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大单背后暗流涌动

  2010年,内地彩电生产厂商将向奇美、友达、中华映管三家台湾面板厂采购53亿美元的面板,双方还将在信息共享、技术研发、节能环保等方面加强合作。

  1月20日,在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战略合作峰会暨签约仪式上,海信、创维、TCL、海尔、长虹、康佳、厦华、上广电和熊猫共9家内地彩电厂商与奇美、友达、中华映管3家面板厂签署了2010年度战略合作协议。

  2010年,内地彩电生产厂商将向奇美、友达、中华映管3家台湾面板厂采购面板,意向金额达到53亿美元,这让缺芯少屏的内地彩电业与有屏无品牌彩电的台湾面板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

  除了采购面板,双方还达成了6点战略合作共识,包括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技术研发和专利标准的合作、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波动等内容。

  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生产国和消费国的背景下,海峡两岸的平板显示产业积极协作、共谋发展。不过,内地平板显示业并未停止自己建设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计划,未来双方之间的竞争依稀可见。

  极强的互补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本来并不看好2009年的液晶面板市场,然而,在内地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拉动内需政策的带动下,奇美供应到内地的面板数量快速增加。”奇美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他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09年,奇美供应给内地的面板数量从420万片增加到1250万片,增速惊人。

  友达也表示,来自内地面板采购量的增加,使得台湾面板厂的产能在2009年第一季度掉到谷底后迅速回升,第二、第三季度即实现了满产。

  内地彩电生产厂同样获益匪浅。中国内地大尺寸面板的自给率非常低,几乎100%依赖进口。在两岸产业合作日趋紧密的情况下,台湾面板在内地彩电厂商供应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厦华,来自台湾的面板供应占到了接近90%的份额;在康佳,40~50%的面板来自台湾;在海信,2009年从台湾采购的面板数量占总需求量的50%。“去年,海尔彩电生产的总量翻了两番,用屏量急剧扩大,但是我们的面板供应却没受任何影响。”海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两岸面板业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9年1月16日在福州“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战略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当时,海峡两岸11家平板显示企业达成了6点共识,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内地厂商提出了1250万片的面板需求意向,折合约22亿美元。随着内地彩电厂商实际面板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实际上,2009年台湾三家面板厂共向内地彩电厂商提供面板2000万片,金额达到34亿美元。

  合作的基础,在于两岸平板显示产业的极大互补性。与三星、LG、夏普等日韩面板生产厂同时拥有非常强势的终端品牌产品不同,台湾面板厂专注于面板提供,几乎没有大的电视品牌,这与面板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内地彩电厂商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关系。

  双方合作后,台湾庞大的面板产能找到了稳定的“出海口”,内地彩电厂也有了相对稳定的面板供应,可以更好地应对面板市场供应的波动,可谓是“双赢”。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表示,2009年,内地自有品牌彩电占中国市场总额的不足60%,预计今年可以达到75%,明年这个比例会更高。

  彩电厂向上游拓展

  除了直接采购面板外,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的合作日益深化。

  目前,台湾面板厂在内地以合资的方式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奇美电子在浙江宁波、广东佛山南海区建立了后段模组工厂;中华映管在2006年8月即战略入股厦华,成为厦华的第一大股东;长虹也在2009年6月宣布与友达光电合作,进入液晶模组的开发与生产。这样,友达在苏州、厦门、四川都有了模组厂,并打算在苏州兴建一个生产42和47英寸的7.5代液晶显示器工厂。

  与此同时,国内其它彩电厂商也都展开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的探索。2007年海信就建成了液晶模组生产线,目前产能已经达到300万片;康佳昆山模组基地也于2009年12月正式投产。

  然而,模组仍然属于液晶产业链上游中的下游环节,没有涉足最核心的面板生产,就不算掌握了产业链的上游。因此,内地彩电厂商投资建设面板厂的冲动一直存在。

  早在2005年,长虹、TCL、康佳、创维四大彩电巨头即表示合资共建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结果不了了之。最终,TCL迈出了内地彩电商生产面板的第一步。1月16日,由TCL集团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8.5代液晶面板项目在深圳开工,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高世代的TFT—LCD生产线之一。

  不过,面板生产线的巨额投资,也让内地彩电生产厂望而却步。深圳8.5代线总投资为245亿元,其中TCL的投资将达到50亿元。康佳有关负责人即表示,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康佳在投资上游上比较谨慎,公司将立足专业化,适度向上游拓展。今年,康佳将继续扩大模组生产线,在已经开出2条产能的情况下,最终开足6条生产线。

  创维也表示,“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否应该涉足上游的面板生产,各个企业应从自身的实力和对行业的判断出发,做出自己的选择。创维的策略,则是首先集中资源做品牌、市场和整机,适度参与供应链的合作。

  从这个角度看,53亿美元的采购不是终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内地彩电厂商仍需大规模从台湾进口面板。

  期待在内地建厂

  与彩电商的犹豫不同,内地的面板企业没有放弃大尺寸面板的生产。目前,京东方合肥6代线和北京8代线先后开工建设。昆山龙腾光电也表示,其8.5代线的投资计划已经获批,近日已经有某大型央企达成了注资意向,投资金额最低为50亿元人民币。有着台湾友达光电背景的龙腾光电,似乎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此外,中国电子与夏普已经签署了6代线购买协议,并与夏普达成了8代线的合作意向。2009年底,三星在中国苏州的7.5代线以及LG在广州的8代线投资计划都获得了韩国政府的批准,开工则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那么,与内地面板业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台湾面板厂,何时能够在内地设厂生产呢?受到台湾政府关于技术转让和投资额度的限制,台湾面板厂目前还只能望洋兴叹。奇美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消息称1月底之前将有相关的放宽台湾面板厂赴内地投资面板生产的实施办法出台,他本人非常期待。目前,奇美电子的电视面板中,35-40%都是供应内地市场,两者的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在内地建厂势在必行”。

  看起来,内地彩电厂商与台湾面板厂的合作越来越甜蜜,但是,甜蜜背后也有陷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虽然康佳有关负责人在1月20日当天的对话环节中表示,“不论上游还是下游,希望永远是兄弟,不要成为竞争对手”,现实的产业环境却是,各企业都试图打通上下游产业链。2007年,即有奇美电子推出“CHIME”自有品牌彩电的新闻传出,未来两岸平板显示产业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