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战斗在“微博”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罗援,微博
  • 发布时间:2013-05-13 16:33

  当军人学者在遇到重大热点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在电视、报纸上发言纵论国际关系、进行军事分析的将军们备受关注,当他们将言论场移到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后,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这一个月来,罗援一直在战斗。

  这位备受关注和争议的少将此前大多出现在电视镜头和报纸版面上,纵论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南海问题。但自从2月22日开通新浪微博后,他把关于军事外交的争论从传统媒体的阵地转移到了社交媒体上。

  “我是罗援,经批准我可以开微博了。”在发出的第一条微博里,公开认证身份为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罗援少将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舆论阵地,你不发声,别人就发声,甚至冒充你的声音发出一些噪声。还有一些人趁机进行诽谤攻击、造谣污蔑。我们再也不能沉默了,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为了我们亲爱的祖国、亲爱的党、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民,我们应该战斗!”

  这条微博被转发了40199次,而在这下面的评论多达36544条。

  此前,罗援少将在电视里和报纸上,鲜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他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现在,他们一拥而上,言辞犀利,互相攻击。

  军人如何打“笔仗”

  古语云:统军之才谓之将。也就是说,将军就是准备带兵打仗的,能否上战场指挥千军万马,是区分“文”与“武”的标志。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对记者称,将军的本职就是要天天想打仗、会打仗、敢打仗。打,就要打赢。带兵打胜仗,是将军的专利,没这个专利就不能称之为将军;使用不好这个专利,就不是称职的将军。

  罗援还有一个身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他所在的军事科学院,是中央军委的智囊机构,“一天到晚琢磨的就是‘知兵谋胜’之道,许多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咨询建议就是出自我们院,几乎所有指导部队作战训练的条令条例也是出自我们院。”

  位于北京西北角的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环境幽雅宁静,是中国军方军事科学研究顶尖机构。用罗援的话说--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出血斑斑”。

  相比其他军事研究人员,罗援的经历显得更加特殊一些。公开资料显示,这位出身红色家庭的军人,其父是当年执掌国家情报部门的罗青长,而罗援本人更曾在抗美援老战争中奔赴前线参战。1973年春,罗援作为军工组成员,率自己所在的高炮部队跨过边境线,进入老挝战场。罗援曾对媒体说,“部队换上老挝人民军军服的时候,我的内心确确实实升起一种慷慨赴死的感觉。我很清楚,自己即将在战场上接受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在与一些国外学者或媒体接触时,对方称罗援为“中国军方的强硬派代表人物”。罗援说:“我是长了一双鹰的眼睛和爪子,又长了一颗鸽子的头脑和心脏。”

  但他强调,他的声音并不代表中国军方的正式表态,能代表中国军方权威声音的只有中央军委领导的言论和国防部发言人的表态。 “我不在乎国外媒体如何说三道四,也不在乎国内某些人品头论足。诗经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曾经说过,我有‘六不’:一不反党,二不欺民,三不怕死,四不爱财,五不贪腐,六不媚外,一心只想精忠报国,何惧之有!”

  罗援可能无惧之有,但另一个人曾经的故事或许能提供另一面的情境。2010年,美韩针对天安号事件的后续发酵还在持续中,美国声言要出动核动力航母进入黄海军演。就在彼时,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切忌被别人拉进黄海“漩涡”》。文章批评中国有些国民对美国的所谓“过激言论”,李大光认为“国人也不必因美国航母参演而感到‘狼来了’”。

  此文既出,不久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杨毅在《解放军报》上发文称,针对美国执意要在东北亚地区特别是在靠近中国重要政治与经济重镇聚集地区的黄海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中国政府进行了多次严正交涉,广大民众也表达了强烈的愤慨。美国不但不思己过,还反诬中国反应“过度”,说什么中国有着一种崛起大国的“傲慢”。这实在是颠倒是非,无端指责!

  两篇文章各有侧重,但后来在网络论坛中却被篡改为针锋相对的文章,更有好事者以“杨毅怒斥李大光”为标题,以讹传讹,流传甚广。此事过后,诸多军中人氏发言时都颇为谨慎。

  扩音器中的“喊话”

  当军人学者在遇到重大热点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这并非中国军方学者才会遇到的问题。在罗援的观察中,很多国家的军方学者处理此类问题并不是噤若寒蝉,而是主动发声,引导舆论。“一是通过国防部发言人表态;二是由有军方背景的学者或学术机构撰文或接受媒体采访表明观点;三是主动邀请媒体嵌入到军事行动当中去,由他们随军报道。”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国家军方发声是有策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谁出来说,谁不能出来说;什么问题可以说,什么问题不能说;谁唱白脸,谁唱红脸,谁进行战略欺骗,事先都有精准策划。而我们刚刚说些具有自己语言风格的话,他们就感到不适应、不痛快,开始说三道四了,这不是典型的叶公好龙吗?”

