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强如同20岁的小伙子一样充满想象力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现代设计,传统文化,艺术风貌
  • 发布时间:2013-10-29 12:42

  通过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传承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靳埭强通过“设计”这一媒介,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完美地融合,而非简单地叠加。从早期对西方设计文化的痴迷、到后期东方水墨的回归,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的道路上以实验性的态度积极的尝试与创新,稳健的平面构图、精雅的画面色泽、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为特点,形成独树一帜的“靳式设计风格”。寓意酣畅的东方笔墨宣泄出对现代西方视觉艺术与哲学的理解,极富生命力的视觉语言,如同声声问道,传达独特的精神内涵,指引心灵通向梦寐以求的乐园。

  由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主办的世界杰出华人平面设计展——问道·靳埭强展于9月10日正式开幕,展出知名设计师与艺术家靳埭强大量经典设计作品,包括海报、书刊设计、邮票、及企业视觉识别设计及手稿与水墨实验,观者能近距离感受“香港设计之父-靳埭强”的艺术风貌。这次展览不仅展出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还首次展出了大量手稿和水墨实验,汇集其作品及手稿400件以上。展览不仅是靳埭强设计艺术的阶段总结,更借此深度挖掘其设计思想的发展之道。更对国内设计师和设计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的设计创新能力,找寻自我设计之道,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设计之路40载

  大家都习惯称靳埭强为“靳叔”,他走路不快,总是用平和的语气和你交谈,特别爱眯眼笑。尽管已经71岁高龄,却没有半点老态。在展览开幕式上,依旧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如果说岁月使他鬓角斑白,那他回馈于岁月的正是用40载所开拓的这条真心艺术创作的道路。生命与岁月的对抗与交融,留下无数精华的作品,构成艺术人生路上最绚丽迷人的风景。

  道,是驱动宇宙中微妙万物的力量,问道,是因循天性自然间的探索,在自由的空间中的解放,释放出无限的可能性。从事设计事业四十多年的靳叔,在“香港设计传承跨越靳埭强70丰年展”后,以“问道”为主题的展览,通过平面、空间、立体设计、包装设计、商标设计,再到上世纪70年代创立自己的公司,商业和文化推广项目,更到上世纪80年代发展品牌、商业定位、策划设计整间店等,探寻创作之道,人生之道。

  靳埭强在国内外获奖无数,登上包括《Communication Arts》和日本《IDEA》等业界权威杂志,《IDEA》更把他选为世界平面设计师百杰,他也是第一个名列《世界平面设计师名人录》的华人。由于靳叔对设计界的突出贡献,他分别在1999年和2010年获香港特区颁授的铜紫荆星章勋衔和银紫荆星章勋衔。每天我们都能看到靳埭强设计的著名的“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行标。在内地的企业文化概念尚未兴盛,没有太多企业文化可参考的情况下,他巧妙地运用中国银行的“中国”和“银”的文字特点及内涵,出于古方孔钱与汉子“中”字的结合,通过看似轻巧的手法,把中国文化与西方设计理念完美地融为一体,这是中国银行业史上第一个银行标志,至今仍被视为典范。

  水墨韵出中华文化

  靳叔说:“我做设计的每个阶段都在问问题、尝试新的创作实验、寻找解决未知的答案,这就是‘问道’。”现在人们看到的作品,是把水墨与西方设计技巧清雅简洁的结合。他曾经只把西方现代理念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回归”到中国文化,更加关心自然、生活和人。

  “那时候中国的设计文化比较落后,就只能往西方现代化的路线走。”他最开始师从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的王无邪老师,学习德国包豪斯设计理论。成为设计师之后,又有8年时间跟着德国学成回来的老板,把全盘西化当作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但在后来的国际竞赛失利后,我开始反省自己,原来是丢了自己的根——中国文化。”现在靳埭强把这个过程称为“民俗回归”。虽然意识到了中国文化根基的重要性,但他的创作也并不是运用中国文化图腾的简单拼贴,而是另有一番文化韵意,他说:“中国哲学是设计的灵魂和精髓。”在他1985年设计的《水墨的年代》吕寿琨纪念展海报里,上方用毛笔点出犹如火种的红点,下方放置一个代表水墨文化的黑墨与圆形墨砚,形似荷塘中的依依睡莲,在靳埭强看来:“这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佛家思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靳埭强的作品里大量出现水墨元素。水墨画其实与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靳埭强祖籍广东番禺,祖父在番禺“报恩祠”画壁,退休后在家画画写字,耳濡目染,更在上世纪60年代师从吕寿琨学习水墨画。在此次展出的作品“山水十则”中,靳埭强巧妙运用从一到九的中国传统草书数字,与自己创作的中国山水画结合。用中国水墨画的画风融合中国文字的形状,用平面设计作为呈现媒介,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水墨设计风格是80年代中期开始得到肯定的。”靳埭强说,“但我觉得不应该单去看用什么素材,用墨还是用毛笔,而是我已经有一个概念性的东方思想。”他指向展馆里那副作品:“山水画是中国国画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把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结合,会产生无限的视觉力量,散发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后我还会继续寻找新的灵感来源,不断尝试其他的文化元素,呈现更新的结合方式。”

  有“我”的“设计”

  “设计和做裁缝的概念有很大的关系——为他人量身定做。”靳埭强在成为职业设计师之前,做过多年的裁缝。他觉得“设计”完全不同于“纯艺术”,他说:“纯艺术家的作品是表达自我的,但做设计师的话,很多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要有艺术家的态度,要求自己要有突破,但更重要的是要‘多听’,量体裁衣。”靳埭强曾经为香港老牌商家“荣华饼家”设计新的品牌形象,由于代表荣化饼家品牌形象的蓝色背景和大月亮牡丹花早已家喻户晓又深得人心,新设计特意保留了原有的部分元素,同时融入新的理念,并提出附送荣华商标的木饼印的建议。“一个饼印的成本才一元,却让外国顾客觉得很有趣,提升了许多销量,还顺道宣传了荣华品牌。”靳埭强笑着说:“设计是为他人做,不是为自己做,那个‘我’摆在哪里呢?”他眯眼笑着自问自答:“创作是我自己的创作,没有‘我’便不是‘我’的作品,但是你不能把自己放得很大,保持好那个小我。”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近年来,靳埭强更加关心的是宇宙、自然、心灵与人性的关系。1997年创作的环保主题作品《爱大地之母》,一弧优雅的淡墨,醉人的红点蕴含其中,象征母亲的乳房给予人类生命,既简洁,又不像西方极简主义那般绝对,曲折浓淡之间,是真实的感性。

  走过香港的发迹,承载着海内外的成功,晚年的靳埭强更以教育反哺大陆。他经常在广州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交流、授课,后来在汕头大学创办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推行设计教育改革,同时在内地运营设计公司,他说:“我把我在香港能做的、感悟到的、经历过的,带到内地,这就是播种。大家在设计教育的基础理论层面和审美要求层面的认识还是不足,电脑做出来的东西难道就一定是好的东西?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判断力。”问起他以后的创作方向,靳埭强的回答如同20岁小伙子一样充漫想象力:“很多新的艺术媒介我都会去尝试,比如装置、影像等等,我不会停止创作,永远都会有更新的东西出来。”

  文 Article > 常锦超 Chang Jinchao 图 Pictures > 靳与刘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KAN&LAU DESIGN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