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云中君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却久被诟病为“呆板、僵硬”,不仅压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难以培养出令雇主满意的创新型人才。在优秀教师极度匮乏的贫困地区,情况则更加严峻。

  为颠覆传统学校教育,创造教育公平,教育研究者苏伽特.米特拉在2013年TED大会上提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方案:构建一种“云端学校”(the School in the Cloud),那里没有教师,只有学生和电脑,以及身处互联网另一端、引导孩子自学的退休老奶奶们。

  方案提交人: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印度)

  米特拉的“云端学校”设想并非横空出世。出生于孟加拉家庭的他,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名教育技术学教授。14年来,他一直在试图探索出基于云思想且易复制的自主性学习方式。

  早在1999年,米特拉便进行了一项“墙中洞”实验(又称“凿壁上网教育”)。他在新德里贫民窟离地约1米高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并嵌入一台已联网的电脑。4小时后,当他抱着“熊孩子肯定把电脑拆出来砸坏了”的心情回到原地时,却惊奇地发现那些从未接触过英文、电脑和互联网的孩子们竟自发学会了浏览网页、录制音乐和使用画图软件。

  这让米特拉意识到:当成组的孩子在一起时,他们可以自学使用电脑和互联网,任何地方的任何孩子都可以。循着这个思路,米特拉在2007年启动了名为“SOLEs and SOMEs”的自学课室项目,致力为孩子们提供接有联网电脑的自主学习空间,这亦成为“云端学校”的雏形。

  方案点点看

  米特拉设想的“云端学校”,几乎是一所没有管理人员的机构。一切管理工作,包括灯光的开关都依靠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基于目前的自学课室项目,届时建成的“云端学校”将由一个个经过特别设计、无外界干扰的自学空间组成。每个房间里放置9台已接入高速宽带的电脑,孩子们按照4到6人一小组的形式自由使用电脑。

  “云端学校”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主式学习”,学生自由使用电脑进行上网、玩游戏、学习电脑软件等;另一种是“引导式学习”,通过Skype网络电话,担任“辅导员”角色的退休老奶奶每周会和学生进行1小时的视频聊天。这些充满活力的老奶奶是由米特拉召集来的英国志愿者,大多数为退休老教师,她们被亲昵地称作“云奶奶”(Granny Cloud)。与传统教师不同,“云奶奶”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提供话题、“制造”问题,引导孩子们自学。

  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云奶奶”可以通过分享自身经历来引发孩子们思考——当对话中出现陌生的食物名词或其他知识时,孩子们需利用互联网搜索功能自行寻找答案。此外,“云奶奶”也可以直接向孩子们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譬如:“机器人有意识吗?”“当我很伤心的时候,为什么我的眼睛会流泪?”等等。当然,“云奶奶”还会发挥她们最擅长的本领:不断给予孩子们鼓励。经过试验,米特拉发现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连在校的考试成绩也一路飙升。“他们学得越来越快,而且都是靠自学。”

  在米特拉看来,学校的教育形式起源于约300年前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最初是为了向帝国的行政体系输送“协调一致”的人才而生。但对于当下而言,这个培养同质化人才的体系早已过时。“我倾向于构建一个主要由网络连接、协作以及激励组成的自主学习环境。教师启动教育的发生,然后退到后面观察学习的发生就可以了。”

  这个想法可谓大胆而新鲜,但考虑到现实情况,米特拉也坦承现阶段的“云端学校”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学校,它更适合作为日常教育的一种补充,仅在周末和放学后运营。目前,参与到项目中的“云奶奶”志愿者已有300多名。对于年初获得的100万美元TED大奖,米特拉也做好了初步规划:建造7间“云端学校”,5间建于印度当地的贫民窟和偏远山村,另外2间则建在英国东北部的中学里。

  “我的愿望是给孩子们设计一种未来学习模式,帮助世界各地的孩子们激发和挖掘他们的好奇心与能力。”为此,米特拉在项目官网上分享了构建“自主式学习环境”的相关资料,希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场探索未来教育的大实验中。

  文/实习记者 傅依冬 本刊记者 黄燕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