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威:纳帕谷里的慢生活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王子威,纳帕谷,慢生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2-27 10:14
对于王子威来说,他的人生过于丰富:他曾辞官下海,加盟跨国公司,也曾一口买下纳帕谷酒庄,过隐居生活;他曾在大学毕业前,登顶海拔7543米的獐子峰,也曾在不惑之年后,打遍世界绝大多数著名高尔夫球场……其实在王子威看来,他的人生简单得就像一场高尔夫,他曾经所有的情绪、境遇和经历都能够在其中找到对应。
船山书院,隐秘在学术气氛浓厚的国图对面。这个鲜为人知的私人会所,常常是王子威思考人生的地方。这一次,王子威开始了又一次的人生思考。
二十多年前,作为被地质局除名的第一个大学生,王子威下了海,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到日本做软件生意,和美国人做货运生意,跟德国人合开通讯设备公司……王子威说,年轻时的自己从未有过事业,如果非要说一个,就是“赚钱”。
那是一个能够深刻体会“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时代,在“以挣到更多的钱而获得足够的尊重”以后,似乎一切变得没有那么复杂,他发现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叫做“高尔夫”的游戏,“你在球场上经历阳光、风雨、顺境、逆境、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
“劳斯莱斯”是王子威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名字,这个看似霸气的名字其实并非来自豪华车,而是出自“老Slice”的谐音。这个每每能够博得球友会心一笑的名字是王子威的自嘲,“Slice”是王子威最“擅长”也改不掉的毛病。他的人生经验是,“最终凡事都要回归真实,所以首先要以缺点示人。”当然这也是他的高尔夫经验。
从攀登到打球
如今,被誉为“中国登山掌门人”的李志新正是王子威登山的领路人。
从辽宁考到北京地质大学的第一天,当时大三的李志新听说自己来了个老乡,就跑到了这个老乡的宿舍,这是王子威和李志新第一次见面。
中国地质大学素来有登山的传统,是受了当年毛泽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思想理论的指导。王子威和如今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李志新等都是同一批登山的同学,那时候他们登山的原因简单而统一,就是为了获得学校配发的一套免费羽绒服。
除了想要获得免费羽绒服,王子威也对登山充满了好奇,“登山是人类的极限,我想知道这个极限究竟是怎样的。”登山之前,王子威的训练非常艰苦,每天负重25公斤步行12小时。高山缺氧的状况下,极易出现“高山症”,这是在攀登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濒临死亡的幻觉状态,和王子威一起登山的很多同学或山友都曾出现过这样的“生命临界点”。即便已经成功登顶海拔7543米的獐子峰,王子威始终没有这样的经历。
“我小时候受的教育是征服大自然。登山以后知道大自然是征服不了的,我们只能跟它和睦相处。80年代的人没有生活,也不懂生活。后来跟很多登山家接触以后,才慢慢了解到登山的意义,人与自然交融的意义。”
曾经,王石、张朝阳、王秋杨等企业家都是从高尔夫走到登山,很有有人登了山之后,再难舍高尔夫,而王子威就是其中的特例。
2001年,王子威从日本回国,正式开启了他的“高尔夫马拉松”。
在日本做软件公司时,王子威也曾接触过高尔夫,不过,那时候忙于交际的王子威对高尔夫并没有多少感觉,对他来说,高尔夫更像宴请,“今天你朋友找你出去跟谁一起吃个饭,大家认识一下,看看以后有没有合作的可能。高尔夫也是这样。”
2000年,在日本的“互联网雪崩”时,王子威的软件公司受到重创,他决定回国,继续自己货运的老本行。
回国以后,王子威正式拜师,跟中国第一批被派到日本学习高尔夫的教练黄文学习,从最基本的七号铁挥杆开始练习。“黄文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高尔夫教练,后来职业队里的李超、李孝龙等都是受他最早启蒙。”
从刚开始的打不到球,到后来能够打到球,到后来慢慢学习了各种动作、姿势和各种杆的用法,两个月之后,王子威就开始下场打球了。
王子威说,当时他登山是想要把登山作为职业,而并不是像现在的一些商业登山者,以此作为爱好,但是打高尔夫,他从未想过要把它变成职业,而仅仅是爱好,所以能够坚持得长久。
球场慢生活
球龄12年,官方比赛最好成绩74杆,王子威说,其实,自己只是在“经历球场”。
今年王子威最大的骄傲是在CBD高尔夫球场最难的一洞打出了一个老鹰。王子威把自己的每一场好球的成功经验总结为“感觉”。王子威说:“当然这个感觉也是在不辞辛苦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现在的王子威一个星期至少打4场球,相比两年前他一个月打40场球的记录已经降低很多了。
如今,他的高尔夫足迹已经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几乎最好的球场,王子威都打过。起初,他对一切在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世界有名的高尔夫球场都充满向往,那时候他决定,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名的球场都打过来。
真正到他打过大部分高尔夫球场之后,王子威发现,其实这些球场都不是自己最初在电视、杂志上看到的哪些球场。“比如原石滩,大家都说好,我也知道它好,最早就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职业公开赛。真正去打过之后,还是能发现很多在电视上不能看到的东西。比如你在电视上看,只是一角,一个方位,人的视野和镜头是不一样的,镜头的广角和人的视野的广角是不一样的。你看到的电视上的画面视觉冲击力再强,也不如身临其境。因为除了色彩,你看到的画面,还有周围的空气,空间感,阳光,雨水,土地,包括当地的人,所以高尔夫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身临其境。”
