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财政为政府赢得信任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财政,政府
  • 发布时间:2013-12-23 12:40

  编者按:阅读一人,如读一史,如读一国。要读懂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有必要读懂保罗·沃尔克。他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其半个世纪的公职生涯,为我们了解美国和世界经济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向读者娓娓道来他是如何成功驯服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怪兽而创造“沃尔克奇迹”的。

  美国20世纪初伟大的货币学家欧文·费雪曾提出警告:“不能兑换成黄金的纸币总是会给其发行国带来诅咒。”欧文·费雪最担忧的事情在20世纪70年代的确发生了。人们到目前仍在研究,美国当时为什么会发生那么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不能排除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元放弃了黄金之锚。

  保罗·沃尔克在关键时刻拯救了美元纸币,防止其陷入深渊。他相信,价格稳定是社会契约的组成部分,而通货膨胀会损害政府的信用,这种理念促使他在20世纪80年代采取措施恢复了货币纪律。他认为,一个坚韧不拔的央行行长的言行,可以像黄金一样具有信誉。沃尔克拒绝将联邦赤字货币化,迫使国会制订方案,恢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提升了联储的信誉。这些政策组合为美国奠定了几十年的稳定局面,使美元在国内外赢得了普遍信任。

  然而,2007年开始的危机使这种信任发生了动摇。

  外国人愿意持有美元,是因为美国在财政和货币方面展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而且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市场国家,能为价值储藏提供安全港。美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韧性,以及不受操纵、没有过度监管的特点,使得投资者可以方便地将资金存入或划出,而不会遇到任何不合理的质疑。外国人愿意投资于美国证券,使得挥霍无度的美国人享有了低利率的好处。但是2008年9月的危机导致政府开始大规模干预市场,使美国的金融声誉蒙羞,自那以后采取的政策又为未来危机埋下了种子。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本·伯南克任主席期间的美联储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后的那一个星期,充当了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伯南克应当为此受到奖赏。但到了2011年中期,尽管隔夜利率已经被稳定在接近于零的低水平上已近3年,银行体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支持,但是经济并没有完全复苏,失业率达到无法容忍的高位。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0~0.25%的超低水平上,这让沃尔克倍感烦恼:“他们会把自己逼入绝境的。”

  “危险在于,如果我们不顾一切地通过有意制造通胀来解决现实问题--经济失衡、生产率下降、杠杆化过度,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只弄出一点点通胀是不起作用的……一旦通胀深入人们的预期,积习太重,刺激措施就会失效。一旦独立的央行依赖通胀作为政策工具,就会很难从中自拔。”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为解决经济停滞而开出的药方,但其结果是使人们转而关注一发不可收拾的联邦赤字。其实,只有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仍维持结构性预算赤字才会导致问题产生,而衰退期间临时性提高赤字之举则相对无虞。经济不佳时,政府的所得税收入会周期性下降,从而需要政府增加借款弥补赤字;而随着经济复苏,这种趋势也会反转,政府借款会让位于企业借款以促进经济活动。

  长期以来的预算开支无度,再加上银行体系充斥着过度的流动性,都使投资者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威胁。按照沃尔克在20世纪80年代开出的药方,随着经济扩张要不断提高真实利率水平,以抑制私人开支,维持投资者信心,并同时劝服国会通过立法平衡预算。但是,沃尔克当时能采取行动,是因为经年居高不下的通胀使他得到了民意的支持。而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美国人受到的是衰退和失业的困扰。美联储要想采取先发制人的紧缩政策,恐怕得不到所需的公众支持。

  在今天的美国人眼中,通货膨胀似乎已是老去的概念,就像那些中世纪的诅咒一去不复返。但是在一个纸币主宰的世界,通胀卷土重来的风险犹存,仍需保持警惕。沃尔克担心的是,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仍然非常脆弱,因为“这是一个外国拥有我们数万亿美元的时代,这是一个我们更加依赖向外国借款的时代,这是一个整个世界都指望美元能维持住购买力的时代”。

  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维持预算平衡的承诺,将有助于实现稳健的财政局面,从源头上消除潜在的危险。沃尔克最欣赏的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说过,中央银行需要帮手,“他们孤掌难鸣”。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讲过类似的话:“政府债务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巨大且不断上升,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削弱了政策制定者有效应对未来经济震荡和其他负面事件的能力。”

  伯南克没有讲到的是,长期的预算平衡将有助于支撑人们对美联储承诺保持价格稳定的信任。他其实也不必说起,历史自会传承这条信息--拜保罗·沃尔克所赐!

  推荐语:金融巨人执着的凯旋

  推荐人:金立群

  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

  沃尔克的人生紧紧地和美国历史交织在一起。我们从本书中读到的是美国乃至国际社会将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和金融历史的缩影。

  在美国历史上,鲜有专家像沃尔克那样得到如此殊荣:先后有6位美国总统聘请他出任公职。执政美联储期间,他顶住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彻底根治通胀顽疾,提升了市场与公众的信心,从而为美国经济进入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期奠定了稳固基础。

  沃尔克离开之后,美国恢复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于2007年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又开始反思了。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伯南克宣称只要失业率不降下来,就不会停止量化宽松。如今美联储像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其货币政策有双重目标:控制通胀和创造就业。做得好不好,就要看其平衡能力了。

  次贷危机之后,沃尔克以八旬高龄展现巨大的身影,金融界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他的身上。他提议一条监管规则: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代理买卖证券,但不得直接或以自有资金从事高风险投机交易。奥巴马总统称之为“沃尔克规则”,这条规则已经彻底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沃尔克从深邃心智里释放出来的正能量,可能会使有些人忍受不了瞬间的灼热,但他们最终会感到,温暖要比在危机和衰退的黑暗冰窖里待着舒服得多。沃尔克离开美联储时,收到了美国在世的历任总统和各国政要的来信,向他表示敬意。撒切尔夫人尤其肯定他对稳定国际金融体系所做出的贡献。宾夕法尼亚州的迈克尔·帕维莱克说得十分真切:“虽然我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工作,但是,我始终赞成你担任美联储主席。你保全了我一辈子的积蓄,使之没有化为乌有。换了一个缺乏胆略的人,很可能会屈服于政治压力,而你则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

  沃尔克在中国不乏崇拜者,更有很多青年学子想深入了解这位金融巨擘。中国经济改革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也会推出下一轮举措,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支点杂志2013年12月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