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那谁谁谁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刘邦
  • 发布时间:2013-11-07 12:43

  刘邦四十七岁起兵,五十四岁为天子。在此之前,他做过亭长,算个基层小吏,但人品和口碑都不怎么样。家有二哥,名叫刘仲,颇有产业,算农家孩子里有出息的了。刘邦当了天子,富有四海,特意开个宴会,端杯酒去找太上皇说事:

  “爹啊,当年您老说刘仲产业比我多。如今,我和刘仲的产业谁多啊?”群臣听了,一起大笑凑趣,太上皇的脸色史官没载,但当着众人面被儿子呼呼地扇耳光,想必不能好看。

  刘邦这事做得当然没啥风度。但他一向流氓,没法太较真儿。主要是这段子,地道的逆转剧。少年时的刘邦浪荡时,被刘太公追着骂“看看你二哥,再看看你”,心里得埋下多少仇恨,只待一朝富贵,可以倾吐--换句话说,刘邦也是从小被“看看你自己,再比比别人”给教育大的。

  “比比别人”里头的“别人”,是父母心中的完美范本。他们生而能言,美人胚子;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书法、钢琴一手抓,九岁会英语;初中拿遍各种奖,还绝不早恋;高中跨国扬声名,且门门第一;大学若非国际名校破格招录,就是清华北大上门求贤;各类干部都当遍,硕士博士都连读,一不小心还顺便创了业。总之,三十岁之前,他已经把常人八十岁没忙完的事准备周全,剩下的就是陶冶情操,把人生贴成广告,在过年过节时风度翩翩,往来低调炫耀,以便做全世界的镜子:唉!看看别人!再看看你!

  然后,等你长大到能离开父母时,还是不得清闲。因为,你还会遇到新的故事。这个时代最流行的神话,是这样的:

  我有个亲戚,得了怪病,医治无效。后来,请了个老中医,拿了个神仙偏方,没想到,呀!瞬间痊愈!

  我有个朋友,特别成功,坐拥多套房产,却总爱很淡定地跟我说:“人生吧,其实特简单,就是ABCDEFG……(此处省略一篇成功学演讲)。”

  总之,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传奇出现。你应该拥有市面上还没发售的电子设备,订阅一些高端的信息源;你应该有一份听上去就明亮朗澈、音韵铿锵的职业;你应该拥有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文凭和证书,而且专业名字能够让人立刻在脑海里勾勒出灿烂瑰丽的形象。

  到那时,你才终于成为“看看别人,再看看你”里的“别人”,成为“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我认识的那谁谁谁”里的主角--就像刘邦他爹当年高高祭起的“你二哥产业多,再看看你”!

  问题在于:这是你需要的人生吗?

  世上的确有这样的人:他们善于通过一些物质标签的评断,自动幻想虚构补完你的整个人生,来判断你是否已婚、富裕、彬彬有礼、戴着该戴的手表、穿着该穿的衣服、去广告宣传的地方旅游,总之,是否活像时尚杂志封面的人肉典范活广告。如果你达到了标准,就会被他们录取为“我认识的那谁谁谁”,从此你会被他们到处谈论。如果你没达到标准,他们就会指点江山,获得了虚拟的优越感。至于你那些无法用物质标签来判断的生活,例如爱情、心境、梦想、所思所虑,抱歉,他们并不那么关心。这就是“我认识的那谁谁谁”的真相。

  【原载2013年第9期《博客天下》】

  ●张佳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