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正向综合优势转变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外贸,综合
  • 发布时间:2013-12-23 10:05

  核心提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较低,具有较快增长的潜力。

  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是所有经济领域中改革程度最大的,其市场化程度也是最高的。现在所有自然人、企业都可以做外贸,每年有几十万家民营企业在从事着进出口经营活动。

  “十二五”前半期,中国外贸开放转型的步伐继续加快,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十二五”后半期,外贸发展虽然面临较大压力,但从内外形势上分析,有利的因素要更多一些。

  世界经济正缓慢复苏,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渐稳,全球经济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增长势头。从中国内部看,尽管出口企业仍面临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压力,但目前中国劳动力等成本仍低于发达国家,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集聚度较高和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仍然存在,国内发展基础对外贸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随着改革的大力推进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国家加大对稳定外贸增长、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经济形势有利于外贸发展。

  随着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新区、福建平潭试验区等区域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可以预见中国将通过扩大服务开放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将带动服务贸易发展;随着中韩、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谈判的推进,以自贸协定带动贸易快速发展的格局将更加清晰;随着湄公河、图们江、中亚等区域、次区域合作的推进,贸易与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的互动将会加快。

  在转型方面,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外贸从成本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比如,将推动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外贸经营主体、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以实现外贸转方式、调结构。

  此外,还将推动加快外贸生产基地建设,依托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动综合性、专业性基地建设。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也将推动外贸的继续增长。

  当然,转型不能单靠政府推动,还需要企业的内生动力。从现在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并开始自觉行动。

  就新的增长点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等机械行业有望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中国在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品制造环节优势明显,部分产品开始规模出口,部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汽车、工程机械等机械行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力逐步增强,但在国际市场上份额还较低,具有较快增长的潜力。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机电产品出口和进口中的占比由2010年的19.5%和12.1%上升至2013年1-6月的31.3%和24.5%,成为经营主体中的新增长点。中西部地区出口包括机电产品出口也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占比逐年提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中国外贸只要继续坚持扩大开放和大力转型,将呈现越来越精彩的前景。

  (支点杂志2013年12月刊)

  沈丹阳(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秘书局局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