大部分时间,王子威在中国的北京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打球,这两个城市的球场,他几乎全打遍了。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他第一次在原石滩打球,快到日落的时候,他看着从太平洋渐渐落下的夕阳,浑身动弹不得,“看到那个景色,你突然不会打球了。”
在加利福尼亚,其实王子威最喜欢的球场并不是原石滩,他最喜欢的是半月湾球场。“它包括两个球场,一个是林克斯风格的球场,一个是社区球场。两个球场风格迥异。一个一片荒草连树都没有,一个是大树参天,精雕细琢。”王子威每次去半月湾球场都在早上,一天打两个球场,“朝迎旭日升,目送夕阳下。”
加利福尼亚对于王子威来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城市,除了高尔夫,这里还有另一个他现在为之奋斗的“事业”。
红酒让生活慢下来
“过去几十年我的生活太快了。”王子威说,“IT本来就是一个‘快节奏’的领域,在奋斗的那些年也几乎没有生活,所以我和朋友决定做一个能够让生活慢下来的东西,所以最后就选择了红酒。”
去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纳帕谷,王子威和他的朋友共同买下了一个酒庄。王子威说,无论是高尔夫还是红酒,对于他来讲都是探索。而这两者他也仅仅是触摸到了皮毛。
王子威买下的酒庄,是美国硅谷一个著名的猎头公司老板比尔拉先生曾经送给他女儿的酒庄,“比尔拉先生希望自己的女儿通过酒庄能够认识生命、土地和自然。”这些也是王子威独自在酒庄住了一个月后的心得。
“酿酒的水果很多,葡萄最适合酿酒,你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自然与人浑然天成的产物。好的酿酒葡萄是大自然的恩赐,要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才适合葡萄生长,太冷太热都不行。还有就是土壤,枝浓叶厚的没法酿酒;太贫瘠也不行,必须在火山岩地区,这是大自然浑然天成的事。”王子威说,“再加上人的因素,种植、采摘、酿造等。你能够看出,是自然造就了生命,你看到开花结果到成熟,然后采摘下来,生命轮回。人再赋予这些葡萄以新的生命,酿成酒,这个酒也是有生命的,慢慢在纯化、成熟,经过几年的窖藏再打开,所以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漫画,叫做‘神之水滴’,我觉得形容得非常透彻,葡萄酒就是神之水滴。”
王子威的酒庄每年的产量只有5000瓶红酒,按照他的话来说,如果想要靠着这个发财,那还不如拿着这些钱去干点别的。他说自己只是想要“做点事”,“为什么法国、美国、澳洲会有好酒,为什么中国不能有?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知道,即使你再怎么干,也不可能能够超过那些‘IT大佬’,所以还如果做点自己喜欢的,然后把它做精。”
王子威喜欢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如今,无论是打高尔夫、做红酒还是生活,他都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对话王子威
《小康·财智》:您的酒庄在美国纳帕谷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王子威:我们的酒庄大概100亩。在整个纳帕谷葡萄种植占5%,其他有种植果树、庄稼的,剩下的是森林,纳帕谷有500多家像我们这样的酒庄。
《小康·财智》:纳帕谷的酒庄庄主都有哪几类人?
王子威:庄主有几个构成,一个是传承,1830年是第一批欧洲移民,这样的人传承下来的;还有就是企业家,加利福尼亚的乃至美国的富人,基本上都在那里有一个小酒庄。所以纳帕谷的中产阶级很少,除了资产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还有就是一些影视明星或者体育明星在那里买的酒庄。
《小康·财智》:打了这么多年的球,您的成绩也大有提高,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
王子威:勤奋,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一点皮毛,靠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我经常跟职业球员、教练交流。有句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觉得打球也要“照镜子”,跟打得更好的人交流才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康·财智》:你除了高尔夫之外,还有其他爱好吗?
王子威:可以说,高尔夫是我现在唯一的爱好。再有就是红酒,但我不喜欢喝,只喜欢研究。高尔夫和红酒也一样,其实很深奥,只是浩瀚如海,你就是要学习,想有什么创举我不敢说,只能去认识,通过我的实践去打。尽管我打了这么多年,也只是知道了很粗浅的一点点。
《小康·财智》:对于您来说,高尔夫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王子威:高尔夫更像一个伴儿,人生伴侣。我觉得打高尔夫追求的是一种感受,对球场的感受和理解,想去认知和探索它。探索它的奥秘,这个探索不是很功利的。如果做生意,一定是要赚钱的,只要赚钱就行,但是打高尔夫不是这样,打不着没关系,只不过懊恼一下,并不会伤筋动骨。
文/《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 摄影/余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