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也要有借有还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国债,债务
  • 发布时间:2013-12-23 12:41

  前一段时间,美国联邦政府关门16天引起了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这场“关门危机”涉及的问题之一就是美国公共债务上限是否再次上浮。

  美国政府的公共债务即我们常说的国债,不仅支撑其运转,而且对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活动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很难想象,离开了国债,现代国家的政府怎么运转,现代经济体系怎么调节。国债的盛行实际上构成了现代经济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古代社会则比较罕见。

  上古时代,东周天子周赧王,为对抗愈来愈咄咄逼人的秦国,拼凑了一支军队,然后向诸多豪门富商借债以维持军需,许诺胜利之后按债权分配战利品。豪门富商们觉得有利可图,纷纷借钱给周赧王。后来,面对强秦,这支军队无功而返,豪门富商们又纷纷来到王宫门向周赧王讨债。周赧王没有办法还债,只好躲到王宫中的一座高台上,周人称之为“逃债台”。周赧王不仅信用破产,而且没能逃脱亡国的厄运。这个小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典型:欠债不还,哪怕是国王欠债不还,也一样会造成严重后果。

  国债真正成为政府运转的关键因素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事情了,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国债。中世纪的英国,遵循的是“国王应靠自己生活”的原则,当时王室的开支主要来自王室地产、关税、封建收入与司法收入等等。但是到了17 世纪中期,英国不断的对外战争需要巨额军费,而从美洲和非洲输入的海量金银又在欧洲制造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面对如此困局,王室早已入不敷出。而刚刚经历过1640年革命的英国又担忧对全民征税会出现不可控的政治风险,国债于是应运而生,“国债则由于其有偿还性和临时性,可以推迟赋税的增加,以此来缓解各种矛盾”。国债的这种便利和灵活性,有力地增强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强度,提升了国家的动员能力,到后来更是成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

  只是国债与民间普通债务一样,要遵循借债的基本原则:“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国债的信用问题至关重要,对于国债的发行和国债利率的高低均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因为当时的王室信用低下,只能向金融家或金匠借贷。而这些金融家与金匠因为冒了极大风险,提出以高额利息作为补偿,有时高达20% - 30%。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情况,大多数时候,利率差距可能就是几个百分点,但这几个点都可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按照经济学家陈志武的考证,1752年,英国政府公债利率大约为2.5%,而法国公债利率是5% 左右。1752 年到1832年,法国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基本都是英国政府公债利息的两倍以上,因而在英法的世纪争霸中,最终是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道理很简单,较低的利息负担使英国可以筹到更多的钱用于发展军事,使其从18 世纪到20 世纪初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美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国债信用的重要性,1917年美国国会设立了公共债务上限机制,即国会一次性批给财政部一定额度的发债指标,财政部只能在不超过该上限的前提下发债。之所以设定一个债务上限,就是为了控制公共债务规模,确保债务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还不起债的情况发生。

  近些年,美国财政赤字规模攀升,相应的公共债务上限也一再上浮。1980年以前,美国公共债务上限总体保持在1万亿美元以下,但到目前为止,已提高到了16.7万亿美元。美国公共债务上限的提高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不断增加的国债还是认账的,违约的可能确实微乎其微,因为美国政府不可能放弃国债这种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治理工具,也肯定不愿意承受因为信用问题而上升的国债利率。

  (支点杂志2013年12月刊)

  孔昊 学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