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雷:“定位”一堂课

  1998年,当多数同龄人混迹在网吧或者台球厅时,18岁的于雷在青岛与朋友合伙利用学习之余做手机配件已小有规模。空闲时间,他热衷阅读财经杂志和互联网期刊,铺天盖地的新经济概念搅动他的内心,2001年,于雷只身一人闯北京,希望进入互联网行业。

  “北漂”于雷没有结缘互联网,在管理培训“蹉跎”了12年时光,有趣的是,培训的内容越走越窄,其创立的厚德培训在5年之中,只有一名主讲人,传授一门课程。

  然而,于雷兜售课程的价格不断水涨船高,三天两夜的培训,在短短四年间由12800元一路上涨到78000元,其所推崇的定位理论,已然登堂入室,进入到国内一线商学院的视野,商学院甘心成为其传法的“道场”:厚德一手主导培训的课程设计与师资,商学院仅仅收取一定的品牌使用费和分成收益。

  一招鲜,吃遍天,小而美的培训生意,是怎么起来的?

  “培训超市”

  “你什么都做,其实什么都不专。”

  初来北京,人地两疏,于雷只知道互联网创业大军集中在城市的西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北大经济学院相关负责人,参与其开设的中国企业家特训班,参与课程相关的招生、服务和运营。互联网的冬天来临后,他开始扎根在企业管理培训市场,慢慢发现,学习周期长、理论性强的学院派课程往往“落不了地”。

  彼时,国内外各类管理培训机构开始兴起,于雷走访了一圈企业管理培训的同行,最终选择在2004年加入众行集团,负责其北京公司,众行是当时华南最大的企业管理培训机构。

  “我第一次看他们公司资料被震惊了,一本培训黄页就16开本、2厘米厚。”于雷说。在“500强崇拜”盛行的年代,众行拥有15位左右曾服务于500强企业的主力讲师,众行的公开课平均每天定价在1200-1500元/位,一套内训课程的报价则是13000-18000元/天,公司年营收规模四、五千万左右,其中90%的收入来源于培训。于雷和众行创始人之一刘永中希望,众行能够成为中国最大的“管理培训超市”,为企业提供最完整的培训套餐。

  远大的梦想很快受挫。2006年前后,管理培训公司开始大量涌现,仅北京地区至少有五六千家的各种名目培训公司,行业业态可用“一二三”形容——一个老板、两个业务员、三条电话线。课程相互模仿,讲师相互串场,所争夺的是同一批客户。众行的超市模式从2007年起开始受到挑战。“我们在北方经营特别辛苦,感觉产品和研发都是最出色的,可营业额起不来,利润也上不去。”2007年,于雷管理的北方区尚有15%左右的利润率,第二年只略有盈余。

  更让于雷担心的是,细分领域专业供应商的崛起:比如,华南的聚成培训专注公开课和学习卡,蚕食众行公开课的市场份额;AMA(中国)等机构,抢食高端客户群;各个细分行业出现行业性培训公司。

  众行的超市模式日益尴尬,于雷曾和刘永中见了很多投资人,他们介绍公司业务的PPT就有20多页,讲清楚公司业务至少花10分钟。“讲完后,投资人基本就晕掉了,搞不清楚我们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一次,于雷向一名大客户游说了半小时后,大客户最后淡淡地说,“你什么都做,其实什么都不专。”

  出售“定位”

  短短四年,三天两夜的定位培训课程由12800元上涨到78000元。

  2006年初的一次行业展会,于雷遇到特劳特中国咨询公司的合伙人谢伟山。至今,谢伟山依然记得第一次和于雷认识的情景,“一个很热情的年轻人,主动跟我聊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感觉非常意外,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定位理论的。”

  定位理论由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创立,其理论视消费者心智为战场,认为打造品牌就是要在心智战争中取得主导地位。其代表作《定位》2002年正式被引入中国,一度默默无闻。2003年,在中关村一家咖啡厅等朋友的空闲之余,于雷无意间翻到了《定位》一书,“印象很深刻,咖啡厅的书架上摆了一本红黑相间的书,在明显的位置上,朋友迟到了两小时,我就看了两小时《定位》。”

  2008年4月,相识的谢伟山主动找到于雷,建议以特劳特中国咨询公司的名义投资众行培训。面对众行的危机,谢伟山认为当前症结就是定位不清,“涵盖太多业务领域,资源跟不上,越来越多针对具体行业的培训机构越来越专,在各个具体领域把众行挤下去,按照培训超市的思路继续下去,只会越做越难。”

