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人的印象中,青年人可能会因缺乏社会经验而对工作无所适从。然而,也有不少中年人因为不得志而自怨自艾,这种虚度光阴,比青年人的懒散来得更为可怕。
“高不成低不就”、“只能升不能降”的“职场中年危机”,本质上在于迷失了自我。人们喜欢所有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然而当职场的残酷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听命于更年轻领导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非常压抑和焦虑,并尽力逃避那些让他们感觉无力支配的局面,从而懈怠并自闭,最终被职场淘汰。
《经济学人》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46岁是中年危机的最高峰,很多人会在这个年纪感到非常不快乐。养老、养小、养房、养车等多项开销都在此时攀上顶峰,年轻的憧憬与梦想,也要面临检阅摊牌。现实与精神的双重夹击,不快乐指数当然惨到破表。
如何避免这种不快乐,拒当职场“淘汰郎”呢?
少抱怨,多充实。在同一个组织待久了,难免会对体制、人际、薪资有所不满。如果把不满情绪传递给同事,容易使团队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态度变质。释放负面情绪并不会改变现状,采取一些可操作性的改变,让自己在学习充电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而且在提升能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中,也能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少说话,多做事。言多必失,失言就会向周围的人释放出“负能量”。职场失意正是被上司拿着放大镜挑毛病的时候,只要业绩出现滑坡,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所以,情绪归情绪,工作归工作,踏实肯干的态度是最好的职场“盔甲”。大事做不了就做小事,控制不了舌头就索性禁言。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是职场升迁的康庄正道。
少空想,多学习。对中年人来说,空想自我提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培养出来的第二专长不是为了兴趣爱好,而是需要资格验证的“真功夫”:如果拥有CFA(特许财务分析师证照),跳槽可以双倍加薪;有检验过的语言证照,想进入跨国企业不用愁。资格在手,进,可让自己拥有的升职空间愈来愈多;退,可利用第二专长拓宽再就业的范围。
曾有一位传媒销售冠军,在人到中年时经历了“卡在半空”的尴尬处境。却是家里“撵不走、踩不着、干不掉”的蟑螂给了他勇气和力量,因为这些小家伙在遭到多次“围剿”后,依然在家中“剩者为王”,繁衍开来。
既然不被上司看重,就索性加强内省、弯腰做事。他把自己的定位从“职场前辈”降低为“职场小强”。他给自己设立工作原则——实干加巧干。因为他发现:和自己同样资质的同事大多都只想巧干,因不肯吃苦使工作做不实;比自己年轻的晚辈们很多是蛮干,不爱动脑子。于是,他在实干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而巧干。他记录每次与客户见面时的一些场景、客户衣着等细节,等到再次见面的时候,他便会说出上次的细节,让客户觉得惊讶,很有受重视的感觉。
几年之后,许多只想巧干的同辈都跳槽了,只会蛮干的晚辈也被裁员了许多;“职场小强”却从半空中一跃而起,成为同行的领跑者。
遭遇“职场中年危机”,重新找回自己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既然“高”起来不那么容易,索性就自己“低”下来。定位低一点,态度好一点,付出多一点。我们将心态调整好之后,实干加巧干,距离成功还会远吗?
文/刘律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