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车情结”与民族自信

  红旗作为车友心目中的“国车”,已经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超越了机械电子制造业。“国车”更受人关注的一项功能,是确立一个族群的自信、自尊,它体现着这些人的自我认同。

  国际政治与汽车并无直接关联。但是近期法、韩等国首脑访华,却引发很多车迷热议中国礼宾车--大红旗。随后,外交部长等高级领导选用红旗轿车作为公务车,又使得红旗轿车的“国车”地位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

  从汽车的功能来看,能够把贵宾安全、顺利地送到目的地,就是合格的车;能够让贵宾享受舒适、感受我们的热情好客,就是好车。然而,很多国人非常希望在这部车前面,加上“中国”二字。一些车迷更是斤斤计较,希望它是百分之百、纯而又纯的国货精品;希望它从发动机到底盘样式,从电子装置到灯具轮毂,从外形设计到内饰,都与国外大牌不同,都有自主知识产权。显而易见,“国车情结”是这一话题走热的内在驱动力。

  红旗作为车友心目中的“国车”,已经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超越了机械电子制造业。“国车”更受人关注的一项功能,是确立一个族群的自信、自尊,它体现着这些人的自我认同。

  细查深究,就会发现“国车情结”涉及一个哲学层面的问题:“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妇孺皆知,人人都可心领神会--我当然知道我是谁,我的亲朋好友也知道我是谁,这个问题多此一举。这个问题,又非常难以言说。遇到陌生人的时候,要说清楚你我究竟是谁,很不容易。姓名不一定说明“我是谁”,因为有同名同姓的情况,也有改名的情况;加上出生地和年龄也不一定够用,因为一个地方同年出生的人口很多很多。更麻烦的是:对方不仅仅要把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还要了解你的性情,评测你的价值、地位、作用,以便采取适当的方式与你打交道(或选择不打交道)。于是,你的自我介绍不仅应该涉及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民族、籍贯、婚姻状况,还要提供学习经历、专业领域、工作成绩、职务岗位甚至社会关系,不仅要有现状,还要有历史--也就是详细的履历。一份履历表,总要向对方说清楚自己的优点,希望对方认可自己、接受自己、尊重自己。履历表往往还要贴照片,如果认真求职,那么你一定要坐姿端正、面带微笑,衣着也要整洁,符合自己的身份特征。在面试环节,自然更需要注意仪表和谈吐。如果你已经有所成就,有自己的公务车或者私家车,那么车子也会默默地在一旁介绍着你。从某个角度来看,你的衣服鞋袜、发饰头型、手表拎包、出行方式……所有他人可以感知的状况,都在不遗余力地告诉周围人:我是谁、我的社会属性、我的个性特征。

  能够说出“我是谁”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与你有关的一切可感知的状况,都在以各种方式在言说着,在向他人介绍你。商务场合,我们用服装鞋帽、皮包腕表介绍自己:我的趣味、我的收入水平、我的年龄、我的婚姻状况……在演唱会上,我们用特殊的发式、T恤和纹身告诉周围人:我是你们中的一员。在古代,我们用马匹数量和车厢帷幔的色彩区分贵族等级,以官袍绶带标记文臣武将的品级。在现代。我们以职称、军衔、制服、校徽校服、LV包或者嘴巴里时不时冒出的洋文实现“人以群分”。当然,在汽车社会,有车一族也不可避免要用汽车来介绍自己。汽车的产地、品牌、排量、色彩等等,都在定义着它的主人,告诉人们主人是谁。

  封闭的年代,国人不大接触外界,也就少了自我介绍的麻烦。传统的熟人社会里,长时间的频繁人际交往,自然已经相互告知: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如今,全球化时代,跟世界上各色人等打交道越来越频繁了,就要花很大力气、很多口舌告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是谁、中国人是什么样的。祖先曾经饱受欺凌,所以今天的国人对于自己的国际形象更加敏感,于是,也就更着力于以各种方式介绍自己,希望外面的世界能够尊重我们、理解我们、接受我们。西方发达富裕,他们的建筑样式、着装风格、快餐品牌,就成为富有、先进、高档、品位的表征符号。于是,我们就造了很多水泥罗马柱、塑了不少希腊裸女像;要么就是让享受日版、韩范、欧风的狂轰滥炸,或者以白宫为模板,把镇政府修饰得富丽堂皇,以此向西方看齐,向发达努力。“看,你们有的,我们也有;我们与世界同步,我们是跟你们同样的一群人;”

  的确,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发展迅猛,全球多数地方都在消费着“中国制造”。在与外界交往中,我们从对方看我们的眼神,得以认识自己,确立自己的身份。我们逐渐意识到,模仿别人、照抄别人,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影子。要确立自身的身份、地位,体现自身在这个星球上、在60多亿人类物种中间的地位,就必须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模仿外国,成为外国人的蹩脚拷贝。国人意识到了自身的能力,国人也开始反观自身的历史文化,希望能够更明确地介绍自己,让世人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怎么样;希望世人认可我们的国际地位。中国青年也开始热衷于“汉服”、开始体会出传统琴棋书画的魅力。我们也开始积极申遗,古筝、二胡、书法、茶艺培训班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那么,象征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如何用汽车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自信?这也许就是“国车情结”滋生的内在逻辑。如果说,一些国人对量产的消费级家庭轿车的认识,仍以进口、合资品牌为贵,不大愿意冒风险购置国货,那么,大多数人都希望有那么一款车,倾国家之力精心打造,能够代替自己向整个世界展示那份自信和尊严。国车呼之欲出。

  国车,应该有大国风范,应该有先进技术,也应该有厚重的历史传承。翻开并不厚重的中国汽车工业史,响当当的名号屈指可数:“解放”、“东风”、“北京吉普”、“上海”……。其中,“红旗”这个带有中国特有政治文化色彩和历史记忆的品牌,更能够激起国人丰富的想象。“红旗”,象征着中国辉煌的革命史,象征着中国人从屈辱走向富足,是国家政体的色彩,也是。与之相联系的,是开国元勋,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历任国家领导人的国庆阅兵。这一切,让“红旗”飘扬出大国的恢宏气度!从这一点来看,大红旗最有资格成为国车!非你莫属!

  对于红旗作为“国车”,也有反对、嘲讽的声音。有说它难看的,也有说它只是个国产壳子,里面核心部件都是外国零件拼凑在一起。就外形设计来说,所谓“趣味无争辩”,众口难调;就国产化的比例来说,100%自主知识产权当然很好,但是也不必有“洁癖”心理,吸收先进的东西也是有必要的。曾经,外国月亮总是很圆很圆,“桑塔纳”这类洋味道的名字获得了很多人的尊崇;现在,又有了国产洁癖,这未尝不可以视为一种新的变化。对于大红旗作为“国车”的问题,无论是贬抑还是赞同,它都是国人在全球化时代寻求民族自尊、确立身份自信的一种特殊方式。

  特约撰稿/杨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