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青年人体质报告 25岁成“亚健康”分水岭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亚健康
  • 发布时间:2013-05-13 16:17

  2012~2013中国生命小康指数: 79.1

  2013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中青年人体质堪忧,25岁成为“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分水岭,颈椎病、肥胖、便秘则是中青年群体最高发的三大疾病

  “累”时代下,八成(82.2%)人已处于或正接近“过劳”状态;近七成(66.8%)人表示自己身体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或是正处于“亚健康”状态;78.6%的人在近一年来碰到或听说过有年轻亲朋、同事或同行得了不治之症或猝死;“睡不着”的人比前年增加了12.5个百分点;仅3.6%的人“从未出现过任何亚健康状况”;仅7.8%的人“没有任何疾病或疾病征兆”;只有21.1%的人对自己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感到“满意”……

  “您的身体还好吗?”面对“2013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中关乎自身体质、健康,乃至生命的一份答卷,国人给出了以上不容乐观的数据。

  中青年体质堪忧

  25岁以上人群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2013年全国两会,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关注房价、腐败、收入分配等“国家大事”的同时,也关注起健康、体质、生命等关乎“个人幸福”的话题。

  去年接二连三发生大学生跑步后猝死的事情后,武汉、西安等地多所高校在运动会项目中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长跑,深圳市区两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也取消了长跑项目,青少年身体素质让很多人感到忧虑。

  新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篮球明星姚明,第一份提案的内容即与校园体育和职业体育的融合有关。他指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导致现在孩子不敢进行剧烈的运动,已经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则提出,今年要在自主招生方面进行一些尝试,由考生决定是否自愿参加体质体育测试,测试包括长跑等在内的三项内容,成绩不错的,会在自主招生的20分中再加5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胡杨则建议将每年5月11日正式设立为“步行日”,建议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白岩松、姚明等30余名全国政协委员同时附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亚健康症状不仅困扰中老年人,还开始向年轻人袭来。2012年5月,卫生部联合国家15个部门发布的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高,致死率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全国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去年全国诊疗人数已接近69亿人次,前年是62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看病5次以上。基层的诊疗量在上升,但大医院上升得更快。”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而查阅《1999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可发现当年的总诊疗人次数只有20.82亿人次。

  “根据我最近讲课时做的随机小调查发现,一年之内没吃过药的人都很少,上个月我在河北唐山讲课时问过60多个人,只有5个人举手;去年我在河南濮阳问过1500多个人,也只有几十个人举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田永胜对于33.2%的人感觉自己“健康”的调查结果,甚至还有些惊讶,“还没有感觉到亚健康状态并不等于就一定是健康的。而当身体感受到这种状态的时候,可能相应的器官已经开始有疾病了。”

  与33.2%的人感觉自己“健康”相对应的是,66.8%的人表示自己身体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或是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这仅是“正当年”的中青年人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感受。

  2013年2月底,《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之“中国中青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大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对东中西部的中青年公众进行调查。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15~34岁的人为青年的界定,以及我国政府对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的界定,本次调查将受访者年龄均控制在15岁至60岁之间,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分布,调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

  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主要从居民健康满意度、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三个方面来衡量。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统计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13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为79.1分,比上一年度增加0.4分。

  值得关注的是,居民健康满意度指数比上年度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主要是因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以及睡眠不好引起。

  《小康》调查发现,25岁成为“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分水岭。在15至24岁人群中,感觉“比较健康”的人最多,占比40%;而在25至34岁人群中,则是感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最多,占比34.7%;35至50岁以及51至60岁人群中,也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最多,分别占比33.3%和43.0%。

  近六成人在“以健康换金钱或职位”

  44.7%的中青年人有疲劳感;颈椎病、肥胖、便秘等疾病纷纷来袭

  “用你的健康来换取金钱或职位,你同意吗?”在填写“2013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问卷时,17.2%的人“坚定”地表示“认同,我一直这么做”,还有42.1%的人“纠结”地选择了“不认同,但我必须要这么做”。

  在上海工作的女白领董蓓就是“纠结者”中的一位,她研究生毕业后在日本工作了一段时间,三年前回到国内,已经适应日本异常忙碌且“时刻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的她,选择了去国际大都市上海求职。

  “我并不认同用健康来换取金钱或职位的做法,牺牲了健康,不一定能换来金钱或职位,但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生计,我还必须要这样做!”在公关公司工作的董蓓早出夜归,忙起来的时候连轴转,别说定期体检了,常常连吃饭的时间都不充足,“我回国后胖了五六斤,可能和已经迈进了而立之年有关吧,还患上了颈椎病,第一次发病的时候,既头晕又恶心,之前也有酸痛的征兆,但我完全没在意。”

  董蓓算是中国中青年人中的“劳动模范”吗?不仅她自己不认同,周围的同事也不认同。因为“周围的同事也都这样玩命工作,中层领导以上职位的则更忙”。《小康》调查也发现,至少有62.2%的受访者有着和董蓓相似的工作状态--他们觉得自己正处在接近过劳状态,另外还有20%的人则表示已处于过劳状态。

