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未来大格局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
  • 发布时间:2013-12-23 10:41

  核心提示:众多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否会经历如团购般的洗牌和重整?

  编者按: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就是“互联网金融”吗?喧嚣与热闹中,投资机构需保持冷静头脑。

  有业内人士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提高传统金融效率;二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改变交易结构;三是利用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

  但上述三个层次和众多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否会经历如团购般的洗牌和重整?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金融专家、传统银行业机构、互联网金融资深研究人士,且请听听他们的观点。

  《支点》:请分析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周景彤:互联网金融本身在支付方式、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资源配置模式上都有较大程度的创新。然而,推动其发展壮大最重要的,还在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互联网及其相关软件技术所替代,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由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引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企业家、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也大大简化,易于操作。正是这种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使得互联网金融更贴近客户需求,进而得以快速崛起。

  《支点》: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种种模式和实践,真正称得上是“互联网金融”吗?

  周景彤:所谓“互联网金融”,目前学术界和业内专家都尚未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从表面形态和一般意义上看,互联网金融可以解释为以互联网应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为驱动的数据金融业务,拥有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服务扁平化、渠道自由化、行为价值化等特征。符合这些条件,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支点》:互联网金融最终会颠覆传统金融吗?

  周景彤:不会。有这种疑问,想必与比尔·盖茨曾预言“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有关。但大家要认识到,比尔·盖茨先生这句话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能对电子化做出改变的话”。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只会对传统金融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资金供给、产品设计、风险把控和服务专业化等方面目前仍拥有其他非传统金融组织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优势和能力。

  易欢欢: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通常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从金融业的薄弱环节切入,通过破坏性产品或破坏性商业模式打破原有的市场结构,未来通过不断升级自身的产品与服务,很可能攀升到产业链顶端。

  在业绩上,虽然新兴金融力量尚未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实质性冲击,而更倾向于技术、模式和思想层面的冲击,但新兴金融力量所代表的发展方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在这场金融变革中,谁能最终胜出,尚不能给出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胜者一定是兼具互联网和金融双重能力的企业。谁能更快打通短板,谁就更有机会胜出,这是一场时间赛跑,大幕已经拉开。

  赵锡军:如果互联网企业在网上做吸存、放贷业务,按目前能力还无法做到贷前审查。在拨款管理、充分资本金和拨备等方面,互联网金融肯定做不过传统金融机构。除非改变模式,也就是说,对网络提供程序和传统银行一样,让存款人相信它。阿里巴巴是按小贷公司的传统模式在做,其发展受资本金限制。按传统模式,每一笔贷款的增加都需要相应资本金,所以,阿里巴巴根本不可能做成另一个工商银行。

  在美国,线下金融机构渗透如此深的国家,都聚焦不同的细分领域,数以百计,其中大多做“边边角角”业务。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将创造出更多前所未见的模式。各种各类金融产品销售、理财服务平台,以及服务于金融从业人群和理财机构的一些基础设施型机遇已初露端倪。这些新的模式和创业公司能为市场、客户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这才是核心。

  《支点》:在业务领域,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各自优劣势是怎样的?

  周景彤: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它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更贴近市场的客户体验,并对客户需求予以迅速回应,加快技术应用创新,这使得互联网公司短期内就拥有了庞大的客户积累。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集权化的决策,也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但互联网公司在基础设施、专业经验和风险监管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此外,传统金融机构拥有更为高端的金融人才储备,相对立体和跨地域协同的服务渠道,以及稳定可靠的品牌信用。当然,尽管金融机构具备很多互联网公司短时间难以复制的优势,但其相对保守的经营文化,层级复杂的组织架构,以及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方面较低的应用程度,仍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满足新时期客户需求的主要瓶颈。

  《支点》: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间,选择合作方式或竞争方式,哪一个更合适?

  周景彤:只有发挥彼此的相对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互利共赢。这迫切需要传统金融机构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其自身的关系,阿里小贷的成功得益于其拥有海量客户数据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抱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努力推进本身的数据驱动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把控,从而真正早日实现二者互利共存的“竞合关系”。

  易欢欢:随着社会虚拟化和大数据深化进程的推进,潜在进入者将不断扩张业务范围。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的结束,以及国家金融改革政策的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也站在了历史性转型的时点上,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直面竞争将逐步凸显。起初,新兴金融力量与传统金融力量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但会慢慢演变成“竞争-合作”关系,并且竞争成分在不断加深。

  《支点》:对互联网金融是否应该加强金融监管?

  周景彤:肯定要加强监管。互联网公司出于成本考量,往往缺乏金融级的风险控制流程和技术,有的在基础设施上甚至没有达到企业级标准。尽管人民银行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布了管理办法和相关细则,使互联网支付行业有监管框架可遵循,但对P2P、供应链融资中介、信用支付等金融创新, 还缺乏完备的监管规定。

  (支点杂志2013年12月刊)

  《支点》记者 方迎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