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城市都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软件园区,希望以这些软件园区为龙头带动当地软件外包产业。相关数据显示,软件园区带动了各地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60%的收入来自软件园区的企业。然而,作为软件企业主要栖息地的软件园区本身的发展也面临着瓶颈,园区同质化严重,如何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价值成为不少软件园区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上海浦东软件园区的管理者日前对此提出自己的答案,这就是“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的5大要素
“对于软件园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让三方满意,即园区管理方、园区企业、园区里的员工。智慧园区的目的也正在于此”上海浦东软件园汇智软件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平表示。
郭晓平介绍说,对园区管理方而言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品牌价值;对园区企业而言,是要降低运营成本,帮助提升创新能力;而对园区工作的员工则是需要轻松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智慧园区的建设就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运用来实现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和员工三方满意。
郭晓平将智慧园区细化为互联园区、信息园区、感知园区、虚拟园区和绿色园区5个构成要素。所谓互联园区是指通过互联网、无线的Wi-Fi覆盖以及光线到桌面,实现园区内企业的互联互通;信息园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应用,实现园区企业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感知网络是指通过构建园区物联网,实现管线、车辆、资产、园区门襟、安防等设备信息的采集;虚拟园区是指园区员工通过任意一台移动设备借助园区无线网络实现办公;绿色网络则是指整个园区能实现能耗监控、管理、环境监测,是一个绿色节能和环保的园区。
“其中,基础建设应该先行,重点是建设园区管理及企业服务。”郭晓平建议,软件园区可以按照以下部署实施:先建设园区骨干光网和无线Wi-Fi网络,再建设提供存储和计算的云数据中心,然后建设园区核心运营管理系统和面向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再根据园区实际情况,选择性建设感知园区和绿色园区相关内容、移动应用建设。
浦东软件园的“智慧园区”实践
郭晓平所说的“智慧园区”并不是空想,其部分设想也已经在上海浦东软件园区(以下称浦软)实现。郭晓平所服务的上海浦东软件园是一个已成立20多年的国家级软件园区,也是全国软件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目前拥有3个分园区,入住企业到达5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整个园区企业经营总收入459亿元人民币。无论其规模和管理水平在国内都处于前列。
据郭晓平介绍,目前该园区已经建立一个电信级数据中心、园区光纤入桌面、Wi-Fi全覆盖,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信息园、感知园和虚拟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信息园方面,浦东软件园已经建好了园区信息共享平台,特别是其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园区管理者对园区集中管控提供了有效支撑;其面向园区企业的中小企业IT云平台提供了众多常见应用,支持园区企业“拎包入住”,其收费用户已达400多家;面向员工的浦软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员工吃饭、门禁、停车、考勤等全覆盖。而在感知园区方面,浦软现在建好一个统一的运维平台,可以对园区网、IT云平台、园区弱电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每天处理的数据高达TB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浦软通过对一卡通系统的信息再利用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园区”的落地。据郭晓平介绍,曾经发生过某企业的物业等各项费用上缴都非常正常,但通过一卡通系统我们注意到该公司日常就餐的员工直线下降,这就提醒园区管理者必须注意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
“智慧园区是大方向,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规划先行,并结合产业发展、结合战略转型,并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郭晓平特别强调说。
本报记者 邹大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