比其他品牌略贵,但是考虑到新生儿的需求,每盒几十元的差价并不在乎。

  乳业专家王丁棉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你只要到商场里去看看就知道,有多少人会购买内地的婴幼儿奶粉。香港限购奶粉对内地奶企的影响不大,从外面进来的婴幼儿奶粉总的比例本来就不会超过10%。而这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其他的替代品。比如网上购物,更多的可能是转向内地的洋品牌。这部分消费者转向内地的奶粉品牌的比例很低。

  王丁棉说,还是内地的洋品牌受益最大,而对国产奶粉还是很少有人去买,宁可价格贵几十元。

  龙飞则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大的趋势看,2012年出生率已经见底反弹,但是中短期内放开二胎的可能性还不大,因此,奶粉的需求有改善,但是改善还不是很大。

  平安证券分析师丁芸洁认为,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区婴幼儿奶粉限购推动的内地竞争环境趋缓,内地至2017年的生育小高潮,6个月至3岁孩子配方奶粉消费习惯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及农村的转移,内地市场奶粉价格会持续上升。

  信心仍难恢复

  香港奶粉限购,其内在的问题是,国民还是对内地奶企的放心度不够。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童驯认为,乳制品本是同质化较高的产品,但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品牌信任为产品注入差异化因素。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非常重视。2010年Roper Reports Worldwide调查中,67%中国人群担心所购牛奶是否安全,占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更高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时,在调研人群中,78%中国消费者只购买可信赖品牌的产品和服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对产品标签上生产日期,新鲜程度,产品成分和产地等指标的关注。

  童驯表示,在食品安全重视程度显著加强的背景下,加之人均收入提升、大众送礼需求等,中国液态奶、奶粉消费升级的势头非常强劲,已经建立品牌信任的企业可获取产品溢价。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2013年年初几个月消费增长低于预期也受到公款消费受到限制的影响。

  “香港限购奶粉后,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来传递正面的消息,为什么不说呢?是他们‘心虚’还是不会做?”王丁棉认为,从长远看,内地乳业要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该要保证行业不出事情,保证食品安全,同时要多点正面信息。奶源是哪里,打开生产线,现场来看一下。奶源控制,饲料控制等。其中的工程危机点要100%控制好,同时人员的教育也要控制好。

  王丁棉说,为什么光明乳品会出现碱水,就是由于人员的基础性教育没有做好。事实上,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大众对内地品牌的放心度没有真正转过来。

  丁芸洁也认为,乳企的风险主要是成本大幅上涨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龙飞则表示,内地乳业企业的投入对未来的发展会有好处,比如蒙牛投资十多亿搞大型牧场,长期发展会有好的基础。■

  《投资者报》记者 张东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