  谢的观察,于雷感同身受,他相信,众行的难题正是大量企业的通病,意味着定位培训存在巨大市场机会。2008年4月,于雷邀请谢伟山在众行北方区进行公开授课。谢伟山在其实战课程模块中授课,半天到一天不等,不断根据顾客需求来尝试讲定位理论。课程推出的第一期,一批客户出于好奇参与进来,当时的反馈非常一般。

  于雷坚信,定位理论细分培训值得做,反馈不佳,在于没有花心思做专做精,在众行开办了两期定位理论课程后,于雷和几名公司员工独立出来,一起与杰克.特劳特及特劳特战略定位咨询公司合作,2009年注册成立厚德战略定位培训机构。谢伟山负责厚德的核心三天内训课程。厚德和特劳特中国成为联系紧密的共生体——咨询团队为培训提供讲师和学术支持,培训则能为其带来潜在的项目来源。

  2008年之后,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版本的定位理论书籍,定位理论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厚德的第一期定位理论培训课程来了38位学员,都是众行的老客户,三天两晚的课程,定价12800元/位,第二期开始,学员的人数明显上升,口口相传,从第四期培训课程起,招生开始变得轻松,学员人数达到60多人。比如,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就是四期学员,“深圳一个经理推荐的,告诉我课程对公司有帮助,接触后发现,定位理论简单、显而易见”,后来,他又花重金聘请了特劳特的咨询团队。

  其间,课程的定价一路上涨,第三期特劳特定位课程就从起初的12800元/位上涨到35800/位,最新第24期定位培训的课程已飙涨至78000元/位。目前,其三天两晚的定位诊断课程通常一个半月会开出一期,一期学员在60名左右,以此计算,公司一年的培训业务的收入超过3500万,而其主要成本无非就是一名核心讲师和数名培训支持人员。

  “舍得”之难

  “人太贪,什么都想做。守住自己那颗心最难。”

  定位培训课程尝试的成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2009年加多宝案例的背书。特劳特咨询曾为加多宝凉茶提供品牌服务,将凉茶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帮助其确立了“怕上火,喝XX”的广告语,该案例后成为厚德培训百说不厌的经典。

  更深的背景则来自中国产业环境的变化。2008、2009年后,中国各个行业同质化竞争越演越烈,顾客选择如此之多,大量无品牌厂商被迫卷入残酷价格战。“品牌消费的时代,所有厂商都迫切希望建立品牌,找寻自己独一无二的定位。”于雷说。最初,厚德的客户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现在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多,立白集团、王品牛排等公司的董事长都曾带队集体学习。厚德70%的客户是B2C企业和连锁企业。

  过去,企业主进行决策,往往习惯将自身资源禀赋作为逻辑的起点,对于客户端的需求以及如何确立差异化定位则思考很少。“品牌竞争,要从内部思考型的模式转向以外部顾客、外部竞争为核心。” 于雷认为,其培训的核心价值,就是帮助企业主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变。

  但是,最艰难的转变在心态。

  定位理论推崇专注,一个品牌占据一个概念、一件产品,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做深做透。比如,加多宝品牌专注凉茶市场,营收数百亿,香飘飘奶茶,12款产品一样卖到30个亿。在于雷看来,品牌经营的一大要义,即简单聚焦。“一个人要做简单不容易,要放弃很多机会。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一件产品,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绝对考验的是企业家的定力。”

  即便选择只做一件事,如何进行业务的取舍?

  业之峰装饰、老乡鸡餐饮这些学员企业在培训后,都选择向细分领域发展,起初压力重重。“要往小处着手,必须把以前做多的业务砍掉,可能每个业务单元都是几千万、几个亿,砍哪个?那些打天下的兄弟怎么处理?”于雷感叹,“聚焦在一个点上,风险性增高,万一一个环节有问题就是大事。比如加多宝,企业身家性命都在一个红色罐子上,出问题怎么办,抗风险能力是否能抵御得住?”

  厚德曾经专程请老乡鸡餐饮的董事长束从轩与学员分享。“他总是提醒其他学员不能乱做,得守住自己这颗心。”在于雷看来,要实践定位理论的根本是要战胜人性的弱点。“人太贪,什么都想做。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机会太多。全是机会的时代,企业家守住自己那颗心最难。”

  文/本刊记者 熊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