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自省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母爱
  • 发布时间:2013-11-07 13:08

  母爱,本应是传递温暖的一环。从前说起母爱,人们容易想到棉花。领受布衣的柔软,感觉棉被的慈祥。你会看见门口遮阴的老树,灶里烧煮的南瓜。母爱,把人安顿得很平和。

  从前的妈妈,像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有植物的滋润气息,鲜亮、清香。檐下一兜兰草、木盆、农具……萝卜青菜也好,歪瓜裂枣也罢,都是大地的孩子,一个也不会被忽略。可城市化的进程,把村落变成了大厦。妈妈住到楼里,空旷的客厅,水晶吊灯缺少温度。院子的栅栏,围着些奇花异树。无名草木似乎消失了一般。

  如今母爱的流行模式之一,是横刀立马的“中国虎妈”,举着儿女第一的记分牌。

  爱默生说过:“成功,如流感一样,是一种侵袭所有体质的疾病。”

  病了的母爱,感染了一种“病毒”--迷失于数字化的伪成功。忘记了数字背后的孩子,忘记了你的孩子只有一个童年。

  病了的母爱,有火烧火燎的倾向,有对孩子过度介入的趋势。妈妈在分数竞争中奋力参与,脚步是匆忙的,目光是焦虑的,身影是慌张的。很有点刹不住车似的失控感,好像一松手就出局了……

  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百分之三十的妈妈,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孩子的成败上。比如“直升机”妈妈-- 一种新类型的母爱:妈妈像直升机一样,时刻在孩子周围盘旋。通常“头上顶雷,脚下带火,功架到位,身手利索”,会突然从空中俯冲而下,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有所谓“护墙型”妈妈、“套娃式”妈妈……

  把分数作为衡量成功的单一标准,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灵成长--那种施予爱和同情他人的能力,传递美和快乐的能力……而这一切才构筑了成功的精神维度!

  有一次和友人一夜长谈,问及她可打算要孩子,她竟然脱口道:这年头哪敢要孩子?不是说养不起,而是你扛得起一个生命的成长之疼吗?世界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多变,妈妈从来也没像今天这么难当!

  我亲历过一个母亲的酸甜苦辣,在求助的漫长过程中,明白了得病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妈妈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黑夜。早就有人指出了“我们身上的鬼”,那就是“人在人上”。

  细观妈妈们的内心,大都有“鬼”--太渴望孩子成功。这本来也正常,该质疑的是成功的定义,仅仅是高分、高薪、高人一头吗?

  某些“祸害”,是不是这“鬼”闹的?成功学大行其道,病了的母爱,是不是隐形推手?

  记得有一天,和我斗气的儿子扔过来一句话,硬邦邦地砸疼了我,“听说过吗?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毒药?

  毒着呢,它逼你交出整个童年。

  难道你不想成功?

  假如我对自由的向往,超过对成功的渴望呢?假如我只是一辆自行车,你为什么指望我成为一列火车?与其变成气喘吁吁的火车,还不如做慢慢滑行的单车,至少我是快乐的。

  如今一些女孩,不是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

  嗨!成功是人一辈子的毒,戒也难。我单车单骑可以吧,自己运送自己可以吧。都做人上人,谁做人中人?

  我后脖一阵发凉。

  惊讶于卡夫卡的洞见:以睿智的目光重新打量生活道路,可看到最坏的事情,并非识破显而易见的恶行,而是看穿那些曾经认为是善的行为。

  眼前闪过市场热销的《成功学》、《名人堂》……哈佛大学一位财政专家算了另一笔账:如果要用市场营销的方式让孩子在小、中、大学等都取得名次,可不太简单。如此下来,就是经销他们的灵魂,这会摧毁他们整个人生的意义。

  由此看到孩子内心的艰难处境。那疼,不是踢球受伤的疼,而是他们目光中的硬,身体上的紧,童年的缺失……

  史铁生一再说到心魂的黑夜:写作……是探访心魂的黑夜。

  真正的拷问,在于能否撕开自身黑夜,承认心里有“鬼”,并对孩子说出生命真相。

  今天缺少的,不是虎妈,而是更多的正常母亲。

  【原载2013年10月9日《广州日报·每日闲情》】

  ●赵翼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