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信董事长魏中平:预付卡企业须转战个人市场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预付卡,消费
  • 发布时间:2013-12-23 09:59

  核心提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对拉动消费有着巨大效用的预付卡行业,应深耕细作,大力开拓个人用户,创新支付服务形式,并与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创新服务趋势融合,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中国第三方支付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成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地方性业务为主的预付卡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

  随着中国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支付手段的创新,作为非现金支付的预付卡已经迅速渗透到不少消费者的生活中。凭借便利支付、非现金使用以及增值功能的扩展,预付卡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消费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预付卡已不再是“礼品卡”的代名词,其广阔的发展“钱景”让这个领域硝烟四起。

  10月24日,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财付通发布了针对微信平台的“微乐付”,成为开拓预付卡市场的承载。而在这之前,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也推出了名为“享卡”的预付卡品牌。

  自2011年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两年后,这个还未被充分开发的庞大金融领域,正发生剧烈的变化。“在预付卡市场,企业的转型、支付形式的创新、线上线下的整合已提上日程。只有创新业务模式、为商户和持卡人创造价值,才能赢得这个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预付卡的蓝海在何方,预付卡企业未来如何布局?本刊记者专访了金源信董事长魏中平。

  从“垒大户”到抢占个人市场

  《支点》:作为第三方支付的一种形式,预付卡与银行卡的区别是什么?预付卡在消费金融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魏中平:预付卡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商业预付卡,基于商户自身的商品和服务,是种单用途预付卡,只能在商户自己的店内消费商品和服务,常见的发卡商家包括零售商超、百货、美容美发、娱乐健身等;第二种是金融预付卡,是基于货币的一种卡,具有更接近银行储蓄卡的支付功能,由专业的第三方发卡机构发行,可以在众多加盟的特约商户中支付使用,合作商户多、覆盖面广,更被市场接受。比如汉购通,消费者可以在更大更广泛的商业场所内使用,可以说它具备真正的金融支付功能,没有区域和商品类型的限制,比如你去商场买衣服、看电影、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旅游会议等都能使用。

  如今,随着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消费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预付卡的引进进一步优化了市场配置,商家和消费者都将由此获利,其本身也已成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

  《支点》: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已经两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预付卡企业在寻求转型和获取增量的渠道方面有哪些尝试?

  魏中平:预付卡目前有两个主要服务对象,一是面对企业的,用于解决企业福利问题;二是面对个人消费的。以前,预付卡公司提供的产品单一同质,并且以“对公消费”为主,争抢有实力的企业资源。如今,随着消费在经济转型中地位和作用的凸显,个人消费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大家纷纷掉头转战个人市场,发卡方都想方设法地创新产品,谋求业务转型,开展各种金融增值服务,将其培育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个人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汉购通以前着重开拓B2B业务,现在也开始发力B2C业务。比如最近我们在研究一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预付卡,目前武汉市的汽车保有量有130万辆,这就注定了与汽车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针对企业,这种预付卡可以帮助公司在交通营运和物流等方面的油品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而对于个人,我们可以提供周边增值服务,如洗车、保险、维修、救援等优惠服务,将与汽车服务的商户资源整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的便利服务。

  从线下走向线上

  《支点》:您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给第三方支付带来哪些机遇?

  魏中平:无论是网络支付还是预付卡支付,都是基于网络与金融的对接,在短期内还是无法取代银行所具有的功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衍生出了很多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但在有些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看不上新的服务需求,于是就给了我们第三方支付“吃螃蟹”的机会。比如,我们熟知的支付宝旗下理财产品余额宝,日前就宣布其用户数已经超过1600万,累计转入金额突破1300亿。

  《支点》:您认为预付卡如何寻求创新支付形式,与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创新服务趋势融合?

  魏中平:移动支付将是下一个支付的方向,对于移动支付和预付卡支付而言,合作肯定大于竞争。预付卡提供的是资金账户,移动支付提供的是一个支付通道,同时还需要pos收单机构的共同协作,才能最终完成一次移动支付。

  快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也在带动预付卡市场,以线下为主的预付卡企业也在积极寻求线上支付形式,在做大线下资源的基础上,预付卡企业开始从线下走向线上,比如目前以手机“电子券”为代表的“新形态预付卡”开始成为市场的新宠。汉购通预付卡也开始尝试做网络消费,我们与京东商城、一号店等的网络合作模式,也是在探索为消费者提供网上支付的模式。

  “把天平的两端托起来”

  《支点》:国内预付卡企业的生存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魏中平:一方面多用途预付卡是一个新兴行业,用户对预付卡的认知不够充分,预付卡几乎成为“礼品卡”的代名词,事实上,在美国,预付卡产品已经是一种成熟的、并且具有旺盛市场需求的新兴支付工具。

  另一方面是资金监管。截至目前,约有150余家非金融机构从事多用途预付卡业务,在央行发放支付牌照之前,由于监管缺位,行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店面发卡后关门消失等。为了规范预付卡的发行和购买,2011年5月,《非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出台,首次明确了多用途预付卡的地位、作用,明确了监管的思路,预付卡行业进入监管时代。随着预付卡行业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整个市场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

  《支点》:您认为预付卡企业未来的发展着力点是什么?

  魏中平:预付卡的发行区域性市场特征强,首先,最主要还是先要深耕细作,整合线下资源,打好基础,为本地的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做好企业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解决方案。其次,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支付形式,尝试线上支付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电子商务及支付平台,帮助合作商户做好线上营销和线下活动。

  预付卡企业要打造一个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把天平的两端托起来,既能为商户带来增量客户资源,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增值服务,让双方都受益。

  《支点》记者 李晓菲

  (支点杂志2013年12月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