  当《小康》记者把这些调查数据和采访案例摆在魏长虹面前的时候,她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魏长虹是北京五洲妇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主任,去五洲妇儿医院做体检的大多数是健康意识比较高的白领人群,记者找到她时,她刚接待了一位35岁的男性,“他的体检报告像是45岁人的身体。”魏长虹称。

  拿到体检报告后,那位男士也焦急地问魏长虹该怎么办,可是听到生活要规律、注意饮食、晚饭之后去散散步等建议后,那位男士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做不到。

  “他说没有散步的时间,通常都要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然后到了三四点钟才能上床入睡。”魏长虹说,到五洲妇儿医院体检的以女性居多,但身体出现问题更多的是男性,“男性承担的社会压力可能更大,自控能力也相对比女性差一些,他们往往喜欢熬夜,或是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较多。以前有年轻男性下午一两点钟来做体检,他们往往是一宿都在加班或是玩,上午在睡觉,下午来体检。”

  “过劳”的工作状态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中国人体质的不断下降,“30多岁的年轻人,患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病症的却非常多,而且在体检结果出来之后,还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病症并不知晓。多达60%以上的人都和那位体检报告显老的男士一样,体检报告显示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实际年龄并不相符。”魏长虹称。

  《小康》调查显示,44.7%的中青年人有疲劳感;颈椎病、肥胖、便秘则是中青年群体最高发的三大病症。

  仅两成人对健康状况满意

  八成人会买保健品,但健康专家多持反对意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人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北京千福健康体检中心执行院长周振南看来,自身的体质、心态和人际沟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处于优良状态,才称得上是健康。

  对照此标准进行“自我评判”,只有21.1%的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满意,37.4%的人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其余41.5%的人则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不满。

  “大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满意之后衍生出的另一问题就是吃保健品,如果身体状况好就不会吃保健品。”田永胜称,他看到很多人买保健品前,根本没有咨询过医生,更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吃这种保健品。

  清华养生项目主任尉迟健德不久前参加过一个关于保健品产业的论坛,得知中国健康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左右,2011年医药保健品产品进出口总额达7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的信息后,颇感惊讶。因为他觉得,保健品的地位应该是很尴尬的,处于上有食品、下有药品的“中间层”,而且缺乏指导,“所以,从我们研究者的角度来说,建议大家慎重选择保健品。”

  但《小康》调查显示,会购买保健品的人却高达八成(82.3%)人,其中41.4%的人既会给父母长辈们买,也会自己吃;37.9%的人只给父母或其他长辈买;3.0%的人只是自己吃。

  几乎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健康专家都对保健品持反对态度。

  “关于保健品的问题,在门诊里面,只要有人问到了,我一般都是持反对的态度,除非是极其特殊的情况。”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尹德海提到的“特殊的情况”,指的是体内的确是缺乏营养元素的人,“比如晚期肿瘤的病人,食欲非常差,本身就对食物、营养元素的摄入有障碍,这时候就需要给他提供均衡的营养素。像安素中既有蛋白质、又有维生素,还有糖分等,但这真的只是极少数人才需要吃的。现在食物来源非常丰富,大部分人不存在某些营养素、营养成分缺乏的问题。”

  在尹德海看来,现在很多保健品在研发时并没有做过科学调查,并不知道哪种营养素是大家普遍缺乏的,如果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就给普通大众提供,完全是一种浪费。“只要不挑食,什么都吃,换着花样吃,各种食物都摄取,营养就不会缺乏。”尹德海说。

  田永胜的观点也和尹德海不谋而合,他认为,很多保健品的广告做得很好,但人们却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必要吃这些东西,例如很多保健品都号称能够补钙,但是买它的人真的就缺钙吗?不一定。“缺不缺钙应该查一下,如果缺钙也应该通过食物来补,而不是通过保健品来补。因为保健品都是再加工、再提取的东西,到了人体内吸收功能怎么样、是否会产生副作用都很难说。”

  谈及保健品,很多专家都会提到“自己”和“身体”这两个关键词,其实,自己不仅仅能够把控住身体究竟是否需要保健品这个问题,更能够把握住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所处的状态,因为健康,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

  “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自己!”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称,而其余的40%才分别是遗传(15%)、社会因素(10%)、医疗条件(8%)和气候的影响(7%)。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小康》特约记者欧阳海燕,实习记者宋清源、阴志璟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西医和中医,您更信赖谁?

  公众观点:

  46.4%的人支持中西医结合,19.9%的人支持西医,19.1%的人支持中医,14.6%的人表示不好说

  专家观点:

  1中西医各有优势

  2西医治疗针对性非常强;但中医在改善病人症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则更具优势

  3到了现代,所有的疾病都应该进行西医诊断,这样会更明确,首先要通过西医进行筛查,如果西医的诊查不去做,就直接去进行中医诊治,很多现代疾病,例如肿瘤就很有可能会耽误

  点评专家: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尹德海

  2005—2013年度中国生命小康指数

  权重 2005年度 2006年度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3年度涨幅

  居民健康满意度 30 58.1 55.0 56.7 56.9 59.8 62.4 63.2 65.6 65.2 -0.4

  居民健康水平 40 91.3 92.4 90.1 90.4 91.0 91.2 91.3 91.4 91.4 0.0

  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 30 74.3 68.4 62.5 63.1 66.7 69.8 72.3 74.8 76.7 1.9

  生命小康指数 100 74.0 71.5 71.8 72.2 74.4 76.1 77.2 78.7 79.1 0.4

  身体,你好吗?

