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熊孩子
  • 发布时间:2014-06-10 10:15

  儿子的兴趣班里有两个熊孩子,成天出幺蛾子。老师每次都说得很客气,希望家长来观摩课堂。上周,几个家长特意请假旁听了一节课,果然有两个孩子格外淘气,其中一个什么也不听,跟八爪鱼似的东摸西摸,不停叫喊:“听不懂!听不懂!”另一个倒是学得很快,可就是不配合,别的同学和老师做游戏,他就在一旁冷笑。老师的教学还真没的说,生动活泼,还时不时提点两个熊孩子,累得够呛。下课以后,我们几个家长把课堂情况和两个熊孩子的家长进行了交流。那个什么也不会的孩子的妈妈一脸愁苦:“我有什么办法?上课可不就是交给老师了吗?也不指望学什么,就是忙、没空,送这里来把时间占上。”另一个家长还挺自豪:“我们孩子学什么都快,老师教的不好,当然吸引不了孩子。”其他家长不干了:“上课也得有规矩,不能影响别人!”熊家长一撇嘴:“规矩多了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再说我们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不就是淘气点吗?聪明孩子才淘气呢。”家长甩手走了,孩子在家长身后做鬼脸。

  这两个家长的态度真是两种代表,一种:我把孩子交给你了,好赖没我事了,反正咱家也不缺吃喝;另一种把规则和自由对立,不愿意给他任何约束,结果孩子的想像力全用在了破坏规则上。关于规则,我很同意孙云晓老师在《培养尊重好习惯》里的一句话:“规则是一种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权利。”孙云晓老师的“五个好习惯”丛书说得很实在:“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说得更具体、更实用一些,就是通过培养仁爱助人、主动学习、认真负责、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个良好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指标的实现。”我们常常讴歌、赞美儿童的天真,但是很多社会规则并不是儿童天然就能无师自通的。比如我开头说的熊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惹了事就赖到别人身上。一句话,没规矩、眼里没别人。而这正是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立规矩去加以纠正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尊重好习惯》里就说,父母尊重孩子,从给他一个私密空间开始,而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习惯,则从不随便插嘴开始。

  以前的家庭教育过于严厉,父母吝啬赞美,于是,在冷嘲热讽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父母们总认为,“哎哟,可不能让我孩子受这委屈”,怎么办?夸!在墙上画小人--小画家,你真棒!上课说话--口才怎么这么好!打架--用上了冰球技巧!往死里夸,然后,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了。

  读《培养尊重好习惯》时,我真想送那两个熊孩子家长一套书,让家长好好学学:“有效沟通=有效倾听+有效表达”,“有合作才有发展”。不过《培养尊重好习惯》也说,帮助别人要不露痕迹,让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看来我们是拿出兴师问罪的架势,扫了人家面子,难怪对方好像煮熟的鸭子,嘴硬到底了。

  李峥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