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做思想实验吧!

  科学家或哲学家们常常会用思想实验论证一些容易让人感到迷惑的理念或假说,这些实验看似简单,其间却蕴含着复杂的哲理。也许这些实验并没有终极答案,但研究它们的过程本身就会给人们提供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思想实验的多彩世界吧!

  爱因斯坦的光线

  很少有人知道,爱因斯坦16岁时就曾提出过一个思想实验。在《自传注记》中,爱因斯坦回想起自己在梦中追逐着一道穿行在空间里的光线。他由此推想到,如果自己能以光的速度移动,那么在他眼里,这道光就是静止的,就像是一个空间振荡却又保持静止的电磁场。

  该实验与当时的“以太”理论相矛盾,该理论认为光的传播需要一种看不见的介质。如今,人们已知道“以太”理论并不正确,但爱因斯坦花了好几年时间才确证了自己的理论。这个思想实验就像一粒“胚芽”,最终让他结出了“狭义相对论”的果实。

  猴子与打字机“猴子与打字机”又称“无限猴子定律”:如果在无尽的时间里,无限多的猴子可以随意敲击无限多的打字机,相信它们总有一天可以“创作”出莎士比亚全集。20世纪早期,法国数学家埃米尔·博雷尔提出的这项定律曾流行一时。猴子可以写出《哈姆雷特》?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从数学角度进行论证,只要考虑到它的无限性,则完全可以论证成功。在现实世界,这个实验似乎无法开展,但仍不免有人想尝试。2003年,英国的科学家们试图在一个动物园里验证这一定律。他们将一台电脑及其键盘放到一个灵长类动物围栏内,不幸的是,猴子们可没兴趣写什么十四行诗,除了满篇满幅的“s”,很难在该“作品”里再找到其他字母。

  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十分有名的伦理学思想实验,它的内容如下:一个疯子将5名无辜的人绑在一条手推车轨道上,而一辆失控的电车正向他们冲去。此时,你可以拉动操纵杆将电车转至另一轨道,但那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哲学家菲利帕·富特之所以提出这个难题,目的在于批判伦理学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功利主义。根据功利主义哲学,牺牲1个人可以挽救5个人,毫无疑问应该拉动操纵杆。然而,如果拉了操纵杆,你就成为杀死1个人的同谋,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有人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有所作为,不作为就会被视为不道德。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不做、怎样做,都无法让自己在道德的世界里无懈可击,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很多哲学家都以“电车难题”来说明: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通常会让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断妥协,因为真实而完满的道德,并不存于世。

  定时炸弹

  在“定时炸弹”实验中,一枚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藏于某处,更糟糕的是,距离爆炸的时间越来越近。若你正监管着一个知晓该装置藏于何处的人,你会对他严刑拷打以逼问信息吗?

  跟“电车难题”一样,“定时炸弹”也是一道伦理学难题,它逼迫人们在两种不道德的行为上做选择。这个实验常用来批驳“在任何情况下,刑讯逼供都不可原谅”这一论调。

  忒修斯号

  “忒修斯号”这则非常古老的思想实验源自希腊作家普卢塔克的作品,以“充满悖论”闻名于世:有一艘船,经过不断修补,已在海面上航行了数百年。终于有一天,这艘船上的所有配件都被换了一遍。那么,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忒修斯号?如果这艘船不是原来的忒修斯号,那么它是从何时起成为另一艘船的呢?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将这个问题弄得更加复杂:如果有人将换下来的旧配件收集起来再做成一艘船,与那艘由新配件组成的“忒修斯号”相比,哪一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号?

  哲学家们常用“忒修斯号”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属性。世人常将事物的本质等同于其物质或现象,而这个实验归根结底就是逼迫人们质疑:事物的本质是否仅止于此?

  中文工作室

  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赛尔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将一个只会说英语的人关进一间密室,只在门上留一条投信口那么窄的缝,房内有一份英文版的计算机中英翻译程序打印稿。除此之外,房间里还有一些便笺纸、铅笔以及文件柜。从门上的“投信口”将一些印有中文的纸片投入该房间。在赛尔看来,这个人可以借助这些资料进行翻译,然后将回复用中文写好后递出。尽管他一句中文也不会讲,却可以让房间外的人误以为,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为了推翻电脑以及其他人工智能仪器能具有理解及思考能力,赛尔构想出“中文工作室”这一思想实验。房间里的人完全不会中文,因而也不可能用中文进行思考。但借助某些特定工具,即使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也会觉得他的中文很好。赛尔认为,电脑也是这样。它们并不能理解所获取的信息,只是通过运行程序来存取信息,从而让人们觉得,它们仿佛拥有了人类的“智慧”。

  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是一则关于量子力学的著名悖论,由物理学家欧文·薛定谔提出,其内容如下:将一只猫关在一个密闭的盒子内1小时,盒子里同时放有某放射性元素以及一个装有致命性毒气的小药瓶。在这一小时内,该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可能性为50%。如果发生衰变,则用于计量衰变的盖格计数器就会触发开关,让一把小锤子将装有毒气的药瓶击破,从而把盒子里的猫杀死。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为50%,因而薛定谔断定,盒子未打开以前,猫同时处于既死亡又活着这一双重状态。这则复杂的思想实验引发了大量的解说与讨论。其中最为古怪的一个莫过于“多重世界”学说:既然猫可以同时处于既死亡又活着这一双重状态,那么也就存在两个互不叠加的空间来容纳这只猫。

  桶中人脑

  论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非“桶中人脑”莫属。从认知科学、哲学到通俗文化,它的“身影”简直随处可见。它说的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将你的大脑从你的身体里取出,放入一个装有生命维持液的桶内,然后在你的大脑上装载电极,让它与一台能够产生图像与感觉的电脑装置相联。由于你获知的所有信息都来自脑部,所以这台电脑足以让你过上“日常生活”。如果这一构想可以成为现实,人们又如何能够知道,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真实存在着,而不仅只是由一台电脑所构成?

  该实验的核心理念在于让你去思考何为经历、何为感受、何为真正的人类。这则思想实验的走红得益于希拉里·普特南,而追根溯源,它则与17世纪的哲学家雷内·笛卡尔有关。笛卡尔在自己的著作《第一哲学沉思录》里问道:一个人如何知道自己的感受就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来自于某“邪灵”?他用自己的经典格言“我思故我在”回答了这一问题。

  文 西在西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