  “累”时代下,“过劳人”达六成

  话说,现在的很多职场人士,都在争相以“健康”换“金钱”或“职位”,这是真的还只是“职场江湖”中的传说?

  42.1%的人

  是真的哦,亲,虽然我对此并不认同,但我必须这么做!

  30.9%的人

  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我不认同,我也没有这样做。

  17.2%的人

  哈,当然认同,这是“职场江湖”中的“潜规则”哦,地球人都知道呢,我也一直这么做。

  9.8%的人

  我的座右铭是:我认同,我有我个性,我不这么做!

  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你“过劳”吗?你害怕“过劳死”吗?

  62.2%的人

  害怕有何用?我正在一步步地“接近”过劳这种状态,只能用侥幸来给自己壮胆……

  20.0%的人

  我就是“累”时代下的“过劳人”!不怕,我的“劳友”有很多,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劳模”

  17.9%的人

  很庆幸,我不是“过劳人”。

  亚健康来袭,八大“不饶人”

  1

  55.8%

  头痛、头晕、

  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

  2

  55.0%

  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焦虑易激怒

  3

  49.6%

  免疫力差,

  浑身乏力、

  易疲倦

  4

  34.6%

  便秘,脸上长斑、长痘、皮肤暗沉

  5

  34.3%

  肚腩变大

  6

  25.5%

  心慌、胸闷、胸口痛

  6

  25.5%

  性功能下降

  8

  23.8%

  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

  十大高发疾病

  1 颈椎病

  2 肥胖

  3 便秘

  4 痔疮

  5 偏头痛

  6 胃肠疾病

  7 眼科疾病

  8 高血压

  9 脂肪肝

  10 贫血

  八大常见症状

  1 疲劳

  2 睡眠质量差

  3 无精打采

  4 失眠

  5 焦虑

  6 情绪波动

  7 脱发

  8 性欲减退

  “不爱”自己的十种生活状态

  1 缺乏运动

  2 长时间上网

  3 工作压力大

  4 睡眠不足

  5 睡眠质量差

  6 长期熬夜

  7 吃饭速度非常快

  8 不吃早餐

  9 经常加班

  10 经常在外就餐

  健康光荣榜

  33.2% 认为自己“健康”

  3.6% “从未出现过任何亚健康状况”

  7.8% “没有任何疾病或疾病征兆”

  23.7% 当雾霾来袭,“一定会”戴口罩

  27.8% 在身体不适的时候,“会及时去医院就诊”

  51.1% “一年”体检一次

  5.5% 每天坐在电脑前时间“少于两小时”

  16% “22点以前”就寝

  5.4% 如果现在去参加跑步锻炼,“敢于向3000米以上距离挑战”

  21.1% 对自己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满意”

  33.4% 出现长时间不爱说话、情绪波动较大、悲观烦躁等心理问题时,会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2.6% “没有任何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52.1% 就寝之后,能够在“30分钟以内”入睡

  37.5% “有锻炼身体的习惯”

  参访者基本信息

  性别

  男 50.8%

  女 49.2%

  年 龄

  15岁~24岁 13.8%

  25岁~34岁 28.5%

  35岁~50岁 47.1%

  51岁~60岁 10.6%

  (注: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界定,15岁?34岁的人为青年;而我国政府规定老年人为60周岁以上的公民,因此本调查以15岁至60岁来界定中青年群体)

  收 入

  1500元以下 6.3%

  1500~2999元 9.6%

  3000~5999元 30.9%

  6000~7999元 23.0%

  8000~10000元 20.8%

  10000元以上 9.4%

  单位性质

  国家机关 4.3%

  事业单位 17.5%

  国有企业 18.2%

  民营企业 36.4%

  合资和外资企业 10.9%

  自主创业 5.9%

  其他 3.0%

  正在上学或没有工作 3.9%

  职 业

  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公务员 11.8%

  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 17.8%

  公司/企业一般职员/职工 37.9%

  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律师/

  编辑/记者等专业人员 19.3%

  学生 3.0%

  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 7.7%

  农民、农民工 1.0%

  下岗、待业或无业人员 0.9%

  退休人员 0.4%

  其他 0.3%

  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1.1%

  高中/中专/职高 9.4%

  大专 22.0%

  大学本科 54.8%

  研究生及以上 12.6%

  所在区域

  东部 40.8%

  中部 28.2%

  西部 31.0%

  问卷调查全国执行周期:2013年2月25日至2月28日 有效问卷量:1012份

  调查同时在新浪网推出,所获数据用于参考 制图/桂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