  近些年中国军人在媒介上公开点评时事(大多与军事有关)或许始自2003年美伊战争之际。当时,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与节目直播,并对战事进行相关解读。根据资料梳理,刚刚开战的时候,他认为美军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萨达姆在“诱敌深入”;当美军很快兵临巴格达城下的时候,他认为美国将面对一场艰苦的巷战,伤亡将大于越战;当美军拿下巴格达之际,他认为萨达姆的精锐部队撤退到了其家乡提克里特,那里将发生最后的决战;当提克里特不战而降的时候,他猜测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一定躲藏到了地下掩体中。

  关于那场战争的解读曾经引发了诸多争议。军人通过媒介对外发声,在近些年尤显突出。而由于媒介的作用,很多军事研究领域将官的话语被制作成醒目的大标题,成为媒介的一大卖点。当然,同时也会招致不小的争议。不可否认,军人通过媒介对外发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军队与国际接轨、对外增信释疑的现实需要。“它体现了我军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军事透明,中国的民众也需要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进程有一定的知情权。这就需要一些军事专家出来解惑释疑。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占领;真专家不出来说话,假专家就会出来冒牌。”

  尽管如此,当军人遇到媒介,也并不意味着刘备找到孔明,很多困惑依然存在,很多沟通依然会有周折,但有时候正是这些周折造就了当下一种特殊的媒体生态。虽然不能说当下的媒介与军职人员的互动,达到了一个良性的状态,但相比之前,总有很大进步。

  或许,媒介与军方的活动,只有在明确哪些可说哪些不可说的前提下,达成相互默契--“才能达成文化上的自觉。”

  罗援称,由于军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涉密程度高,一些问题过于敏感,不可能所有的军人都出来发声,因此,有选择地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就一些外界或大众关注的问题进行解读,就成为必要。当然,“这部分人员大多来自军队可以对外开放交流的军事院校和学术单位,鲜有职能部门和作战单位的指战员。”

  公开发声的“十将军”

  2012年钓鱼岛之争持续至今,军中研究中日关系者公开发声者甚多。

  《环球时报》就曾以 “十将军谈钓鱼岛,要做好对日军事准备”的大幅报道引起海内外关注,一时间坊间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这十位将军身上。

  考量一下他们的身份,或供职于有争议背景的研究团体,或为退役的前解放军军官,大多是近年在媒体上经常发声的人士,例如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乔良少将,原南海舰队政委赵英富中将,现任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原解放军防化学院领导徐光裕少将……

  当“将军”们的声音一次次出现在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领域,人们该如何去解读或者说“领会”呢?

  上述诸人,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鲜有现役的作战部队或军事指挥部门的军官,大多为退役或供职于军事院校或军事研究部门的人员。或有人称,他们的声音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中国军方的真实心理?

  2005年,在香港,美军的一个上校讲到台湾问题的时候,称“中国不要误判美国”,于是招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朱成虎少将的针锋相对。朱在回答提问时还同时指出:弱势国家没有能力在常规战争中战胜强势国家,只有通过非常规战争来赢得战争胜利。中国人会为西安以东所有城市的毁灭做好准备,当然美国人也必须准备数百座城市被中国人所毁灭。朱强调:这些仅仅是他个人观点。

  但是“核武反击”的言论发布后,令美国舆论相当“震惊”。这毕竟是中国军方人士鲜见的公开对外发声。

  关于这场争论的是是非非,当年曾有诸多声音,大多将焦点集中在朱成虎的言论上,并有相当多的声音对此予以批驳。七年后,徐光裕对本刊记者称,当年他也注意到了相关报道,并表示惊讶。徐光裕后来曾为此事专门询问朱成虎,朱成虎对徐称,当时他是在被挑衅的状态下予以的回击。

  当时,在徐光裕的观察中,朱成虎其实“很聪明,英语讲得非常流利,战略分析的能力相当强”。

  徐光裕所在的军控与裁军协会,与外交部下属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合署办公,在徐看来,目前国内有很多这样的协会,都有一定的军方背景,有军方专家和退役将领参加。这些组织在对外交流尤其是战略安全领域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官方外交领域的不足。

  2013年春天的全国两会,这些将军大多出现在镜头中,其发言也被媒体疯狂追逐。现任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德之孙朱和平,作为政协委员对媒体称,中国的军费到目前为止是美国的六分之一,人均经费大概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属于比较低的水平。而对于中日此前钓鱼岛争执,朱和平更认为“我们会尽量避免擦枪走火的现象,维护好东海地区和平稳定。但是如果日本不改变态度,一再挑衅的话,那么这些擦枪走火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

  现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毛新宇在接受媒体关于朝核问题的提问时候称,朝鲜应走无核化、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心愿--这样的表态给了大洋彼岸不小的震动,美国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戴维斯就称“毛主席的孙子、解放军将领(毛新宇)呼吁朝鲜迈向无核化”。

  面对媒体关于朝核问题的提问,人大代表、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称朝鲜“是为了自保所以才摆出一种好像好战的姿态,他实际上也是对抗美国和韩国的这个动作”。刘源为刘少奇之子。

  罗援则在新浪博客上与复旦大学教授冯玮展开了关于中日关系的一场激辩。罗援说,要提倡“君子之辩,有理讲理”。

  这一次,他更多的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在此之前,令他苦恼的是有人会伪造他的言论。“比如网上流传罗援提出要‘轰炸东京’、‘要率团登岛钓鱼岛’,这些都不是我本人的观点。”

  截至3月22日,罗援开通微博正好一个月,他前后共发出了45条微博,每一条都会引来上千条评论,而他的粉丝量达到了近30万人。

  在这个新的言论场上,还有更多的激烈辩论等着他。

  文|《小康》记者 齐岳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