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逻辑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打破垄断,金融机构,民营资本
  • 发布时间:2014-02-27 09:30

  打破垄断只靠民营资本设立新的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它可能只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是不起决定性作用的。推动中国金融体系进行战略性改革的力量,除了利率市场化以外,只有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是2013年最火热的一个词。中国金融体系需要“三维”的改革:第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推进金融体系的“宽度”改革;第二是通过改革和国际化推动金融体系的“长度”改革;第三是以打破行业垄断,促进适度竞争,提高金融效率的“深度”改革。互联网金融则对中国金融的“深度”改革,即打破垄断、形成适度的竞争结构,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它可能是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的战略力量。

  一种新的金融业态的成长一定要富有逻辑,没有逻辑的话不可能长成大树。而逻辑的存在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甚至还要蓝天白云,充满“雾霾”的环境是不行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会不会是一个处在“雾霾”中的互联网金融呢?我想可能不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有深厚的逻辑基础。

  首先,互联网金融有它独特的运行结构。如果互联网金融只是在金融领域加入了技术手段,那么,只能称之为一种创新,而不能称之为一种革命。互联网金融一定是“基因式”的革命,它和现行的金融所做的事情可能一样,但它们在“基因”上是不同的。就像一种玻璃和另外一种透明物品在外观上是一样的,但是内在结构是不同的。因为它们赖以存在的运行平台不一样。

  现行金融如果在运行结构上不变,只是添加了一个在线的系统,就好比夏利车变成奔驰车,不能称为互联网金融。而如果以互联网运营平台构建新的投融资活动,包括财富管理、信贷、支付等等,就好比汽车变成了飞机--它们在基因上不同的。

  其次,互联网金融和现代金融如果有一个更大的差别,那就是它进一步地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从理论上说,传统金融(比如商业银行)从信息角度来看,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就如同传统的商业对消费者来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样。

  但是电商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解决了时空约束的问题,给予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权。互联网使资本市场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开始向信息的对称性方向前进了一步。

  信息的对称性是合理定价的前提,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定价是歪曲的,是损坏效率的,也是损坏服务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互联网金融实际上二次脱媒,二次脱媒是金融的巨大成果。

  再次,互联网金融有它的商业模式。金融和商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产品可以标准化,这就为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提供了先天的条件。互联网金融把金融产品的标准化纳入其中,从而使得大多数人能够接受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在现行的金融结构下,有些人接受不了金融服务,尤其是收入较低的人群。余额宝的出现延长了资产管理的客户端,原来资产管理是富人的事,而余额宝可以服务于多数人。所以,我认为余额宝的商业模式非常成功。

  当然,互联网金融在一些方面是做不到的,它无法运营需要高度认知的产品,比如亿万富翁可能很少参与到互联网金融当中。所以,互联网金融是大众金融,而金融正好需要更多地为大众服务,不能只为高端客户服务。

  最后,需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它已经有了衍生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需要有一个道德底线,一个风险底线,那就是保证所有人的财富安全,而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非法集资,不能成为庞氏骗局。因此,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以及它的风险结构,制定一个适合互联网成长和发展,同时又能保证人们财产安全的监管标准至关重要。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吴晓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