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菜鸟基金经理的差别(中):选择是件困难的事儿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基金经理
  • 发布时间:2013-05-02 09:46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困难,其中很多归根结底是不知道如何抉择。

  笔者近日见到了华夏基金公司的阳琨,他是基金兴华的基金经理,自2007年6月管理该基金至今,跑赢上证综指101%。实现这一业绩并不容易,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基金管理人做出多次正确选择的累积结果。

  也许你会以为,对于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而言,做选择跟早晨起床选择穿哪双袜子一样容易,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亦或说我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以至于当阳琨说他因新的选择而面临挑战时,我顿时感到被电了一下:怎么会呢?

  当前,代表转型方向和成长能力的创业板指数连续5个月上涨,代表传统同时又是经济主体的沪深300指数则自2010年以来就在持续向下,那么,该如何在价值和成长、短期和长期之间进行配置?这是阳琨正面临选择的问题,也是很多基金经理正在思考的问题。

  笔者无意对该问题的答案进行探讨,而是想说,做选择是很困难的,而且,优秀的基金经理总是寂寞的,但恰恰这个行业追求的是浮华,这注定了大部分人要甘于平庸。

  平庸的大多数

  易方达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民日前在微博上说,今年以来的行情几乎是2010年的翻版,小盘成长股VS大盘周期股,基金经理们几乎被逼疯了!

  为什么被逼疯了?大抵是因为基金经理难取难舍。他们要盯着盘面不断地问自己,要不要追持续上涨的小盘股?不追,业绩落后,持有人先骂后赎回,领导还要找谈话;追,估值太高,进去容易,怎么出来?

  两个字,纠结。

  到底怎么选择,这要看基金经理的追求了。

  美国福特基金会投资政策研究部门的主管劳伦斯·西格尔(Laurence Siegel)把基金经理分了四种类型,非常犀利。

  第一种,随大流同时又是正确的,这是最理想的;第二种,坚持独立立场同时是正确的,他们是英雄;第三种,随大流但是错的,对公募基金经理而言,这并不严重,至少不会丢掉饭碗;第四种,坚持独立立场,但是错的,或者一定时期内是错的。

  在这四种选择中,基金经理必须选一个,毫无疑问,选择第四种的一定是傻瓜,因为领导、公司的销售人员、同行、持有人都不会拿5年或者10年的时间来验证你的对错。

  显而易见,从以往的经验和趋利避害的需要看,很多人会选择随大流。无论是A股2007年的大牛市,还是美国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狂欢,无不如此。虽然当时很风光,但事后很惨烈。优秀的基金经理诞生于有独立立场的坚持,当然这需要付出代价。

  所以笔者在开头就说,英雄是寂寞的,但恰恰这个行业追求的是浮华,这多少注定了大部分人会选择平庸。

  你在乎什么?

  关于英雄的寂寞,我想讲述一个故事。

  很多人压根不知道杰弗里·维尼克,但人们没有忘记彼得·林奇。没错,维尼克正是林奇的接班人,可惜他最后被管理层、舆论和持有人“赶走了”。

  1992年,维尼克开始管理著名的麦哲伦基金,让外界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上任后就卖掉了林奇所青睐的消费类股票,替而代之的是能源和科技等板块。你应该能想象,那时,他面对的外界压力远比王亚伟的接任者剔除其青睐的股票还要大得多。

  第一回合有惊无险,他做对了,他所配置的半导体、石油服务和天然气行业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领跑市场。但有勇气的人并不是每一次与众不同都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1995年秋,37岁的维尼克认为科技板块已经过度投机了,因此,到第二年春天,他把麦哲伦基金持有的科技股仓位大幅降至3.5%,这相比上一年10月份的43%,几乎是砍仓了,取而代之的是11%的现金和19%的债券。但众所周知,科技股泡沫一直延续到21世纪。

  结果,麦哲伦基金的三年收益率创了新低,滑落至标普500收益率之下,弄得客户赎回,基金管理费跟着大幅下降。《波士顿环球报》、《巴伦周刊》、《福布斯》等知名报刊轮番挖苦,《波士顿环球报》甚至刊登以“维尼克,请朝我们的鼻子上捣一拳”开头的文章。

  维尼克辞职或被解雇了。但所有故事的结尾都是好人获得好报,维尼克也不例外。其离开麦哲伦后,创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至2000年,其4年的回报率超过了646%,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只上涨了110%。

  就更大的意义而言,基金经理的选择并不仅仅停留在,到底是选茅台还是选万科(刚刚公布的一季报中,万科代替茅台成为公募的第一重仓股),到底是选更大的股票头寸还是更大的债券头寸,而是要在牺牲客户和牺牲客户的钱这两者之间做选择,即使这并非基金经理个人一厢情愿的事,但这的确决定了他的行为。

  在20世纪末期科技股鸡犬升天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并非不知道随时会来的风险。但不随大流,就意味着要牺牲客户,而客户就意味着利润,因此职业基金经理也将面临职业风险。毕竟客户只在乎更高的收益,至于风险那只是泡沫破裂后才会有的真切感觉。

  所以,对多数基金经理来说,他们更愿意随大流,这只不过是牺牲了客户的钱,更无关道德上的指责。而关于风险,将在下期本专栏上进行讨论。

  岳永明/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