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艺术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艺术,观察
  • 发布时间:2013-04-10 16:28

  天才为什么总是出自对值得观察的事物的选择之中?

  疾病预防的传奇先锋人物路易·巴斯德在1854年有句著名的言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是青睐有准备的大脑。”神经科学的教父威尔弗莱德·特洛特断言:“知识源于留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的相同点和重复性。”

  毋庸置疑,犀利的观察能够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远的不说,只要看看夏洛克·福尔摩斯对证据的敏锐感受力——但是,普通人怎么培养这个关键的能力呢?

  观察与直觉不易区分

  对于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W·I·B·贝弗里奇编著的《科学调查的艺术》,1957年还有一份同样精彩的摘要,其中探究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机缘巧合和“机会主义”如何为发现增添原料;并对观察的艺术进行了一番永不褪色于时间的思索。贝弗里奇坚持认为,观察“不是消极地看,而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将观察与我们称之为直觉的本能反应区分开来非常重要。”

  虽然一些著名的头脑相比较理性更青睐直觉,甚至贝弗里奇自己也盛赞直觉在科学领域中的长处,但是,他还是站在现代反对者的阵营,提醒我们误把“直觉”的标签贴到其他认知过程的趋向,并建议道:“要认识到观察远比单纯的看丰富得多,这一点很重要;观察也涉及到思考的过程。”

  所有的观察过程中含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感官感知因素(通常是视觉)和智力因素。后者正如我们所见到的一样,可能部分有意识部分无意识。

  在感官感知因素相对不起重要作用时,我们经常很难将观察和寻常的直觉区别开。比如,人们通常把这一类的事情称之为观察:“我已经注意到,无论什么时候走到靠近马的地方,我就会产生干草热(过敏性鼻炎)。”干草热和马再显而易见不过,而要起先留意到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则需要犀利的观察。这一思维过程不易与直觉区分开。有时则可能在注意和直觉之间划开界限,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观察到月亮明亮的一边总是朝向太阳,那么观察者们可能会想到这样的解释,即月亮发光是因为太阳光的照耀。

  努力选择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观察的实际操作,贝弗里奇转向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的模式,指出创造力的培养所必须产生的联系。

  克劳德·伯纳德将两种类型的观察区分开来:不期而至、自发或消极的观察和诱导式阅读、或者主动阅读,通常因为某个假设而有意进行。

  高效自发的观察包括起先留意到某个物体或某个事件。被留意的事情只有在观察者的大脑有意或无意将之联系到相关的知识或过去的经验,或者不断推敲后得出某个假设时才有意义。在后一个环节,我们需要留意到这一事实,即大脑对变化或差别特别敏感。这对科学观察很有用,但是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在表面上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间观察它们的相似点或交互性,在这种情形中观察主要是智力过程。

  在回应让·雅克·卢梭那句“真正的智慧不是了解万事万物,而是知道生命中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次要,以及哪些事情完全无需知道”的隽永言论,和数个世纪后诺曼·乔姆斯基类似的声明的同时,贝弗里奇提醒我们:“人不能对每事每物都做到密切观察,因此,人们必须要做区分,努力选择有意义的事情。”

  在从事某一科学领域里的工作时,“训练有素”的观察者会有意寻找一些明确的事物,他的训练告诉他这些事物有意义。但是在研究中,他常常依赖于自己的辨别,仅仅受到自己一般性的科学知识、判断力,或者把玩的某个假想的引导。

  时任洛克菲勒医学科学基金会主任的阿兰·格雷格有句著名言论:研究者们大多的才干,来自于他对值得观察的事物的选择。这是一个关键的选择,经常决定了数个月工作的成败,也常常把杰出的发现同埋头苦干区别开来。

  观察能够通过有意联系来培养

  观察,如同其他值得养成的良好习惯一样,能够通过有意联系来培养——贝弗里奇认为,这一技能,要优于不假思索的知识的积累。

  观察的能力能够通过带着积极、探索的大脑观察习惯的培养而形成。毫不夸张地说,在研究中,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比大量积累学术知识重要得多。

  观察的艺术有赖于类型认知能力的培养,而类型认知能力的培养又转而依赖于广泛的知识网络构成,后者可以使你捕捉到不谐之音。在进行任何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意去寻找你所知道可能存在着的每一个特点、每一个不同寻常的特征,特别是你所看到的事物之间、或彼此之间的线性联系,以及寻找你所知道的一切。绝大多数联系的发现都是时机早晚的问题,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偶然某个联系会引导一个富有成效的想法。

  观察的训练依据所有行为训练的相同原则。开始,人们必须有意识并且大量地做事,在练习的过程中,这些行为逐渐变得自动化而无意识,习惯就养成了。有效的科学观察同样需要良好的背景知识,因为只有熟悉寻常,我们才能注意到那些不寻常或无法解释的事情。■

  (作者系《连线》杂志专栏作家,译者:Somewhere)

  By 玛丽娜·波波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